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S >> 声声慢 >> 正文

 

声声慢 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杰出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词人。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合称“济南二安”。她写的词也独具一格,称“易安体”,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父李格非,北宋齐州人(驻所在今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子,金石考据家。

 
  据说她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八卷,但已经遗失。现有《漱玉词》辑本,现存约五十首左右。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胸怀满腔热血,可却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戕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以上文字来源于百度。

 

 

可是,我想说的却不仅仅是这些。今天读到余秋雨先生《霜冷长河》中“有关名誉”一段写到的有关李清照的经历,便有一种莫名的冲动,特别想说上两句。

李清照本来是幸福的,优越的生活和家境,最多成就一个多愁善感的柔美的女词人,也就是前半生的李清照。可是,人生无常,一个人的一生怎会都是坦途?生活的变故首先源自于她的父亲李格非,因为他与当时朝廷全力排斥的“元祐党人”有牵连而罢职流放。更让李清照痛苦的是,处理这件案子的人却是自己的公公赵挺之。当时,她曾给自己的公公写诗,要他顾及“人间父子情”,可是,赵挺之的犹豫不但没有改变李格非的命运,反而授人以柄,成为他最终遭到打击的一个筹码,并且赵明诚也被罢免了官职。

是是非非在人间总是难免的,这些对于李清照夫妇来说无疑是不幸的。但是所有的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之后李清照夫妇隐居青州,过着猜句、作词、品茶的清雅生活,暂时的脱离了升沉荣辱的漩涡。如果生活一直这样继续下去,对于李清照夫妇来说又是一种难求的幸福。可是,世事多变,赵明诚因病辞世,却被人诬陷为“临死还将玉壶献给金国”。词人的清雅再也守不住了,可是她又能怎样来澄清丈夫的清白呢?她的决定就是带上自家的全部收藏来追随宋廷,愿意把这毕生的心血献给苟延残喘的宋廷。

可是,她显然过高估计了造谣者的逻辑感应能力,他们只顾捕风捉影罢了,哪里会留心前后的因果关系?她也过高估计了周围民众的内心公正,他们大多乐于听点别人的麻烦事罢了,哪里会感同身受的为别人辩诬?她更过高估计了丧魂落魄的朝廷,他们只顾逃命罢了,哪里会注意在跟随者队伍里有一个疲惫的女子,居然想以家庭的全部遗藏来为丈夫洗刷名声?

至此李清照已经年近五十,孤单一人,也许是她太累了,国破家亡,心灵飘荡。她实在想过一种平常人的生活了。于是,她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男人。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女人的再嫁是倍受责难的,何况是一个年近半百的女人?可是她还是嫁了,可见她的勇气。即便是面对世人,尤其是君子的嘲讽,她还是想要一个正常的家。然而,老天总是难遂人愿的,这个可恶的张汝舟在占有了她所剩无几的收藏以后,在占有了一个女词人的风雅之后,竟然开始对这个千古难求的珍宝拳脚相加!这是多么令人难以置信、难以容忍啊,即便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也不能,何况是至情至性李清照

来看我们中国曾有过的多么可笑的制度吧:女人控诉丈夫,要求离婚,即便罪行属实,女人也必须获得两年的关押!即便是这样,李清照还是毅然走上了庭堂,他们离婚了,尽管要被关押,尽管要面对俗人的讥笑,尽管要面对君子的惋惜。当然,李清照并没有真的被关押两年,在亲人的斡旋下,她在被关押九天以后走出了监牢。可是,她走不出的却是心灵的监牢。

至此,我们伟大的女词人,这个甚至被后人奉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女词人,情何以堪,心何以归?

至此,我们再来读《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以前,我总以为这是一个衣食无忧的女人的闲愁,而今,留在心里的沉重恐怕一点也不逊色于当时作者的心情了。人生百味,世事无常。

 

末了,且顺着余秋雨先生说几句有关名誉的问题。
    小时候,我所接受的教育是:名誉是自己创造的,不是别人给的。而今,我却知道,其实名誉是无关于个人的品质的,名誉更多的是别人给的,而不是自己创造的。个人的品行和心性才真正是自己的。守得一份内心的清凉,不要被世人的声音所扰,不要被名利所累,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对余秋雨先生的质疑、责难声音并没有消失,反而时时一浪一浪的袭来。品味《霜冷长河》时,尽管有百般滋味,但是这的确算不上什么散文,仅仅是杂谈罢了。杂谈应该只是餐后的茶点,或者深夜时自己的冥思,却比不上散文的悠远。
     还是那句话,希望山居先生守住那份清幽,个人的心性已经在作品中很好的流露了,不是某些人靠着言论就能击倒的。不必反击,且走开,且沉静,且创作,才好。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声声慢 李清照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