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W >> 望海潮(东南形胜) >> 正文

 

望海潮教案

知识与能力 ⒈了解作者及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⒉掌握词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⒈反复吟读直至背诵,体会这首词的音韵美。
    ⒉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⒈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
    ⒉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
    ⒈把握词中所运用的意象,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
    ⒉分析词中写景的妙处,即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意象的组合展现杭州人物之盛和风光之美的。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望海潮》一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四模块第二单元。宋词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中继唐诗之后的又一座高峰,作为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赏宋词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此单元共选取四位名家的词作,重在品位、赏析宋词的情思与意境。从整个语文学科教学体系来看,此单元在必修教材的"阅读鉴赏"的板块教学中,特别是在"品味与赏析"这一教学内容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望海潮》一词是柳永青年时期的成名之作,重在表现杭州的富庶与繁华,其写景壮伟,声调激越,一反柳词惯常风格,有东坡的豪放之味。它是第四模块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对学生领悟并掌握宋词鉴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生在必修一第一模块第一单元里通过学《沁园春·长沙》已初步接触到有关词的相关知识。在必修三第三模块第二单元的学习中了解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有了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初步了解了诗词的特点及鉴赏诗词的方法,但基本上还停留在对某一具体的诗词的理解上,未能经过归纳总结而上升为鉴赏评价的能力。本单元旨在学生鉴赏诗歌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宋词鉴赏的方法,从而提高阅读古典诗词的素养与能力。
    诵读与感悟、合作与探究、点拨与评说相结合。教学设计有意识地加强了教读与实践演练相结合的力度,目的在于体现课改精神。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以学生活动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将互助探究、相互评议、操作演练引入课堂,真正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操作演练将知识拓展迁移,强化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
    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思,有时甚至能够生发出自己的个性见解)
    ⒉诵读法(理由:词的语言是独特的、精练的,诵读有助于品味词的语言美,体会词的美学价值,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用心体会词的情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
    ⒊启发点拨法(理由:当学生陷入迷途时,教师的适时 的启发、点拨,就会点铁成金。
    ⒋比较法:(理由:分析比较数首诗词异同,感悟词的风格)
    教  学  内  容 教师手记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学生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们也一直徜徉于诗的园林,在"国风"粗朴而纯美的乡野民声里结识了散璞玉之辉的"诗经",在屈原浪漫而深沉的情感激流里邂逅了纵日月之光的"离骚"。我们的心灵之谷还回荡着李白"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铿然之音、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的苍凉之叹。
    今天,我们又将在这瑰丽的园子里摘取另一朵奇葩----宋词,并把我们关注的目光投向一个"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杰出词人---柳永。(板书标题)
    二、走近作者,知识积累
    师:既然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词,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相关的知识--
    ㈠宋词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宋词以它独有的魅力一直都那样熠熠生辉。下面哪一位同学说说宋词的发展脉络?
    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北宋前期词坛的中心人物是晏殊和欧阳修,后来大政治范仲淹又开辟了词的意境并启发了豪放派词风,慢词圣手柳永拓宽了词的篇幅并发展了宛约派词风。北宋后期大文学家苏轼对词进行了彻底的革新开创了豪放派词风,周邦彦则成为此时宛约派之集大成者。南宋前期辛弃疾、陈亮等继承了豪 放词风并形成了爱国词派, 李清照是此时的宛约派大家。南宋后期出现了以姜夔为首继承了宛约派词风并发展为格律词派。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
    ㈡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七,又称柳七。仁宗景佑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他通晓乐律,熟悉民间乐曲,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者,更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着名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词不胫而走,宋仁宗听后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一次终于通过考试,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
    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奉旨填词柳三变。"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结合现实生活解说柳永的影响力)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得知,柳永是最早的歌坛偶像,其在当时的影响力绝不逊色于今天的"超女"。他的"粉丝",也是历史上最狂热最忠诚也最具规模的"粉丝"。
    论数量,当时民谣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就说明柳永的"粉丝"到处都有,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多得不计其数。
    论狂热,柳永的"粉丝"也丝毫不输于"超女""粉丝"。由于他写得一手绝妙好词,随便给哪个歌妓写上几句,她就会身价倍增。于是,歌妓们对他爱得发狂。柳永又称柳七,能和柳七亲热唱和,哪怕是倒贴银子。
    论铁杆,柳永的"粉丝"更是忠心不二,无人可匹。柳永死时家无余财,是他的那帮歌妓"粉丝"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认识不认识的"粉丝"们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以至于相沿成习,称之为"吊柳七"或"吊柳会"。
    论影响,柳永的"粉丝"也是不得了的。连宋仁宗都成了他的最大"粉丝",虽然他羞于承认,还对柳永有几分嫉妒。
    论"副作用",柳永的"粉丝"也闹出了惊天动地的大动作。追捧偶像,总难免有一定副作用。传说,柳永的名词《望海潮》使得金主完颜亮大举进攻南宋,让他差点儿成为汉奸。
    基于柳永词的艺术魅力和他对当时社会效应,我们今天来学习他的《蝶恋花》和《望海潮》这两首词。
    ㈢背景知识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词牌,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调名当取其意。 
    ⊙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望海潮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东南形胜《望海潮》
    望海潮   (宋)柳永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鉴赏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赏析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鉴赏
    望海潮
    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戚氏·晚秋天》鉴赏
    望海潮(二首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
    柳永《集贤宾·小楼深巷狂游遍》鉴赏
    玉蝴蝶
    特级教师程红兵《雨霖铃》教学实录
    《望海潮》也是柳永词中广泛传诵的名…
    柳永《诉衷情近·雨晴气爽》鉴赏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与译文)
    望海潮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与译文)
    《望海潮》(人教版高二必修)
    精美的画卷 历史的留影——试析柳永《…
    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
    望海潮教案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
    柳永词说(五)《望海潮》鉴赏
    《望海潮》教案2
    柳永词二首《望海潮》《雨霖铃》课堂…
    柳永《望海潮》赏析
    望海潮 教案
    柳永《望海潮》教案
    试析名章隽语咏太平—柳永《望海潮·…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赏析
    柳永《望海潮》赏析
    望 海 潮
    柳永《望海潮》赏析
    柳永名篇《望海潮》赏析
    《望海潮》教案设计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
    《哈姆莱特》教案设计
    试析名章隽语咏太平—柳永《望海潮·…
    柳永《望海潮》原文和译文
    柳永《望海潮》赏析
    柳永《望海潮》赏析1
    宋词 望海潮 秦观
    望海潮原文译文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教案
    柳永<<望海潮>>教案 望海潮
    望海潮教案设计
    望海潮教案3
    《望海潮》教学实录
    柳永《望海潮》研读与重译
    柳永《望海潮》教案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