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长亭送别》——莺莺

 

    三、赏析朝天子

    了解莺莺在“长亭饯别”与“临别叮嘱”的情感起伏变化,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在[朝天子]这一曲中哪个字概括了莺莺“长亭饯别”时不得不别的依恋与无奈?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她的这种心理?

    明确:恨(依恋与无奈) 修辞手法:夸张、比喻、对比。借眼前的杯盘酒菜来传情,用厌食酒来表现她的愁苦至极。

    恨什么?“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看出她什么性格?

    明确:恨“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指功名。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

    突出了莺莺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叛逆精神。

    (这里基本上分析了崔莺莺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四、简单赏析二煞]

    过渡语:曲终人散,四顾无人之际,莺莺与张生倾诉私情。同学们能否从这曲中找出一个字来描绘莺莺离别之时的心理活动?

    明确:怕

    “怕”什么?(怕“停妻再娶”;怕“金榜无名誓不归”。)

    为何“怕”?(莺莺的担心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是有现实基础的。)

    【小结】莺莺这个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及时代局限性:莺莺的倔强与叛逆的行为表现了她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反封建精神,但是我们也可以窥见封建时代妇女身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妇女悲惨屈辱的地位。莺莺的痛苦是一种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痛苦,所以让人无限同情;她的倔强与叛逆让人无限佩服。

    最后“惜别目送”部分,哪个字能够概括莺莺当时的眷恋和失意?

    明确:念(眷恋,失意)

    五、拓展学习视野,欣赏越剧片段。

    (教学设想:通过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越剧《西厢记》中的节选部分《长亭送别》,进行视听享受来激发兴趣;通过观后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鉴赏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

    六、结语

    《长亭送别》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它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淡雅的水墨,是一支动人心弦的离情歌。所以,这样的好作品如果不去看,不多读,岂不是太可惜了吗?

    七、作业

    1、搜集有关“送别”的诗、词、曲、文、赋,能否作专题研究?

    2、以“送别”为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能否吟诗填词作赋?

    3、体验美感,进行美的享受,能否背诵文中较多的曲词?

    4、能否从文中找出几副对联?或者根据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自拟几副对联?

    5、用心读王实甫的原著《西厢记》,能否写一篇有见地的读后感?

    (设想:作业本着“因人制宜”原则,可以独立完成,亦可以小组完成,给予充分时间,体现开放性,独立性,合作性,注重过程,讲究体验,力求质量。)

    附:板书设计

   长亭送别 (元)王实甫(《西厢记》节选)

   主要情节:送别途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

   感情变化:痛——————恨——————怕——————念

   (愁苦,怨恨)(依恋,无奈)(担心,害怕)(眷恋,失意)

   崔莺莺:轻功名 重爱情 叛逆 倔强

   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景: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霜林染醉

   交融(烘托气氛 诗情意 化用诗词 加深意境 促人想象)

   情:痛(愁苦,怨恨)

《长亭送别》
李叔同:曲

长亭外
古道边
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翻译
  碧蓝的天空,开满了菊花的大地,西风猛烈吹,大雁从北往南飞。清晨,是谁把经霜的枫林染红了?那总是离人的眼泪。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长亭送别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长亭送别》——莺莺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