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嗽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原名三变,北宋崇安(在今福建省)人。他在政治上很不得意,近五十岁才考上进士,一生没有做过大官;他熟悉大城市生活:对社会底层的妇女有一定程度的同情,这些在他的词里都有所反映。 这首写杭州的词是很有名的,传说宋、金对峙时期,金朝的一个荒淫的皇帝听人唱它,便十分垂涎[xián]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南宋都城临安(又叫钱塘、杭州),于是起了渡江南侵之心。这个传说虽不一定可靠,但它还是说明《望海潮》把杭州写得很美,很繁华,很吸引人。 词的上片前三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是对杭州先作一笔总叙。“形胜”,捐地理形势优越。杭州在唐以后己是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水陆交通便利,形势重要,所以作品强调它是“形胜”之地。“三吴”,古地区名,一般指吴郡、吴兴、会稽三郡,它的范围包括今浙江省东部、北部和江苏省南部一带地方。杭州是这个地区的大城市,故称为“三吴都会”。 经过这样一番概括,杭州的重要性尺经很突出了,但关于它的“繁华” 和“形胜”还不具体,因此作品接下去又从各个角度对它作形象的描绘。首先,它用“烟柳画桥,凤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来写杭州城的人烟稠密,生活富裕。“烟柳画桥”是说柳色如烟,从柳荫中可以看见经过彩绘的桥梁。“风帘”,挡风的帘子。“翠幕”,翠绿色的帷幕。这是刻画华美的房舍。“参差(cēncī]”,本指大小长短不齐,这里形容城里房屋有高有低有大有小。十万是个大概数字,实际当时人口还要多。 紧接着用“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来写杭州形势险要。 “云树”,形容树木茂密,远望如云。它们围绕着堤岸,所以说“绕堤沙”。“天堑[qiàn]”,指险要的江河。“无涯[yá]”,无边。“怒涛”以下两句是说钱塘江的白浪如霜似雪,汹涌澎湃,使人叹为无边的天然险阻。 词的上片最后三句转入写杭州的繁华。“市列珠玑”是写商业发达,市上陈列着珍宝。“珠”和“玑[jī]”都指珍珠,这里代指贵重的商品。“户盈罗绮”是写家庭富有。“盈”,满。“罗”是一种质地较薄的丝织品。“绮[qǐ]”就是彩色的丝绸。“竞豪奢”是说比赛奢侈豪华。有钱人穿着绫罗绸缎,是他们夸耀豪奢的一个方面。他们在佩戴珠宝首饰、吃山珍海味方面也会比豪奢,作者就没有必要一一去叙述了。 词的下片过渡到写美丽的西湖和人们的游湖生活。 为什么说“重湖叠■清嘉”呢?北宋时,西湖已有外湖和里湖的区分,所以说“重湖”。“叠■[yǎn]”,重重叠叠的山峰。西湖三面环山,灵隐山、吴山和葛岭等峰峦重重叠叠,十分好看。”清嘉”,指湖光山色清秀美丽。“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两句是从山水写到花木。“三秋”,指秋天,秋季有三个月。“桂子”,桂花。柳永写湖上桂、荷两种花木,极其形象地刻画出了西湖夏秋的景色。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写鱼米之乡的西湖,日夜都有游人和歌声。“弄”,这里指吹奏。“菱歌”,指采菱少女唱的歌曲。“泛”,漂浮。这里形容歌声在湖里荡漾。“羌管”以下两句是说在西湖的晴日,不论白天或夜里都可以听到悠扬的羌笛声和采菱人的歌声。“弄晴”和“泛夜”是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睛,写日夜都有笛声和菱歌。“嬉嬉[xī]”,游戏欢乐。联系上两句词来看,这渔翁(钓叟)与采莲姑娘(莲娃)就是吹羌笛唱菱歌的。 据说这首词是柳水与给他的老友孙何的。孙任两浙转运使,是杭州的地方长官之一。“千骑[yì]”,形容大官员有许多骑马的随从。“高牙”,本指军前大旗,这里借指大官,千骑簇拥着孙何。“千骑拥高牙”是先从侧面描写孙何游湖。然后用”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来作正面描写。“烟霞”,代指山水。这两句是说孙何风流潇洒,一边饮酒听音乐,一边欣赏风景做诗。“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虽然有奉承友人的意思。但也是为了概括写一笔以结束全词。“异日”,他日。“图”,作动词用,指画画。“凤池”,凤凰池的简称。词里用凤池代指中书省。唐宋时,中书省是封建社会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最后两句是说,你以后把西湖的美景画成图画,带回朝廷去赞赏吧。 这篇作品是有局限性的。它歌颂升平,把劳动人民的生活也写得很幸福,这就美化了当时的社会,这一点读词时是要注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