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
|
乡愁诗两首 《 乡 愁》余光中 《 乡愁》席幕蓉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_ 巧妙的比喻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二)能力训练点 1 用形象表现抽象的写法。 2 背诵这两诗。 (三)美育德育渗透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内心的思国爱乡情感。 二 学法引导 课前可播放罗大佑的歌曲《乡愁四韵》或费翔的《故乡的云》,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对诗歌应进行朗诵品味,进而体会感情。在此基础上欣赏讨论诗歌。进而进行迁移创新,欣赏讨论。还可进行推荐性拓展阅读。 三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 重点:巧妙的比喻。 2 难点: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概念。 3 疑点:对“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理解。 4 解决办法:朗读、品味、讨论、谈感受。 四 课时安排 1课时 五 教学用具 多媒体及相关制作好的课件。 六 师生互动活动 1 范读欣赏。 2 讨论理解形象。 3 品味感受。 4 迁移训练。 5 拓展阅读。 6 谈感受。 七 教学不骤 (一) 导语 同学们,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晋陶渊明在他的《归园田居》中写道:"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也说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李白的〈静夜思〉(师生同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乡愁诗两首”。一个生在故乡长在故乡,没有离开过故乡的人,也就从未有过“乡愁”的感受,但当你读懂了这两首诗后,你就会理解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情节. (二) 明确目标 1 巧妙的比喻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2 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内心的思国爱乡情感。 3 背诵这两诗。 (三)整体感知 1 配乐朗诵,借助多媒体画面,学生欣赏。 2 学生朗读诗歌,感悟全诗。 3 余光中的《乡愁》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其乡愁的? 乡愁本是难以捉摸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具体的形象来表现,结果就会留于平庸和空泛。但我们发现余光中的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具体的形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既单纯又丰富,诱发了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4 诗中用了那些巧妙的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诗人用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四个既单纯又内涵丰富的形象,来比喻小时侯、长大后、后来和现在四个时段和空间的乡愁。将乡愁诠释 为亲情、爱情和思家爱国之情:感情又单而浓,主题又浅入深,在一咏三叹之中将乡愁渲染的异常浓烈。 另外,这四组借助同一结构形式,反复陈说分离之苦,其中“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头(里)”的四次重复,加之四节中的“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底,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5 席慕蓉《乡愁》一诗有什么样的特色? 作者想象丰富而巧妙,她充分调动读者的视觉和听觉的能力,让读者和她一起展开的想象的翅膀。三组比喻新颖奇特,凸现意境,朦胧的月光中响起的笛声,笛声婉转悠扬而又清远,使人想起远方,想起以前,想起故乡,而笛声又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月亮”会使人联想到团员,想到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美好祝愿,从而增添了一种静夜思乡的意境。 恋故乡对于游子来说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弥漫在心头的体验,常常是一件小小的物件,一段熟悉的音乐,都会蓦然唤起对故乡的回忆。真想好好看看故乡的面貌,故乡的面貌也依稀记得,但因分离太久了,仿佛又很朦胧,要离我远去,一切又只能是“模糊的惆怅”。 没有年轮的树意味着永不老去,意味着作者思乡无限,她对故乡对祖国的爱会恒久的保留在灵魂深处,她要永远地保持着对故乡美好的回忆。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曹刿论战》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曹刿论战》课件教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