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实录《声声慢》
花垣县民族中学 伍昌元
赵恒(自己站起来):我觉得是第一句,首先是她是用叠词,可以让愁使人感觉更加丰富。她的寻觅、冷清、凄惨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教师插话:有层次感。 赵恒:对。(教师插话:怎么讲?)因为她写《声声慢》的时候她的丈夫已经去世,所以说她一个人感到很孤独,开始寻觅。寻觅过后没有结果,或者说她寻觅的结果就是冷清。感觉到冷清之后,她自己内心的感受,就是非常凄惨。 教师:我没有办法讲了,但是我有问题。我们抛开文本,从生活常识来看,人在什么情况下才寻觅? 赵恒:内心有所失落。 学生(小声):东西丢了。 教师:有两种情况,一是我们的东西丢了,寻觅,但一般不说“寻寻觅觅”;心中失落的时候,怅然若失就“寻寻觅觅”,仿佛一直在找在什么。那么李清照她在寻觅什么呢? 赵恒:她和丈夫在一起时候的那段时光。 教师:那段幸福的日子。还有吗? 赵恒:还有国家的命运非常凄惨,她想找些出路。 教师:好像在寻找一切,寻找她以前那段所有的美好时光,美好的日子。但最后找的结果只是冷冷清清。 同学们看课本49页,刚才赵恒讲的那个意思其实和文学大家唐圭璋讲的意思是一样的。我找个同学读一下。 教师:我想问问赵恒,你刚才看这段话没有? 赵恒:没有。 教师:所以同学们应该自信,相信自己的阅读鉴赏能力。 王小婧:《声声慢》起下十四字叠字,总言心情之悲伤。中心无定,如有所失,故曰“寻寻觅觅”。房栊(教师插话:栊lóng是“窗户”的意思,同学们记一下)寂静,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六字,更深一层,写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 教师:那么其实开篇十四个叠字,她(赵恒)刚才讲到层次,我们可以简单地分析一下层次。 寻寻觅觅明显是李清照的一个动作。 那么寻觅的结果是冷冷清清。这里的冷清是描写什么的? 陈志鹏(小声):环境。 其实这里的冷清的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周围的环境的确是冷清,冷清还反应出内心的冷清。 如果说冷清只是暗示出内心的环境,那么最后的“凄凄惨惨戚戚”纯粹是写心情或者说心理。 动作――环境――心理(板书) 或者我们还可以换一种表述方式: 寻寻觅觅,心中若有所失,我们可以换个词――恍恍惚惚。 然后她的情感,冷冷清清,冷清的环境有一种凄冷,一种寂寞。 而最后的凄凄惨惨戚戚,则纯粹的是一种悲伤。 恍惚――寂寞――悲伤(板书) 前人对李清照连用十四个叠字评价非常之高,说是“出奇制胜,匪夷所思矣”(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那么我们怎样从写作上来借鉴它? 其实连用十四个叠字的,可以说前无古人,暂无来者。我们写作并非一定要连用这么多叠字,古人有时只是连用几个叠字,就有无限的妙处。 比如李清照的“庭院深深深几许”。 如果要我们来写可能会是“很深的庭院”,或是深深的庭院。而这就是叠字的妙处。 刘驾还有诗:树树树梢啼晓莺,夜夜夜深闻子规。 还有我们学过的《木兰诗》中的“唧唧复唧唧”,还有“行行重行行。 还有另外形式的叠字,比如说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中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岁岁年年,重复使用。 单个字叠用最长的就是我们讲过的:浮云长(zhǎng)长长(chángcháng)长(zhǎng)长(cháng)长(zhǎng)长(cháng)消。 这就是我们写作文可以借用的地方――叠字。
教师:我们接着来找,其中的哪些诗句还反映出李清照的愁情。 刘代磊:“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可以联想到一个女子,倚靠在窗前,等待着一个永远回不来的人。 教师:这个想象很好,等待一个永远回不来的人。 刘代磊:而且还是独自,一个人怎样才能挨到天黑。 教师:这怎样表现她的愁情的呢? 刘代磊:她的愁就是每天觉得时间过的非常的慢。 教师:独自怎生得黑,同学们看课文注释―― 刘代磊:怎样挨到天黑。 教师:这说明时间过的慢,说明自己心中―― 刘代磊:非常凄凉,也是空虚。 教师;凄凉、空虚、悲愁,所以才感觉到时光难挨。 其实同学们找一找李清照词中经常这样运用(以时光难挨来反应内心的悲愁)。上首词(醉花阴),怎么讲的
学生:薄雾浓云愁永昼。 教师:时间过得太漫长了,时间漫长恰恰是内心悲苦、凄凉、寂寞的一种写照。 还有吗? 张焱焱:是这一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与上一首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个形成对比,上一首词写的是她思念自己的丈夫。下首词丈夫已经去世,而且国破家亡,然后作者的心情就变得更加的惆怅,“满地黄花堆积”,就让人看到一副更凄凉的画面。 教师:更凄凉的画面。如果说上面的黄花是飘零、消瘦,但毕竟还是盛开的,还是绽放的,还能让人有一丝怜爱之心,而这里的黄花是“黄花堆积”,已经惹不起任何人的怜爱,所以作者说,“如今有谁堪摘”?更写出了自己的悲情。 其它地方还有,哪位同学来说?找到自己站起来。写李清照的悲愁的地方。 况萍: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相识,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大雁还在,而她的丈夫已经不在了,所以很伤心。 教师:我们知道古代有鱼雁传书的故事,这只旧时相识的大雁,也许过去曾经给丈夫传过书信。如今呢?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 张泽阳:物是人非。 教师;其实李清照另一首写愁写大雁的词同学们应该熟悉: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那只旧时传递书信的大雁还在,但丈夫已经不在了,所以是“雁过也,正伤心”。 还有没有?还有最精彩的地方没有人分析。 张泽阳: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我认为这句写的最好,因为她身边没有人照顾,所以对天气非常…… 教师:怎么讲,(这时的张泽阳是抱着翻译书在那里读别人的观点,在我的追问下,她承认没有想好,坐下了)。没有想好。 教师:我不希望同学们拿着参考书来念。自己的感悟也许很浅薄,但是最是最真实的。 赵恒:有一个疑问。“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是秋天开的,这里的黄花不应该是落的一地的菊花,而是开得很茂盛的菊花。 教师:怎么讲? 赵恒:憔悴损,有可能是因为凉风把这些菊花的花瓣吹的一地,可能感觉很凄凉。但是我觉得“憔悴损”还有一层意思,是写到自己。“如今有谁堪摘”也是的,不一定只是说菊花凋零一地,没有人怜爱,也有可能是说到自己,丈夫去世之后,自己也是人老珠黄,没有人来怜爱。(教师插话:就是这样)满地黄花堆积,是开得很茂盛,而不是堆积到一起。 教师:她的疑问,更加深了我们的理解,这里的堆积可以是绽放的花朵的堆积,也可能花飘零之后的堆积。秋风正急,也有可能是被吹落的花瓣的堆积。 其实在里写菊花,也是暗示自己,以花来写人。 教师:还有一个写的最精彩的地方。我之所以没有说,是因为我没有理解透,不知道她是怎样写愁情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里是写景的,这景中我怎么看也没有看出愁情来,同学们看这春天如果是黄昏,下点小雨多么美好而浪漫?他怎么能和愁情联系起来的,哪位同学能帮助我一下吗? 这里李清照可能写错了? 贾茜茜:春天的小雨缠缠绵绵,暗示词人内心的缠绵,很郁闷那种。 张泽阳:我认为是这样的,到黄昏点点滴滴,说明她坐了很长时间,看了很久,愁了很久。 贾茜茜:这里的雨下的很短,而她内心的愁,不会随着雨停而停,就形成了一个反差。 教师:你以为这是什么季节,秋天的秋雨怎么样。 贾茜茜:很缠绵。 李清照早期的愁写的非常美,正如上节课节在3班有同学说,《醉花阴》中的愁情还有一份甜美在里面,那么《声声慢》里这种愁情全都是凄苦,浓得化不开的愁情,我们结合李清照的身世来谈谈。 张洁:这个时候她丈夫已经死了,没有她没有人怜爱,她后来嫁给了张汝舟,一个非常差的人,还有就是国破家亡。 张焱焱:这首诗写了词人家破家亡,年老色衰(教师插话,这个词不恰当)的感情,日晚倦梳头。内心比较惆怅,自己也不如从前那样漂亮。 教师:那首词怎么说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还是丈夫赵明诚,所有的一切都变了,我们可以说是人非物亦非。但诗人一生的追求没变,对幸福的渴求也没有变,所以是“欲语泪先流”。这该是一种怎样的悲痛! 最后留一个作业:《我眼中的李清照》。后记: 一、备课札记 其实这是自己敲打出来的第一个完整的课堂实录。去年一年的时间,在课堂上录了许多录音,然一直没有时间敲打出来,或许那也只是一个成长的预备期。 这篇课文是第一遍上,从前也读过,但都未能很深的理解。 孙芳老师准备上这一课的公开课,说要来听我的课,感觉压力更大了些。所好的是自己正在读济南出版社出版的《李清照全集评注》,虽然没有看完,但感触颇多,对李清照的思考也更为深入。 另外几年前曾经阅读并给学生读过梁衡先生的《乱世中的美神》,为李清照的命运深深打动。 晚上再次阅读了大量有关李清照生平材料,有关《声声慢》的前人评注,依然未能很好的打开思路。凌晨一点多钟昏昏入睡,早晨六点多钟自己又爬起来,上网查询相关的诗句。 7:50,第一课上,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思路自动打开。 这个实录是第二节课上情况的真实记录(只是补充了中间个别资料)。 我想,如果没有平时对李清照的关注以及对相关材料的积累、阅读,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虽然课堂上有些问题处理的依然不好,留有遗憾,但这恰恰是最普通的平常状态的语文课。)正如有的教育家所说,具体备一节课,可能只要几十分钟的时候,但平时却是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一堂课。
二、课后随感 这是迄今为止,自己在这所学校上的最满意、最幸福的课。 幸福,真的是幸福,那种欣慰、愉悦的感觉流溢在心间流溢真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幸福。 如果从前别人告诉我,教书还有如此之妙处,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不相信的。 只有你当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追求达到那种境界,方可体悟,方可领略这种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方可体悟到美与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