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高中 >> 三年级第二学期 >> 中学语文教案 >> 正文

 

我愿为文言文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

我愿为文言文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
          —《夸父逐日》课堂教学反思

回望我们先辈走过的足迹,孕育着,萌动着,积累着……

当华夏民族的祖先一步步走出了蒙昧的洪荒时代,学会用他们稚嫩而勇敢的声音喊出自己内心困惑和悲伤的时候,缪斯女神在古老的黄土地上撒下的文学种子,也随之在文明的春风中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开启了东方的智慧。我是被这些美好的文学的种子所深深感动的人,所以当我以一名语文教师的身份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我有一种强烈的想让所有的学生学会用文字这一令鬼神丧胆的神秘武器解开自己的文化密码的愿望。

可是,就文言文本身而言,时空跨越较大,存在着明显的语言障碍、理解障碍,学生们感觉很难读顺、读懂,况且,即使不学,也不影响现代汉语的理解,对于他他们大部分人来讲,现在之所以要学,是为考试所迫,所以这些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文言文就极为被动和功利,基本上没有多少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另外,小学文言文的学习量很少,老师指导搀扶过多,学生自我实践较少,所以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文言文的学习状态,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然而,进入中学后,文言文的学习量一下子加大,如果我们老师缺乏适当的引导,学生仍然兴味索然,甚至兴趣骤减,会严重阻碍文言文的教学。

在我写下上面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就在就想:自己真的是在努力实现一个美好的愿望啊,要为文言文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谈何容易!但我还是想尝试,因为这是在不间断的思索中向我的头脑袭来的一阵暴风,它让我为之一震,促我在我的教学中践行,并相信一定能够给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打开一扇明亮的窗,带来更多的学习地兴趣。

文言文教学离不开文白对译,用现代文诠释这些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成了进一步理解一篇文言文首要做的。然而,我很清楚,文言文需要文白对译,但又不仅仅是文白对译。教师的作用也绝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翻译书”,而更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可能帮助他深入理解文本的东西,这些知识应该是贯穿于整节课的学习中的。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尝试了这节短文“长”教的课。

基于神话极具想象的特点,从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出发我设计了三个大的环节:走近神话——品读神话——编写神话。

大部分学生都是听神话长大的 ,《夸父逐日》是一篇神话,但是他们多不明白神话到底是怎么来的,也很少有追根溯源的愿望,因而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我设计了“走近神话“这个环节,用生动的文字描述出神话的起源,意在引起学生的思考及想象。由学生所熟悉的神话入手,引出学生所不熟知的领域,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热情,同时也为下面的学习做个预设性的铺垫。

神话是学生熟知的,但汇集了神话名篇的《山海经》,学生们可能所知就甚少了,而本文正是选自其中,对于普通班的学生来讲,喜欢的可能就需要在课外借阅,不感兴趣的可能就连看都不会看了,我总想,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最起码应该让学生能够有这样的捷径来获取学习的信息、资源,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丰富学生的头脑,也可以由此延伸到课外的阅读中去。

进入“品读神话”学习文本的这个环节后,我先让学生欣赏了“夸父逐日”的动画,也是出于整体感知的目的让学生首先有一个视觉、听觉上的冲击,进而去品评、思考文字与动的区别,通过欣赏动,更深刻的体会文字当中的妙处,让学生了解,解读文字,生发想象,也可以创造更多更好的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的情操。

基于本文是一篇较为短小的文言神话故事,而且学生此前已经有文言阅读的功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翻译。学习文言文,句意的疏通仅是一种手段,帮助学习理解文言文,对文言应有意境的把握。应将翻译多元化,比如可以说:“这篇神话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你能结合原文展开想象为大家描述一下吗? ”这样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把课文说一遍,学生在学习文言时,就不会感到那么枯燥了。通过对文意的疏通,学生“说说心目中夸父的形象:神话中的夸父与日竞跑,最后口渴而死,手杖化为桃林…… 今天,我们坐在这儿读着这段文字去想见这个神话中的人物,你怎样看待他那样的行为举动,在你心中,夸父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就自然水到渠成了。此环节学生对夸父这一人物形象有自己的独到认识。学生对夸父的形象把握无论褒贬,我都肯定他们勇于表达见解和主张,同时也正确引导学生理解神话创作的意义:同学们敏锐的看到了人力不足的一面,但我们更应该从夸父身上看到古人那种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这正是神话的意义所在,更是它经久的魅力所在!让学生在“跳一跳”后就能摘到苹果, 我想也是尊重生命,体现人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新一轮课改大力倡导的教学新理念。

考是不能停止的,语文课上的学习也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之上,借助网页提供的资源,可以为学生学习神话打开一扇新的窗口,这也是学习神话的现实意义,文学温厚的土壤——现实。 文学习讲究“听、说、读、写”,在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学生有创作神话的能力,他们的想象是完全可以在这样的一节课上得到激发的 ,我所需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合适的资源空间,帮他们找到能飞翔的灵动的翅膀。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海外北经》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能正确理解、翻译课文。

2.熟读课文,培养语感,背诵。

3.培养探究精神,能多角度理解课文。

夸父与日逐走(跑),入(进入)日;渴,欲(想)得饮,饮于(到)(黄河)、渭(wèi);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到达),道(路途)渴而(表修饰)死。弃其(他的)(zhàng),化为邓(同“桃”)林。

                   

交代故事的人物、起因、经过。

夸父的神奇一:善跑(与日逐走),气概非凡。

神奇二:体大(河、渭不足),本领非凡。

 

 

神奇三:手杖化为邓林。工具非凡。

故事的结局。

   整体感知

1.题解、主题:                                                         

   《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逐日”是追赶太阳之意。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夸父逐日”是一个成语,现在多比喻决心大或自不量力。

                           

  质疑探究

1、 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答:表现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气魄(从神话故事的特点的角度理解其积极意义);

② 自不量力(消极方面)。

2、 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答:夸父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一个英雄,他神奇、力大无比,喝干黄河、渭水两条大河仍不解渴。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不仅表现他本领大,更丰富了这个英雄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3、 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答:反映古代人民敢于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能力测试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与日逐走(竞跑、赛跑)

⑵河渭不足(黄河)

⑶北饮大泽(向北)

⑷弃其杖(他的,指夸父的)

2.翻译下列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⑵未至,道渴而死                      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就口渴而死了。

⑶弃其杖,化为邓林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3.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答:此情节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以、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魅力。

4.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答: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5.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答:(提示:从探索未知世界角度看,他的精神可嘉,值得。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讲。)

 

附:译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两小儿辩日

《列子》

孔子(向东)游,见两小儿辩斗(争辩)。问其故(原因)

  一儿曰:我以(认为)日始出时去(距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是)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jué判断)也。

  两小儿笑曰:(shú)(认为)(rǔ)多知(zhì通智,智慧)乎!

    

问其故。赞扬孔子不耻下问的精神。 “远者小而近者大”,说的是视觉印象,即远的看起来小,近的看起来大。  “近者热而远者凉”,这是就触觉而言,近的觉得热,远的觉得凉。       

“笑”是讥笑,不能决也,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整体感知

1.题解、主题:                                                                      

  此题系编者所加。“辩日”,意思是关于太阳(距地远近)的辩论。这篇短文写两个小孩儿对太阳在早上和中午时离地球上人的远近有不同的看法,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断,以此说明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这篇短文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2.理解、分析                                                                       

 本文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争辩,然后摆出两小儿的不同看法,继而提出两小儿所持看法的依据,最后写孔子不能作出判断而受到讥笑。全文仅一百多字,语言简洁,层次分明,主要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展开情节。   

                                  探究释疑

1、对两小儿的“辩斗”你有什么看法?

答:两小儿喜爱探索,精神可嘉,善于观察常见的生活现象,并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     

 2、“两小儿笑曰”中的“笑”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他们该不该笑?

答:“笑”是讥笑,若从作者为道家,孔子是儒家来看,显然要笑孔子;若从下文孔子的态度来看,又不该“笑”了,因为孔子实事求是。

3、下 面两句话,分别赞扬了孔子的什么精神?

⑴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答:赞扬孔子不耻下问的精神。

⑵ 孔子不能决也。

答: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4、 你读了这个故事,得到那些启示?(从不同角度)

答:① 从两小儿的辩斗的角度:看问题要透过表象看实质,要发扬勇于探索大自然、探求真理的精神。

② 从“孔子不能决”的角度:宇宙是无限的,知识无涯,学无止境,人不能尽知,应当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往往能做到事半功倍。

5.试分析两则神话的相同点。

答:表现古代人民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顽强的毅力。

                      能力测试

1.给加点字注音。

盂(yú)     沧(cāng)     孰(shú )     汝(rú)     多知(zhì)乎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两小儿辩斗(争辩,争论)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 距离 )

 ⑶及其日中如探汤(到 )(热水)

 ⑷孔子不能决也(判断)  ⑸孰为汝多知乎(谁)(通”智”)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蓬,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4.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⑴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始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

5.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答:孔子不能决也。

6.“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答:不能。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附1.译文

孔子往东方游学时,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清凉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距离远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够断定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

2.作品:

《山海经》,书名,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不出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时作品,《海内经》四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晋郭璞作注,并为《图赞》,今图佚而赞存;其后考证注释者有清代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今人袁珂《山海经校注》等。

 

解读《夸父逐日》

解读《夸父逐日》

 

——远古时代探测太阳奥秘的壮举

 

 

    2006721日,《光明日报》刊载一条新闻,《我国筹划‘夸父计划’探索太阳奥秘》。这是我国继“嫦娥计划”之后,又一震惊世界的壮举。北京大学教授涂传诒在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上透露,中国科学家已经着手研究与“夸父计划”有关的有效载荷,航天器平台,以及发射、跟踪、控制和资料传输等方面的问题。2012年将是太阳活动的峰年,我国将开始实施“夸父计划”。这个计划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一个系统地空间探测计划,它将帮助科学家深入研究日地环境,为灾害性空间环境预报提供观测数据,推动中国航天深度探测技术的发展。

中国的“夸父计划”在世界空间科学大会上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极大的兴趣。德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加拿大等国的10几位科学家纷纷表示愿意参加这项由中国科学家发起的太阳探测计划。

看到这条新闻,不由使我想起中国古代一个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夸父逐日》,一个远古时代为探索太阳奥秘而献身的巨人——夸父。

《夸父逐日》的故事,记载于中国古代一部奇书《山海经·海外北经》中。故事的原文是这样的: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对上述神话故事,自古及今有多种解释,有的学者说:《夸父逐日》是去追赶太阳,和太阳赛跑;有人说夸父追赶太阳,是追求光明。很显然这都是望文生意或主观臆测,这种解释只能给人以莫名其妙的感觉。解读神话故事正确的方法,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揭开故事神秘的外衣,还原其历史真实面貌,只有这样,才能使今天的读者明白故事的原意。

关于神话,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里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或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原苏联文学大师高尔基也说过:“一般说来,神话乃是自然现象,对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的艺术概括中的反应。”

要解开《夸父逐日》这则神话之迷,首先应对夸父的族属及时代背景有一些概括的了解。夸父,是神农氏炎帝的后裔《山海经·海内经》说:“炎帝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生共工,共工生后土。”《大荒北经》说:“后土生信,信生夸父。”神农氏炎帝,姜姓,是一个很古老的氏族,他们原居住在陕西省宝鸡市的姜水一带,氏族壮大以后,沿着渭河南岸向东扩展,到达中原地区的西部豫陕晋交界的华山周围,从事“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兼渔猎的经济生活。这个氏族创制了陶器,把打制石器改进成磨制石器,发明了耒、耜,创建了“日中为市”的原始产品交换机制。神农氏尝百发明了医药,在考古发掘中还发现这个时代已经有了半地穴式的房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人类社会开始跨入了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社会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化。这就是考古学上所说的仰韶文化庙底沟时期,也是历史上的炎黄时代。这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由氏族转变为部落,由部落过渡到部落联盟。中原地区的众多氏族、部落最后统一到黄帝的“龙旗”之下。

夸父族先民通过长期的农耕实践,观察到日月交替,四季变化,风霜雨雪,水火雷电等自然观象对农作物的影响,认为这些神奇的自然观象,都是“神灵”的安排。特别是对这个神秘太阳的感知,更让他们敬畏。太阳出没,形成昼夜;太阳照射,形成寒暑。太阳的运行成了他们判断季节和时间的重要依据。这对抽象思维还不太发达的远古先民,自然是神秘莫测的。由对太阳的敬畏而产生崇拜,于是他们就把太阳视为本氏族的“保护神”,进行祭祀,向这个“保护神”供献最珍贵最丰盛的祭品。祈求神灵保护他们氏族昌盛,五谷丰登。在氏族内部能与“神灵”对话交流的,只能是他们的首领(巫),夸父是这个氏族的领袖。前文已经交待“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文中的“夸父”,按照古人的说法,“夸”是大的意思,“父”是男子的美称。“逐”当追赶讲,“入日”在袁珂的《山海经校注》238页引晋代郭璞注释说:“言及于日将入也;逐音胄。”“入日”是太阳落山的意思。“大泽”我国神话学家袁珂先生说:“《大荒北经》云:‘大泽方百里,群鸟所生及所解,在雁门北’。大泽当为大湖,是候鸟栖息之地,也是群鸟换羽毛的地方。”畢沅以为即古之瀚海。”“杖”是步行的辅助用具。古代氏族领袖用作“权杖”,亦可用作防身的武器,此处的“杖”可能是用作日影测量的工具。“邓林”,《山海经校注》239页,畢沅注说:“邓林即桃林也,邓、桃音相近。”

尽管对《夸父逐日》有多种多样的解释,笔者却赞同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占奎先生的看法。他在《夸父逐日新解》一文中引用《山海经·大荒北经》中另一条记载:“夸父不自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他引用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景,日光也,景即影。”《周髀算经》说:“日中,立杆测影。”以定时节。他从北美印第安人氏族领袖(日官)手持“历杖”,测想夸父所持之杖应视为“历杖”。他还引用国外的资料,在加拿大省有一个幸存的“萨满”(巫师),回忆他的祖父是持“历杖”行走者。过去经常站在湖边一个特定的地点观察日月的升落。用以印证远古夸父很可能就是用“历杖”的测日者。甲骨文中“昼”字“    ”,就是手持测杆测量日影的形象。神农氏时代出现的产品交换的“日中为市”。“日中”就是正午。在中原地区日影正对北方,“日中”是用标杆测量出来的,与后代“日圭”测影观时是一个道理。王占奎先生还认为“饮于河渭”不能从字面上理解,去饮黄河渭河的水,而是祭祀的礼仪行为。

上文所谈到“入日”,郭沫若先生在《殷契粹编序》中说:“日之出入有祭,足证《尧典》寅宾出日及寅饯入日之为殷礼。”这里是说殷商时代于出日、入日皆有祭祀。“禺谷”即太阳落山的地方。

综上所述,夸父作为农耕氏族的领袖,负有观测太阳以授民时(指导农耕生产)的责任。他手持“历杖”(测日的标杆)从东到西,不辞辛苦测量日影,来确定“农时”(节令)。“春分”“秋分”时,昼夜相平,称阳平。“夏至”中午日影最短;“冬至”时中午日影最长。法国人卑奥根马融对尧典四仲中星的解释,推断公元前2357年的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的所在点,从而证实帝尧时的天文纪录。《史记·五帝本纪》中就有:“(黄帝)获宝鼎,迎日推策。”的记载,说明黄帝时,就有测量太阳运行制定历法的记录。

《夸父逐日》的故事,就发生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的灵宝境内。灵宝位于豫陕晋三省的交界,处于洛阳和长安东西两大文明古都之间。这里北濒黄河,南依荆山,东有崤函之险,西有潼关之固。山岭起伏,河流纵横。早在五、六十万年之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进入新石器时代,在黄河沿岸一些河流、湖泊周围,布满了原始聚落。原始先民在这里斩荆辟棘,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建国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者,经过六次文物普查,在灵宝市3007.3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新石器时代遗址118处。灵宝阳平镇以黄帝铸鼎原为中心300平方公里范围内,有新石器时代遗址30多处。其中北阳平遗址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尺,南北长达5000公尺,是黄帝时代著名的“十里长街”。西坡遗址面积达40多万平方公尺。这些遗址,包括仰韶时代早、中、晚三个时期,遗址数量之多、分布之密、面积之大、包含物之丰富,在中原其它地方是很少见到的。有人说在这个地方,弯腰拣起一块陶片,有可能就是文物;随便抓起一把泥土,就能嗅出古老文化的气息。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其实并不夸张。在这块古老神奇的文化沃土上,古往今来演绎出了多少历史故事,已无法精确统计,仅见于史册的,也是浩如烟海。记载于《山海经》中的《夸父逐日》,仅是其中之一。

《山海经·中山经》中说:“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39页)郝懿行注说:“山一名秦山,与太华相边,在今河南灵宝县东(误、应为西)南。”郭璞注说:“桃林,今宏农湖县阌乡南谷中是也。”“湖水”即今之阳平河。湖城县原为胡县,汉武帝建元年(公元前140年)更胡为湖,即前阌乡县。阌乡县古时候还称过桃林县,1954年与灵宝县合并。湖水,即今灵宝阳平镇之阳平河,古称湖水,往北注入黄河。

灵宝市阳平镇南部的荆山,古称秦山。从东至西,依次排列三座山峰,古称蚩尤山,轩辕山,夸父山。在夸父山里还有一座覆釜山,即《史记·五帝本纪》中所说的“合符釜山”。即黄帝战败蚩龙和夸父之后,与诸侯结盟之处。上述三座山峰至今巍然屹立,是中华历史上民族大融合、大团结的象征。黄帝在此与众氏族领袖结盟之后,“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在黄帝铸鼎原祭祀天地祖先,铭功纪胜。夸父山西10公里处,有一太阳沟,即古之“禺谷”,是古人所谓太阳落山的地方。夸父山麓现称夸父峪,有夸父村,夸父冢(夸父墓),在村里发现一块乾隆年间的石碑,称该村原为夸父营。也许是夸父与黄帝作战时的营地。

豫、陕、晋交界的三角地带,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这里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这一地区属黄土高原,十年九旱,历史上曾出现过数年不雨,河流干涸,赤地千里的记载。《史记·周本记》中就有:“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是说西周末年,遭遇旱灾,泾河渭河,洛水干涸,岐山一带发生地震。导致西周灭亡。翻开《灵宝县志》,从明末至清末,200多年间,旱灾就有十多起。在灵宝函谷关太初宫有一块清顺治时重修太初宫碑记,记载顺治时大旱,斗米千钱,人相食的记述。《夸父逐日》曲折地反映了这一地区一次大的旱灾。“饮于河渭”,很可能与天旱祈雨礼仪有关。“弃其杖,化为邓林”。中的“化”字,意蕴深长。干旱之后,痛定思痛,最关键的行动,莫过于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夸父族先民有没有这种意识,我不敢断言。但桃林不是“化”出来的,是“种”出来的。也许夸父带领族人到黄河、渭河之滨祈雨,干渴而死,或许他认为干旱是“神灵”降灾,惩罚他的氏族。为了表示对“神灵”的虔诚,在祭祀时把自己作为牺牲,无怨无悔,以拯救他的氏族。或许在他临终时,教导族人在黄河滩上种植桃树,既可以改善环境,又可以在夏荒干旱时,以桃解饥渴,使族人安全渡过灾荒。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一种测想。不管怎样,夸父不辞辛苦、与日逐走,“观象授时”,探测太阳奥秘。这与希腊神话中盗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一样,为氏族福祉而献身,他用自己的生命和血肉,化成一片灿若锦霞的桃林,他的牺牲是悲壮的。他那种不屈不挠、忘我牺牲的精神,将与日月同辉,将与山河共存,流芳千古,永垂不朽。

笔者在三门峡市从事文物考古工作五十年,曾多次到夸父村一带作考古调查,该村村民至今保存一轴咸丰元年的三神像。中间为轩辕黄帝,左边为夸父,右边是蚩尤。每年七月十五都要举行三神庙会,来纪念中华民族的三位始祖,这也算是一种特殊的民间信仰,这种风俗在其他地方是不多见的。

在夸父山上有一岩洞,在其洞口上,白天可以看到星星。这一奇特的天文现象至今也没有人解释清楚。夸父选择在这个地方观测太阳我想一定有它特别的意义。夸父山麓古代就是一个大湖,紧邻夸父山东边就有一座像截顶金字塔一样的山峰,古称轩辕台,上面还有汉代祭坛,也许这里是理想的测日地点。凭着湖水的倒影,可以观测日出、日落的情景。

在距今大约5000多年的远古时代,我们的先人能够用简陋的测量工具,不辞劳苦,不怕牺牲,探索太阳奥秘,测定农时,指导农耕生产,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中华民族历来就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不畏艰险、前仆后继的光荣传统。今天我们的科学家雄心勃勃地提出探测太阳的“夸父计划”,是夸父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对正在奋力建设现代化国家、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实现伟大民族复兴宏伟目标的中国各族人民,将是一个巨大的精神鼓舞。中华儿女将沿着先辈的足迹,去探索、去奋斗、去创造无愧于先人,无愧子孙的辉煌壮丽的明天。                  

 

 

       2006818日初稿

           200691日改写   

 

 

注:①袁珂著《中国神话传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4年(上)192页。

②同上第3页见孟昌·苏葆华合充译高尔基《文学论文集·苏联的文学》。

③景明著《神农氏炎帝》1993年7月西北大学出版社第150页。

④见吴浩坤 潘悠著《中国甲骨学史》1985年12月上海人民出版社会第245页。

⑤同上第244页。

⑥见司马迁《史记·封禅书》。

⑦见王仁民  许顺湛主编的《炎黄颂》第39页,2003年11月中国经济文化出版社。

⑧景明著《神农氏炎帝》1993年7月西北大学出版社第150页。

⑨见关浩坤  潘悠著《中国甲骨学史》1985年12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第269页。

 转自虢国博物馆网

 

 

 

作者:许永生

《夸父逐日》教学简案
                                 罗外初中部 欧阳明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翻译理解课文。
(3)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事例,评价夸父人物形象。
(4)通过一系列神话故事的阅读和分析,归纳和实践阅读理解神话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夸父伟大的精神品质。
(2)感受神话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神话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实词。
(2)把握夸父的人物形象。
(3)归纳深入阅读神话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夸父人物形象及其现实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置情境导入,带学生进入神话世界,走近夸父。
(二)检查预习
     1、重点实词翻译小测试。
     2、翻译课文。
(三)课文中的夸父
通过与动片的对比,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四)网络上的夸父
借助网络资料,探究夸父为什么逐日。
(五)我心中的夸父
自由辩论:“夸父逐日”对不对?
(六)走进神话人物。

评课:
        这是一节课改展示课,承载着展示课改成效这样一个功能。综观整节课,文言知识有落脚点;学生发言、讨论有兴趣点;语文素养的提升有拓展点。课堂容量具有伸张性,往前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准备,课中有学生思想的交融,课后可以预见学生思考的延续。应该说,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展示课。
        课堂是以分组竞赛的形式呈现,把学生分为“神通组”和“神奇组”,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营造一种竞争的意识,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此种形式也比较适合初中低年级学生。并且以红旗的爬升作为小组胜负的标志,很直观、很生动。
        老师讲的切入点是学生做错或讲错的地方,这种以学生存在的问题作为老师讲的主要内容,使得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在实词翻译小测试环节里,“与日逐走(竞争)”“饮于河、渭(黄河)”这两个字学生错的比较多,老师就重点讲。当学生在翻译全文的时候,“弃其杖”没有翻译出来,老师及时补充。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值得我们学习。
        通过对比阅读,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此环节选择的是学生喜欢的动画片与课文对比。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对课文的细节把握还是比较精准。有位同学说:“动画片里只说夸父死了,并没有丢拐杖,更没有“化为邓林”的细节。”还有一位同学谈得更为深入:“动片里夸父好像在炫耀自己的实力,追赶太阳,途中死去,这样死没有意义。”紧接着一位女同学讲道:“课文的感情色彩更浓一些,化为邓林这个句子体现了夸父是为后人造福而死的,值得大家敬佩!”
         这节课给了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锻炼了学生思考、归纳、表述方面的能力。比如,借助网络资料,探究夸父为什么逐日?我认真统计一下,学生总共归纳了9种说法(盗火说、水火不容说、捉拿太阳说、欲求知识说、造福族人说、拓荒说、求祖先庇佑说、探求太阳说、迁徙愚蠢说)学生思维极度活跃。在分组辩论环节也说明了这一点。有一位同学讲到:“夸父追日具有两面性,目的是好的,但是行动却是愚蠢的!”应该说,这节课很大的亮点是:通过文本极大的激发学生表述的热情!
        赠送礼品环节给这节课有一个质的提升。送给学生一轮红彤彤的太阳,老师饱含感情的说:“追逐太阳,就是追逐梦想!希望每位同学都向着太阳奔跑!”

                                                                                                     朱立云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中学语文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我愿为文言文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等待戈多
    岳阳楼记
    满井游记
    己亥杂诗
    行路难
    观刈麦
    发问的精神
    想和做
    哨子
    峡江寺飞泉亭记
    《世说新语》三则
    《词五首》教案:《望江南》《武陵春…
    实词的辨析和选用
    高三专题复习课:“仿写句子”教学设…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说“木叶”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第五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五册第二单元教案
    百年孤独
    《三块钱国币》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
    阿Q正传
    我的信念(教案)
    囚绿记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
    成功
    学问和智慧
    论美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
    小说家谈小说: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
    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隆中对(教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信客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作文…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公开课教案
    《谈读书》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保护野生动物
    《诗经》三首简明课堂实录:《氓》《无…
    《胡同文化》微型教案设计
    《论求知》教案
    麦琪的礼物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感受…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简案
    认识自我(教案)(粤版高中新课标教…
    杜甫律诗五首
    夸父逐日
    《晏子故事两篇》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
    亲情话题作文——《我的父亲母亲》的…
    谈谈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
    故都的秋
    《诗五首》教案:《使至塞上》《闻王…
    爱莲说教案
    律诗鉴赏教案(一课时)
    虞美人的教案
    《傅雷家书两则》
    济南的冬天
    《敬业和乐业》教案
    范进中举
    唐雎不辱使命
    我的叔叔于勒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雨说
    变形记
    墙上的斑点
    蜀道难
    兵车行
    《项脊轩志》说课稿
    齐桓晋文之事
    将进酒
    庄暴见孟子
    齐人有一妻一妾
    鲁版高一语文《荷塘风起》教案
    《孟子》短文两篇(孟子见梁襄王、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说课
    《雨说》教案
    《星星变奏曲》教案
    《鹤群翔空》教案设计(网血来稿,吐血…
    《琵琶行》教案设计
    我教《项脊轩志》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小…
    《鹤群翔空》说课稿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原创…
    饮酒
    《说“木叶”》教学设计
    《狼》教案
    《我与地坛》课堂实录
    《蜡烛》简案
    归园田居(简案)
    《勇气》教学设计
    怎样读诗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教案)
    《沁园春 长沙》教案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公开课教案
    《夸父逐日》典型教学设计研究
    作文教案——人与自然
    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写作教…
    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写作教…
    老王
    台阶
    《马的世界》教学设计
    说“木叶”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学设计
    闺塾
    失街亭
    《沁园春·长沙》教案
    短歌行
    花未眠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归园田居
    高三作文训练系列三:空白艺术的得体…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我与广告“零距离”
    《蜡烛》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与马共舞》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
    《土地的誓言》《孙权劝学》《竹影》…
    哀江南
    高三作文训练系列二——写作材料的合…
    智取生辰纲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雷雨
    茶馆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研究性学习
    三块钱国币
    长亭送别
    窦娥冤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新课标验收课…
    林黛玉进贾府
    登上地球之颠
    《齐桓晋文之事》(第三课时
    《逍遥游》之延伸阅读
    柳毅传
    《柳毅传》之阅读练习
    虎丘记
    促织
    高一一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纲要
    人是什么
    人生的境界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长亭送别》之研究性学习
    边城(教案)
    台阶(教学简案)
    《傅雷家书两则》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科学与艺术
    《导言》
    《信客》教案
    再别康桥
    《芦花荡》教案
    《死水》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期末总复习说明文部分学案:阅读科技…
    傅雷家书两则
    《夸父逐日》教案
    路漫漫其修远(教学资料)
    《忆读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曹刿论战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及反思
    孙权劝学
    星星变奏曲
    激活学生写作思维的指导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祝福(教案)
    逍遥游
    药(教案)
    敬畏自然
    激活个性,活化人物——作文教学课堂…
    项链(教案)
    《陈奂生上城》
    守财奴(教案)
    《安塞腰鼓》公开课教案
    错误
    《死水》
    胡同文化
    再别康桥
    读出典型环境来
    《道士塔》教案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桥之美
    荷花淀(教案)
    亲爱的爸爸妈妈
    芦花荡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离骚》(节选)[新教材]教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登上地球之巅
    不求甚解
    神奇的极光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