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叠句,使它层次分明地突出剧中人物回环往复的浓烈情感,也成功地传达出掩抑泣诉的像婉然低回的渠水,呜呜咽咽,如泣如诉的声气口吻。 在“长亭送别”这一出,所描绘的是一种离人之情,感动万人的地方,依依不舍的两人,例如在“【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什么心情花儿、草儿,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湿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惶惶的寄。”在无情致的昏睡中和涕泪长流的悲愁中苦熬光阳。想到这里,不由心痛欲碎,发出“兀的不闷杀也么哥”的无奈何的悲叹。恨也罢,气也罢,然而,别离已无法挽回,于是崔莺莺只得强忍悲痛,寄慰于别后的鱼雁传书,其心情的苦痛是可想而知的了。作品中的唱词用一连串的排比句式和重迭句,使语言既秀美又通俗,形象生动而且富于动作感,一口气倾泻出积蓄在心中的愁闷,这样就让作品的唱词就有了更多的味道。
长亭送别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与《窦娥冤》一文的学习相结合,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
2.了解本课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1.把握剧情,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
2.体味剧作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鉴赏剧作富于文采的语言。
(三)德育目标
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把握、鉴赏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鉴赏剧作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应在疏理剧情的基础上,重点赏读若干支曲词,通过诵读、比较,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进行文学鉴赏的训练。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第一课时,要求学生疏理剧情,并重点赏读这出戏开头的三支曲词和结尾处《一煞》、《收尾》两支曲词,体会曲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第二课时,重点赏读自《脱布衫》至《二煞》共十四支曲词,体会曲词中反映的莺莺心理活动,并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这在元杂剧中是颇为少见的。全剧剧情,可参看课本题解)也是全剧最为脍灸人口听精彩片断之一。随着剧情的发展,莺莺终于克服了身心解放的要求与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张生私下结为夫妻。但接下来便是老夫人逼张生赶考,并说考不取功名便“休来见我”,崔、张爱情又面临新的威胁。无奈中张生只好起程“上朝取应”。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既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也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