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C >> 曹刿论战 >> 正文

 

《曹刿论战》 教学设计

课题:《曹刿论战》年级初三册九年级下册                 

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文言文教学,要打破先逐字、逐词、逐句解释,然后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研究中得到知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以学论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求未知。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诵读法贯穿始终,读读译译,想想品品,以读代讲,以品促读,让琅琅书声伴随课堂每一角落,让学生思考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并且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自学自悟的机会,让学生根据书下注释和已有的知识独立思考问题,提出不懂的字词句,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得到知识。在学习中,学生对不同的问题会有各自的见解,就让他们辩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重点和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让学生在辩论中得到知识。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精彩段落,简明完整地记录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这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赞扬了曹刿热爱祖国,关心国事的精神及其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此文被编入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通过此文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历史上的经典战例,从而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本课精当剪裁,短小精悍,放在第一课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认识和吸收积淀古代文化。先秦文字的一大特点是言简而意丰,本文共222字,可以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诵读,应当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课文注释(包括背景介绍)相当详细,已经给学生创造了自行领悟的条件,因此教师没有必要作重复讲解,更不宜搞什么“对号入座”或逐句翻译,而要致力于点拨。点拨的内容包括:(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全局,以达到整体感知,(2)结合个别语句讲一点古代战争常识,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具体的感受;(3)启发学生探讨行文的前后照应,以加快记诵的速度;(4)使学生初步了解一点解词的方法。避免使用古汉语语法术语,学生在现阶段还不具备接受这方面知识的条件。四学生学文言课文,必须有预习,读这篇课文尤其需要预习。预习的任务是:(1)试读课文二三遍;(2)看注释并摘抄词语1015个。                 

课时计划要点:这篇课文在学生已养成诵读习惯并能坚持预习的条件下,可以用两课时教读。                     

2.教学对象分析:                  

初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本文虽然是先秦文字,但注释详尽,再借助于参考资料,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对课文的翻译,并能理解课文大意。但他们觉得文言文枯燥乏味,读、译、背并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他们从文学艺术方面去理解、去欣赏,深入挖掘中国古典文化的内涵,以达到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能够流利的朗读并背诵全文, 借助工具书用自学的能力及圈点批注的方法掌握、积累文言词语、句式。                 

2、了解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3、掌握本文围绕“论战”为中心选择、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4、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人物形象,学习对比写法,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组织朗读、品读、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2.培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良好品德。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本着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目的,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本教学的重点是:                 

1.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朗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提高理解、分析能力;自主进行词语归类。                      

2.围绕“论”战,理清行文思路。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把它作为本节课的又一重点,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可以培养交流合作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突破这一重点。                 

3.分析曹刿、庄公的人物形象,学习对比写法。把它作为本节课的另一重点,既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又便于学生了解《左传》艺术特色,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法突破这一重点。

教学难点

从文学角度看,这是一篇记叙战争的佳作。本文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对比中突显人物形象,照应突显结构的严谨,行文中散句、排比、偶句错落有致。使本文成为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散文。理解了这一点,对于理解古典文学中散文的艺术特点有重要的意义。这一难点的解决可以运用质疑法和讨论法解决,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教师积极参与并适时点拨。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

根据初三学生的认知规律,将课文中的结构、人物形象用幻灯片播放出来,可以省时、低耗、高效、优质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可谓是事半而功倍。配有古乐的录音朗读,可以很好的熏陶和感染学生,使其更好的走进古文学的境界之中,从而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把握重点。

六、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像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今天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的。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二、检查预习

1.解题与背景:(提问学生,教师补充。多媒体播放)

解题:《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本文标题是后人根据它的内容拟定的。文章以记言为主,题眼是“论战”二字。

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刘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

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三、熟读课文、疏通字词、整体感知。

1.教师放朗读带。要求学生在听读时,注意自己感觉读得不准的字音,以及停顿不对的句子。

学生对照注释练读,初步理解文意。请一名学生朗读,教师引导评点,学生纠错,指出其朗读的优点以及存在的语音、停顿问题。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试译课文。教师发印好的材料给学生阅读,材料是有关古代文化知识的,一是有关“肉食者”,二是有关“战车”,三是“齐鲁长勺之战示意图”。(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译,再在小组内提出不明白的字词,交流完成,如还有不明白的字词,用笔出。)(此环节设置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把握教学重点)

3.将不明白的字词或句子提出来,其他同学回答,都不能回答的,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再强调一些重点词语。如重点实词:间、信、孚、福通假字:偏 古今异义词:鄙、牺牲、狱、可以 (大屏幕同时显示)

4.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次感受课文内容。

5.把握课文写作思路。

要求学生思考如下两个问题:⑴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⑵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⑴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⑵本文虽短,但能紧扣题旨“论战”,运用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逐层展开,阐明曹刿是怎样论战的。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部分。第一部分写曹刿拜见鲁庄公。,第二部分写曹刿指挥战斗的经过。第三部分写曹刿阐明取胜的原因。(注意,在学生概括时,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每部分内容都可以以“曹刿”作为主语,保持内容的连贯性。)

6.指名学生复述课文基本内容,然后根据思路提示背诵课文。

四、迁移积累:理解词义,找出、理出相应的成语。

齐人三鼓——一鼓作气        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彼竭我盈——恶贯满盈        小信未孚—— 不孚众望      

惧有伏焉——危机四伏        故克之——克敌制胜  攻无不克  

三而竭——弹精竭虑 精疲力竭     观其辙——南辕北辙 重蹈覆辙 

故逐之一——逐鹿中原 追亡逐北    难测也——莫测高深 心怀叵测 

未能远谋——足智多谋 深谋远虑

五、教师小结、布置作业1.巩固字词、背诵课文。(必做)2.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如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城濮之战等。请收集一些这方面的文章阅读。(选做)    

第二课时

一、生背诵课文导入

(提问的目的一是自然过渡,二是复习交流巩固。)

二、探究,交流。

1、组织学生讨论:给课文换一个题目,并谈谈原因。(这种形式从动嘴到动脑,气氛热烈,每个学生都投入了活动,很好地锻炼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更有利于教学重点的突破。)

2、学生给课文换题目。

3、分析详略安排与题目的关系。(与中心有关系,联系比较大的则详写,反之则略写。)

4、找出文中详写略写的部分。(在上面讨论交流的基础之上,水到渠成的突破教学重点)

三、品读课文,赏析人物形象

1、小组讨论:曹刿、鲁庄公是怎样的人?(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将讨论结果在全班交流。)(交流、讨论能激发学生的个性兴趣,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的形成。也是突破教学重点的好方法之一。)

2、分析人物

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

“鄙”: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四、拓展训练

1.(要求选择其中一个题目,谈自己的一点体会,自己的发现。大屏幕显示)

1)从《曹刿论战》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从《曹刿论战》谈“民不可失,机不再来”。

3)从《曹刿论战》谈鲁庄公鄙乎。(但他又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2、谈谈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结合本文试简要分析弱者取胜的原因。

五、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整理本课的古汉语常识、字词及句式等。(必做)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左传》,进一步了解课文的背景。(选做)

                  

                   板书:

                  齐鲁长勺之战

                  乡人           

                     

                     

                     

                          

                     (取信于民)      (抓住战机)

                     军事家

                  

评语:本文是一篇较为优秀的教学设计:首先,教材理解准确,从“史文”结合的角度把握教材,从历史中看文学:注重人物性格分析;其次教学思路清楚,能把握住文言文教学的朗读、思考、讨论、自译、简析几个环节展开,可谓是环环相扣,条理清楚;第三,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始终把学生自己研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放在首位,而且关注的是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值得一读。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曹刿论战》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曹刿论战》 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