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M >> 马嵬(其二) >> 正文

 

李 商 隐 诗 二 首

李 商 隐 诗 二 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2)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通过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等训练,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特别是其诗歌的对比衬托        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李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马嵬》,看看李商隐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

作者简介:

    商隐(813—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抒情婉曲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特,余味无穷。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入微。能以典型特征的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寄寓诗人的情怀。还有一些诗篇激情荡漾,轻薄浮艳。这些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但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刻意求曲,打破了时空顺序,混淆了实虚境界,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感情表现出来。由于省略了表面和内在的过度和关联,诗句间跳跃很大。再加上他多愁善感和政治上的沉浮,使人读起来感到晦涩难懂。使后人如雾里看花,评价极为分歧。王渔洋诸人,早就发过“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感叹。    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他有些留传至今,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昨夜星辰昨夜风,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些回忆前情的诗作。辞藻华丽,音韵悠扬,深情眷念,凄婉动人。运用比喻、典故和强烈对照的手法,抒写失意的爱情,失意的际遇,对爱情热烈的追求,失意的痛苦,怀春的惆怅与偷情的愉悦,执着的爱恋和绵长的相思。我们可以相信李商隐和女道士宋华阳的恋情既缠绵沉痛,又极其真诚的。李商隐的心灵深处永久留下了她的身影,终生难忘。他的一生都在这段回忆中怅惘与悲哀,直到李商隐晚年,还设法在长安与宋华阳相见。

初读课文:

    《锦瑟》 诗为李商隐自题《李义山诗集》的第一篇。一首《锦瑟》诗,一道千古谜。历来无人能解,所以莫衷一是。元好问在《论诗绝句》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王渔洋也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叹。这首诗辞藻华丽,用典殊多,晦涩难解,众说纷纭。通篇追忆往事,反复抒发感情破灭、壮志成灰的无限感慨和遗恨,春宵一刻,轻怜蜜爱;双飞彩凤、血泪相思,其中的爱情、怨恨、惆怅和迷惘,该是怎样的哀恸?以朦胧的意象表达诗人无限迷茫的心境。     这首诗为李商隐46岁时所作,据说怀恋一个赠予锦瑟的女子。是令狐楚婢女也好,是当时贵人爱姬也罢。正如《玉溪生诗集笺注》说:吐词含味,妙臻神境,令人知其意而不敢指其事以实之。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言有尽而意无穷 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李商隐和王家七小姐举行订婚仪式。正月初五,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感情殊好。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亦为之辛酸。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婚后就陷入牛、李党争之中中,令狐楚及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义山竟做了属于李党的王茂元的女婿,所以牛党的人,从此瞧不起义山。令狐说他背恩,更加嫌恶他。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李氏夫人去世,李商隐写了一些诗怀念她,如:

《花·妻死之后作》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李商隐有一首七夕那天写的《曼倩辞》    

    十八年来堕世间,瑶池归梦碧桃间。

    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中觑阿环

     逢着美景良辰,则怀念当时欢爱,而无时无刻不悲悼,见一花一也要寓意兴悲,自此以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直到四十五岁,盛年时即郁郁而逝。

    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李商隐一生又为

情所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首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有人认为是为名为锦瑟的侍婢而作的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有人也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外,或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也有的以为其诗是诗人回顾反思平生遭际之作。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年已半百,感慨万千(起兴、比喻)]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    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典故、传说)]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典故、传说)]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直抒胸臆)]

欣赏要点:

一、构思新奇

    开头写锦瑟诉说一弦一柱思华年思之殷切,思之缠绵。声声诉述思念之切。结尾句当时惘然” “追忆此情,使悲欢离合之情更令人断肠。可见作者构思之精巧。

二、朦胧美

     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之深。梦中的朦胧美如一幅,雾也朦胧,水也朦胧,美人鱼落泪,蓝田美玉在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轻烟,冉冉飘拂。

典故、传说解释:

 1、庄周梦蝶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2、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3、鲛人泣泪   《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4、暖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第 二 课 时

 

马嵬(其二)

教学过程:

1.教师范读(提示:)

海外/徒闻//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宵柝,无复/鸡人//晓筹。

此日/六军//驻马,当时/七夕//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2.学生齐读课文。

        1.学生参照注释默读课文,把握诗意。

    2.学生讨论,老师点拨。

重点字词解释:更:还有。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笑:嘲笑。 

              如何:为什么。

题解:《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1、杨妃“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2、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       ——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    3、这样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思杨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这种举动正是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 【提问】首联中用典,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有何用意?

【明确】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 ——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1: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2: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3:“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提问】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明确】反衬手法,“鸡人报晓筹” 反衬“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4: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       ——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    【提问】颈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明确】“此日”指杨贵妃的死日。玄宗“当时”七夕与杨贵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贵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

    颔联、颈联二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兵变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嘲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

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    ——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 2: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 ——反问。贵为天子能保护自己的子民,何况自己心爱女人,但“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问问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问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讥讽之意愈明。 【提问】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明确】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自己的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保住既善“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疑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尾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章法结构

    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提问】如何理解《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

【明确】《马嵬(其一)》是一首绝句:“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叙马嵬之变,兼寓讽意。本课所选的第二首继承了前一首的基调,却更胜一筹,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提问】马嵬(其二)》的巧对

   【明确】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是颇为后人称道的。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如“驻马”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杜甫的诗中,这样的借对很多,如“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漫成》),以“清”(青)对“白”。这一点,李商隐也是学杜甫,但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唐宋以后,律诗对偶往往以借对为高,因为不容易,且富于幽默情趣。对于这首诗的对句,古人有不同的看法。金元时期的方回认为“六军、七夕、驻马、牵牛,巧甚”(《瀛奎律髓》),清代的吴乔更是大加赞赏:“叙天下事而六、七、马、牛为对,恰似儿戏,扛鼎之笔也。”(《围炉诗话》)。但也有不同意见,明代的吴昌祺认为“虎鸡马牛同用,亦一病”(唐汝询《唐诗解》吴昌祺评语),清代的屈复认为“空闻、无复,熟套语,七八轻薄”(《唐诗成法》)。我们认为,后面的否定意见过于拘执传统,只要出语自然恰切,何者不可以人诗呢?

    小结:上面讲内容的过程,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某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马嵬》诗的叙事结构上的特点?      ——倒叙,从整体上倒叙使尺幅之间,一波三折;从局部上看倒叙突出因果    对比、倒叙和讥讽都是本诗的特点,请同学们当堂诵读并背诵全诗,领会其特点 点。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马嵬(其二)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李 商 隐 诗 二 首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原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
    马嵬(其二)(原文与译文)
    《马嵬(其二)》原文及翻译
    李商隐诗两首
    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锦瑟、…
    马嵬(其二)
    《马嵬译文-翻译》
    郑畋《马嵬坡》诗歌鉴赏
    李商隐诗二首《锦瑟》《马嵬(其二)》…
    《锦瑟》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
    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教案(人教…
    冷嘲有意,热讽无情——《马嵬》其二…
    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讲义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1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蜀道难 》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
    琵琶行(并序)
    《马嵬》教学设计
    《马嵬》教学设计1
    细节对比抒千古幽情——《马嵬(其二…
    李商隐《锦瑟》赏析
    《马嵬》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老人与海》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怎样区别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表心理状…
    《离骚》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马嵬》教学设计
    《马嵬》为咏史诗
    李商隐《马嵬》(其二)赏析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教案
    《马嵬(其二)》教学设计
    《马嵬》(其二)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实录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解…
    《马嵬》赏析
    李商隐诗歌《马嵬》赏析
    《马嵬》赏析
    古典诗词赏析——李商隐《马嵬》(图…
    马嵬二首(其一)
    马嵬
    《马嵬坡》
    马嵬 李商隐
    《锦瑟》赏析
    马嵬二首(其二)赏析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