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M >> 马嵬(其二) >> 正文

 

《荷塘月色》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提高对情景交融意境的鉴赏能力。
  2
.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
  3
.训练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本文语言精美,写景状物传神,应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自然地受到感染,体会文章的韵味。
  2
.理解关键语句,提高对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领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
  2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品味、领悟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的写作特点。
课时安排
    3

                                    
第一课时
一、 单元导读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现当代诗歌,对其有了整体把握,知道诗歌是感情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从毛泽东与徐志摩的诗中我们似乎看出了一个是豪放,一个事婉约。诗歌所表达的是作者瞬间的感情,具有跳跃性,要我们用想象与联想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咱们这单元要学习现当代散文,散文是作者生活中的琐碎见闻和点滴情感,有人说阅读散文就好像我们同作者一同散步
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2页,大家用一两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单元导读。
散文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咱们这单元主要学习的是抒情散文。
大家用笔记下本单元的学习方法:
1
、 通过品味语言来感知作品中的物象,进而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 加强艺术手法的赏析和文章借景抒情的特点。
3
、 多诵读。

二、 课文导入
师:大家有没有看见过荷塘?能不能联想到有关描写荷塘或荷花的诗文?
明确: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鲜艳夺目,美不胜收的面)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写出了荷花那种自然的清纯美丽)
师:月亮呢,大家喜不喜欢?说说有关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文。
明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勾起了人的思乡之情)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表达独自饮酒的寂寞与空虚。)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中的夜晚,有明月青松,流泉青石,闲静幽美,恬淡宜人。)
那么大家见过荷塘月色没有?那么让我们走近朱自清,一起来欣赏他笔下的荷塘月色。

三、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东海人。他是现代散文家、诗人、教授。1925年到北京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任教,不久任系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并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820日,因贫病在北平逝世,著有《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等。
  
《荷塘月色》写于19277月,时任清华教授,文章的第一句说“这几天颇不宁静”不宁静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可能永远是个谜应该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可以阅读和掌握这篇文章之后,做进一步的探讨。

四、整体把握
   1
、课文朗读
   
1  师:一个人心里不宁静或者说很烦,他会做什么?
    
师:。作者在文章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我们现在就把自己当成不宁静的作者来熟悉一下课文。先由老师开头读文章的第123自然段,其余部分我想找同学朗读。大家然后概括一下每段的段意。
  
2)纠正字词
乘凉   屑路   蓊蓊郁郁   踱着   点缀   袅娜    霎时   脉脉   酣眠 
峭楞楞   梵婀玲   媛女   纤腰   沾裳   敛裾
3)段落大意:
1段  独游荷塘的时候、地点和缘由。(心境:”颇不宁静”)
2段  通往荷塘的小路。
3段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
4段  月色下的荷塘。
5段  荷塘上的月色。

6段  荷塘四周的景物。 
7~9段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10   在思乡与遐想中蹁回家门。
4)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注意停顿、重音、语调、语速。

五、情感把握
1
、情感变化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表现作者心情发展变化的语句。
2)教师归纳总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郁闷)──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开朗)──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重新陷入郁闷)──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又引出新的郁闷)
2
、文章感情的基调: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

六、作业
    
熟读课文,找出描写荷塘月色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 作业抽查

二、 课文分析
1
、 第一自然段:
文章的第一句话是文章的文眼(龙点睛的作用)
师:作者为什么忽然想起了荷塘?作者是如何表现失眠的郁闷心情的?
明确:月亮升高了,马路上孩子们的嬉笑声听不见了,妻子拍着润儿也渐入睡,周围已经沉静下来了,本来可以好好想一些问题,但是,许多的是萦绕砸自己头脑中,无法理清,“忽然”想起了荷塘,作者是为了排遣内心的烦恼,找寻片刻的心灵的宁静而去荷塘边的。
一是借助对“月亮”的描写表现夜已深。二是借助对“孩子们”和“妻”的描写反衬出“我”的失眠。
   2
、第二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主要写去荷塘的小路,那这条小路有什么特点?
明确:幽僻是主要特点,多树且是蓊蓊郁郁,,这样就更显幽深僻静。
(
如果把“幽僻”换成“幽静”好不好?)

(2)通过文章我们可以感觉“小路” 很美,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明确:通过白天和夜晚,及没月光和今天月光的淡相比较的。
   3
、第三自然段
1)写作者去荷塘时的感受,请你说说这种感受到的具体内容?
明确:“像今晚上,……现在都可不理”,这是作者感受的具体内容,作者感到在这种幽僻的环境之中,自己成了一个自由的人,在这种环境里,可以不作违心的事,不说违心的话,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抛弃尘世间的喧嚣和烦恼,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可以理解这种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进一步点明了夜游的原因。
  4
、第四自然段:月下荷塘
 
1)作者写月下的荷塘写了那些景物?
       
荷塘:曲曲折折,用叠词,突出广度
       
荷叶:田田,用叠词,突出广度,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用比喻,以动写静,写出了高而圆的风姿
       
荷花:袅娜,拟人饱满的花朵姿态柔美,羞涩,拟人,含苞欲放的娇媚情态。
       
荷波:密密的,幽雅和宁静(动静结合  拟人)
2)叠词:
    
叠词不仅增强了物态情貌的形象感,而且构成鲜明的节奏,和谐的旋律,富于音乐美。(联系《再别康)
3)比喻,拟人的分析。
4)通感的分析
什么是通感?顾名思义就是使人的各个感觉器官相同。也就是说,通感就是运用形象的语言把一种感官的感觉转移到另一种感觉上,凭借感受的相通,使原来不可名状的、难以言传的感受,具体生动的表现出来,收到回味无穷的效果。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此句将人的嗅觉转移为听觉,荷香如歌,若断若续,若有若无,不但形神兼备,而且新颖独特,收到回味无穷的效果。
生活中的例子:声音很粗、声音很甜、红杏枝头春意闹。

(5)归纳月下荷塘的总体特点?
明确::宁静,寄予了淡淡的喜悦之情。
6)找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
5
、第五自然段:荷塘上的月色
1)作者选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月光,有什么好处?

明确:泻:照应“月光如流水一般”中的“流水”这个喻体,增强动感,表现了约会照耀,一览无余的情景。(照)太直白,淡而无味。
    
浮:水气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静写静景,以“轻雾”衬“月光”表现了月光的朦胧,淡雅。(升)升空而去,动静太大,不合情境。
   
笼:“梦”的比喻承上文“泻”字而来,一个“洗”字表现了月光下叶子与花的轻飘柔美的姿容,衬托了月光的朦胧,柔和。(罩)显得过于密实,厚重。
   
洗:突出月光柔和。“泡”太生硬。(泡)太生硬。
   
落下:表沉重,突出了“黑影”的质感。(映出)太普通。
   
画:如同一位画师在作。(印)
   
奏:同上。
2)作者为什么又要写月影?会不会不协调?
    
明确:荷塘四周有蓊蓊郁郁的树,月影当是景中一景,烫伤月光,塘中月影交相辉映,能使月色表现的更为精妙,一个“”字用的精妙,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月光与黑影同时存在,是和谐的。另一方面体现出了作者情感的复杂性。
3)写光与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运用了比喻与通感的手法,将视觉形象化为听觉形象,光与影的黑白块儿仿佛变成了活泼跳跃的音符,化静为动,写活了。光与影的和谐分布于名曲得优美,悠扬,和谐动听,两相烘托,扩大了意境。
4)这段描写荷塘上的月色,总体特点是什么?给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朦胧,和谐,给予了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
5)找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
6
、第六自然段:荷塘四周
1)为什么要写四周?
明确:突出荷塘周围环境的“静”。
 
2)最后一句话怎样理解?
  
明确:即由蝉声蛙声来衬托静谧的月夜,另一方面,又突出了作者的心情,其实蝉声与蛙声一直就有,只是作者现在才听到,说明作者短暂地沉浸在荷塘的美景中,现在又回到淡淡地哀愁中了。达到以动衬静的效果。
 
3)齐声朗读456自然段。

三、作业:背诵456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抽查3位同学分别背诵456自然段
   
集体背诵

二、课文讲解
1
、学生快速浏览710自然段。
2
、为什么引《采莲赋》和《西洲曲》?
   
明确: 《采莲赋》是写采莲女的爱情生活,是十分美好的,文中的“嬉游和“有趣”就说明作者的态度——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西洲曲》写采莲女则为的是思恋自己的情人的痛苦的,因而,放在这里,与前面的情景形成对比,借此引出“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一句,自然将思绪拉回到现实。
总之,末两节写夜游荷塘引起的联想,想到古代诗词中对采莲的描绘从而对江南美好生活的怀念,表现了作者对眼前的寂寞,毫无生气的环境的不满之情,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内心的不平和对光明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在思乡的哀愁中结束全文。 

三、 文章艺术分析(先提问学生文章的特点)
1
、 情景交融
1) 景物描写。
标题“荷塘月色”规定了作品的全境,既荷塘是月供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这一规定体现了塘中风物的总体特征。
文章通过景物描写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也颇具特色。在荷塘上,月光是“淡淡的、静静的”,云也是淡淡的,荷香、叶子、花的总体特点都是朦胧的,这正与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这种心境合拍,表现出作者忧郁、哀伤的心情。
景物描写的艺术水平:
A
、通过绘形绘影绘声绘色的细致描写,传达出对荷塘景色的视听感受。例如,描绘荷花“袅娜的开着”和“羞涩的打着朵儿”,写出了荷花盛开于待放的两种美妙形态。
B
所见与想象相结合,扩大了描写的范围,适应了抒情的需要。例如对荷波的描写。
C
、动静结合的描写。如“像亭亭舞女的裙”,“如刚出浴的美人”。
2)情感的抒发
找一位同学回答作者感情变化的脉络。
明确: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郁闷)──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开朗)──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重新陷入郁闷)──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又引出新的郁闷)
作者通过景物的描写和鲜明的对比来突出自己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3)
情景交融
  
景语既情语,,文章对景物的描写,不仅仅只是描写,还有作者的感情。例如通过蝉声的热闹来衬托出自己的哀愁。
2
、 语言的咀嚼
1) 作者精心选用恰当的词语,创造生动的意境。
 A
、动词的选用。具体表现在文章的第五自然段。又如第三段“背着手踱着”中的“踱”,与“慢步”的意思接近,“慢步只能表现”动作的速度,“踱”既能表现动作又能表现作者心情,这与作者的心情转为开朗相适应。
B
、形容词的选用。“这是一条幽僻的路”中把“幽僻”换成“幽静”好不好?
2)善用叠词
A
、 “悄悄地披了大衫”一句中的“悄悄地”有什么表达作用?(说明动作很小心,作者不愿惊动家人)
B
、“轻轻地推门进去”一句中的“轻轻地”有什么表达作用?(说明动作很轻,作者不愿惊动家人)
C
、“路上阴森森的”一句中的“森森”有什么表达作用?(用光亮的“暗”衬托出“我”郁闷的心情)
D
、“虽然月光还是淡淡的”一句中的“淡淡”有什么表达作用?(用月光的“淡淡”来衬托喜悦的“淡淡”)
E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一句中的“田田”有什么表达作用?(突出叶子长得茂密)
F
、“(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一句中“粒粒”的重复有什么作用?(由同学们讨论后得出结论)
G
、“荷塘的四周,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一句中“远近”“高低”的重复有什么表达作用?(由同学们讨论后得出结论)
3
、善用比喻、拟人、通感修辞手法,是语言形象生动,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意境。
A
、如“袅娜的开着的”、“羞涩的打着朵儿的”、“刚出浴的美人”拟人手法的运用使荷花形神兼备。
B
、通感手法的运用。描写客观事物时,凭借各种感觉间的息息相通,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一感观上的感受一到另一感官上,使难以言传的感受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耐人寻味。
C
、结合课后练习二讲解。

四、学生自由阅读。
 

五、作业
1
、熟读课文,背诵456自然段。
2
、完成课后练习。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马嵬(其二)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荷塘月色》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原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
    马嵬(其二)(原文与译文)
    《马嵬(其二)》原文及翻译
    李商隐诗两首
    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锦瑟、…
    马嵬(其二)
    《马嵬译文-翻译》
    郑畋《马嵬坡》诗歌鉴赏
    李商隐诗二首《锦瑟》《马嵬(其二)》…
    《锦瑟》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
    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教案(人教…
    冷嘲有意,热讽无情——《马嵬》其二…
    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讲义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1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蜀道难 》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
    琵琶行(并序)
    《马嵬》教学设计
    《马嵬》教学设计1
    细节对比抒千古幽情——《马嵬(其二…
    李商隐《锦瑟》赏析
    《马嵬》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老人与海》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怎样区别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表心理状…
    李 商 隐 诗 二 首
    《离骚》教案
    《马嵬》教学设计
    《马嵬》为咏史诗
    李商隐《马嵬》(其二)赏析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教案
    《马嵬(其二)》教学设计
    《马嵬》(其二)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实录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解…
    《马嵬》赏析
    李商隐诗歌《马嵬》赏析
    《马嵬》赏析
    古典诗词赏析——李商隐《马嵬》(图…
    马嵬二首(其一)
    马嵬
    《马嵬坡》
    马嵬 李商隐
    《锦瑟》赏析
    马嵬二首(其二)赏析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