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M >> 马嵬(其二) >> 正文

 

《蜀道难 》教案

4   蜀道难 

一、教学目标
    1
、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
、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
、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
    1
、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诗进行赏析,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难点)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串讲法、赏析法。
四、2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
    1
、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②课题简析。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2
、教师范读这首诗,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把握诗中较生僻的读音和本诗的句读
    
噫吁嚱(yixūxi   鱼凫(fú)    秦塞(sai   萦绕(yíng
    
石栈(zhàn       猿猱(náo    参(shēn)     峥嵘(zhēngróng
    
抚膺(yīng)         巉岩(chán  飞湍(tuan)     咨嗟(zījiē)
    
喧豗(huī)        砯崖(png    崔嵬(wéi   吮血(shǔn
2
、在教师范读学生听读的基础,有学生齐声朗读本诗,教师检查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读音和句读,在学生有失误的地方予以纠正。在学生朗读的基础,教师对本诗中比较重要的字词予以解释,疏通文意。
噫吁 :感叹词,蜀地方言。
开国何茫然:茫然,渺远貌。意谓远古事迹,茫昧难详。
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指开国之初。
不与秦塞通人烟:塞,山川险要的地方。通人烟,相互往来。
可以横绝峨眉巅:横绝,横着飞过去。巅,顶峰。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迂回、绕道。高标,可以做一方标志的最高峰。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逆折,回旋、倒流。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鹤”通“鹄”。
扪参历井仰胁息:扪,摸。参、井,皆星宿名。胁息,屏住呼吸。
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
使人闻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憔悴。朱颜,红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盈,满、足。
砅崖转石万壑雷:砅,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声响。这里作动词,冲击。
所守或匪亲:或,倘若。匪,同“非”。狼与豺,比喻叛逆的人。
侧身西望长咨嗟:咨嗟,叹息。
    3
、①在教师串讲重要字词,学生已经能够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结构。
开篇:    主旨句一见
          
          蜀道来历
             
         蜀道高峻
          
          景物凄清——以“何时还”起
             
         山水险恶     主旨句二见
          
 叹战祸之烈   剑阁险要
             
          杀人惨景——以“早还家”结
                         
结尾:主旨句三见
②在总体把握文章的过程中,以把握文章结构为线索,鉴赏本诗。
1)、诗人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明确: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这样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卷。
    4
、在学生已经能够掌握全诗结构和对文章有一定赏析的基础上,探讨文章的艺术风格。
    
本诗用了大量散文人的诗句,字数从碱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长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的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
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变幻莫测,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是诗人设想自己沿着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形。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这很像一组摇镜头,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
 
如此多的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之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
 
    5
、在学生已经深入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再次诵读全诗。

六、作业:背诵全诗



一、教学目标
    1
、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
、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
、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
    1
、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诗进行赏析,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难点)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串讲法、赏析法。
四、2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
    1
、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②课题简析。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2
、教师范读这首诗,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把握诗中较生僻的读音和本诗的句读
    
噫吁嚱(yixūxi   鱼凫(fú)    秦塞(sai   萦绕(yíng
    
石栈(zhàn       猿猱(náo    参(shēn)     峥嵘(zhēngróng
    
抚膺(yīng)         巉岩(chán  飞湍(tuan)     咨嗟(zījiē)
    
喧豗(huī)        砯崖(png    崔嵬(wéi   吮血(shǔn
2
、在教师范读学生听读的基础,有学生齐声朗读本诗,教师检查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读音和句读,在学生有失误的地方予以纠正。在学生朗读的基础,教师对本诗中比较重要的字词予以解释,疏通文意。
噫吁 :感叹词,蜀地方言。
开国何茫然:茫然,渺远貌。意谓远古事迹,茫昧难详。
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指开国之初。
不与秦塞通人烟:塞,山川险要的地方。通人烟,相互往来。
可以横绝峨眉巅:横绝,横着飞过去。巅,顶峰。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迂回、绕道。高标,可以做一方标志的最高峰。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逆折,回旋、倒流。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鹤”通“鹄”。
扪参历井仰胁息:扪,摸。参、井,皆星宿名。胁息,屏住呼吸。
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
使人闻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憔悴。朱颜,红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盈,满、足。
砅崖转石万壑雷:砅,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声响。这里作动词,冲击。
所守或匪亲:或,倘若。匪,同“非”。狼与豺,比喻叛逆的人。
侧身西望长咨嗟:咨嗟,叹息。
    3
、①在教师串讲重要字词,学生已经能够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结构。
开篇:    主旨句一见
          
          蜀道来历
             
         蜀道高峻
          
          景物凄清——以“何时还”起
             
         山水险恶     主旨句二见
          
 叹战祸之烈   剑阁险要
             
          杀人惨景——以“早还家”结
                         
结尾:主旨句三见
②在总体把握文章的过程中,以把握文章结构为线索,鉴赏本诗。
1)、诗人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明确: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这样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卷。
    4
、在学生已经能够掌握全诗结构和对文章有一定赏析的基础上,探讨文章的艺术风格。
    
本诗用了大量散文人的诗句,字数从碱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长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的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
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变幻莫测,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是诗人设想自己沿着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形。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这很像一组摇镜头,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
 
如此多的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之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
 
    5
、在学生已经深入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再次诵读全诗。

六、作业:背诵全诗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马嵬(其二)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蜀道难 》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原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
    马嵬(其二)(原文与译文)
    《马嵬(其二)》原文及翻译
    李商隐诗两首
    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锦瑟、…
    马嵬(其二)
    《马嵬译文-翻译》
    郑畋《马嵬坡》诗歌鉴赏
    李商隐诗二首《锦瑟》《马嵬(其二)》…
    《锦瑟》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
    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教案(人教…
    冷嘲有意,热讽无情——《马嵬》其二…
    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讲义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1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
    琵琶行(并序)
    《马嵬》教学设计
    《马嵬》教学设计1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实录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李商隐《锦瑟》赏析
    《马嵬》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怎样区别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表心理状…
    李 商 隐 诗 二 首
    《离骚》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马嵬》教学设计
    《马嵬》为咏史诗
    李商隐《马嵬》(其二)赏析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教案
    细节对比抒千古幽情——《马嵬(其二…
    《马嵬》(其二)赏析
    《马嵬(其二)》教学设计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解…
    《马嵬》赏析
    李商隐诗歌《马嵬》赏析
    《马嵬》赏析
    古典诗词赏析——李商隐《马嵬》(图…
    马嵬二首(其一)
    马嵬
    《马嵬坡》
    马嵬 李商隐
    《锦瑟》赏析
    马嵬二首(其二)赏析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