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M >> 木兰诗 >> 正文

 

《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学设计   四川省成都市郫县安靖中学 雍 志     【教学目的】

  1、了解诗歌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学习《木兰诗》详略得当的写法。     3、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表现方法。     4、体会民歌刚健清新的特色,掌握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同学们都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古语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好女子,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她的事迹被老百姓编成民歌广为传唱。她的名字叫花木兰。现在我们就从这首流传于世的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来感受一下“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吧!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代北朝民歌《木兰诗》。   (板书课题)     1、题解: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这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2、背景介绍: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影。  
二、指导自读     1、出示小黑板上的生字词,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借助课文注释给加粗字注音并辨析其中某些字形。     2、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借助课文注释,口头试译全诗,熟悉故事情节。教师行间巡视,指教。  
三、研读课文   1、提问: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归纳: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2、提问:全诗在进行结构剪裁和人物描写上始终紧扣住哪一特点?       提示:“木兰是女郎”。     3、提问:《木兰诗》按什么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全诗可分为几大部分?各写出什么内容?       归纳:以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时间为序;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叙述木兰的身分,交代从军的缘由,以及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上的见闻、感受。       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万里长征、十年转战凯旋的生活。  

    第三部分(第5~6段)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功成不受赏,请求还故乡,以及爷娘姊弟迎接木兰、木兰和亲人团聚的情形。       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为喻,赞美木兰。
四、分析课文   指定学生朗读第一部分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第一段:   1、诗篇怎样写出故事的开始?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诗篇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绢”,表明了木兰织布姑娘的身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自然地引出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母问女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

  2、木兰的答话表明了什么情况?表现了她的什么特点?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锐的矛盾,表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表明缘由)。“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毅然代父从军)。

  第二段: 这一部分先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心情(排比铺陈匆忙购置急切准备出征)。

  第三段: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复,层嬗递进(反复),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的荒凉地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之间,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烘托),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思亲情切);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奔驰遥远征途)。

  第四段:指定学生朗读第二部分后,引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1、这一部分前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夸张)。

  2、后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对偶(对偶):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在艰苦环境的烘托中(烘托),表现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对偶,又是互文,互相渗透(互渗):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表明了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长期激战凯旋)。

  第五段:指定学生朗读第三部分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1、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朝见天子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夸张,对偶,互相补充,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封任高官;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夸张衬托),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功成身退不慕荣华富贵)。

  2、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回到家园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排比铺陈亲欢)。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伴惊),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喜剧高潮结束)。

  第六段:指定学生朗读第四部分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这一部分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双兔为喻风趣亲切),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赞美谨慎机警)。
五、分析木兰的形象意义

  全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妆、代父从军、还朝辞赏、回到故乡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北方人民矫健尚武的精神,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纯朴、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不慕名利的优秀品质。

  木兰,相传姓花,花木兰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她是一个勤奋织布的普通姑娘,但当战争到来的时候,竟自勇敢地承担起一般妇女所不能承担的代父从军的任务。从这一壮举中,可以看出木兰深明大义,既体贴父母的困难,又考虑到国家的需要。买了“骏马”“长鞭”,经历黄河黑山,北到燕山朔野,万里长征,十年转战。凯旋归来后,木兰不但不贪功图赏,而且鄙弃功名利禄,这种气概是何等的磊落轩昂。在爹娘姊弟的热烈欢迎的欢愉气氛中,她“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理云鬓”“帖花黄”,一旦恢复女儿装时,同行的伙伴才惊讶的认出这个十年征战,功勋卓著的“壮士”,竟是一个“女郎”。这个喜剧性扑朔迷离的传奇故事,无不烘托出纯朴、天真、活泼、机智的女子形象来。这个美的化身,也正是人民群众所喜爱的巾帼英雄。木兰形象: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情怀)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六、   1、提问:这首诗在叙事上的详略得当体现在哪些地方?

    归纳:详写第2、第3、第4、第6段,即对木兰的从军缘由、恋别、辞官和还家都写得比较详细。这是因为作者紧扣住“木兰是女郎”的身份特征和性格特征去精心剪裁安排详略的。凡有助于突出这一特征,更好的表现主题的,则铺写不厌其烦,反之则惜墨如金。如对历时十年的战斗生涯(第4段),仅有“万里赴戎机”以下六句,还有出征前的准备(第3段开头四句)也写得比较简略,详略搭配得当,正是为塑造木兰这一巾帼英雄形象服务的,为全诗主题服务的,也是这首诗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2、提问:什么叫对偶的修辞方法?什么叫排比的修辞方法?     (要求学生看课文后练习三、四,从课文中找出原句并用浪线出来,阅读体会它的好处)

    归纳:把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的两个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称的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反或相关的意思,这种修辞方法叫对偶。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排比,由几个(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组成。无论叙事、议论、抒情,都可以用这种修辞方法来加强语势,或表示逐层深入。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学生齐读出来的对偶句、排比句,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七、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故事情节:

    一代父从军、踏上征途。(详写)
    二奔赴前线,十年征战。(略写)
    三还朝辞官,家人团聚。(详写)
    四吟唱比喻,赞美木兰(略写)

  木兰形象: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情怀)(详写)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略写)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木兰诗,郭茂倩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木兰诗》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木兰诗》课文翻译
    四美毕聚木兰身──读诗苑奇葩《木兰…
    花木兰的史实与传说
    魂牵梦绕木兰山
    北朝民歌
    《木兰诗》学法指导
    《木兰诗》素质教育新学案
    《木兰诗》时代背景
    《木兰诗》课文背景知识
    《木兰诗》形近字辨析
    《木兰诗》多音字辨析
    《木兰诗》的主旨和结构新探
    《木兰诗》通假字
    《木兰诗》教学实录
    发现 讨论 探究 质疑──从《木兰…
    让生命课堂从这里起航──《木兰诗》…
    谈《木兰诗》教学中游戏原则的运用─…
    把思考的权力还给学生──《木兰诗》…
    《木兰诗》教学反思
    《木兰诗》电子教材
    《木兰诗》研讨与练习说明
    《木兰诗》整体把握
    花木兰是英雄还是孝女?
    《木兰诗》教学建议
    《木兰诗》有关资料
    《木兰诗》参考图片
    《木兰诗》简介
    一代女文豪班昭
    《木兰诗》中值得商榷的翻译和读音
    《木兰诗》中的“策勋”摭谈
    遥望阴山话木兰
    《木兰诗》的思想性
    《木兰诗》教学设计
    将军战未死,十年凯旋归──《木兰诗…
    巧妙的修辞,独特的效果──浅析《木…
    淳朴浑厚 简劲粗犷──《木兰诗》的…
    花木兰介绍
    四美毕聚木兰身
    《木兰诗》写作借鉴
    《木兰诗》解词
    《木兰诗》古今异义词
    《木兰诗》问题研究
    《木兰诗》习题精选
    《木兰诗》中心思想
    《木兰诗》结构分析
    《木兰诗》课文评点
    《木兰诗》写作特点
    《木兰诗》写作特色
    《木兰诗》人物描写
    《木兰诗》问题探究
    《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生字注音
    《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同步练习
    《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文言句式
    巾帼女英雄──李林
    《木兰诗》教学设计
    女英雄王聪儿
    《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学实录
    《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同步达纲练习
    《木兰诗》语言教学
    《木兰诗》语言教学
    《木兰诗》导学设计
    《木兰诗》教学杂谈
    《木兰诗》学法指导
    《木兰诗》学法指导
    《木兰诗》课堂实录
    《木兰诗》教学实录
    《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多义词辨析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