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高中 >> 三年级第二学期 >> 中学语文教案 >> 正文

 

科学与艺术


张晓敏

一 教学目标

(一)认清科学与艺术的相同之处

(二)理解文中的一些句子的含义。

(三)理解文中例证法及其作用



二 教时安排 2课时



三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情境导入

运用多媒体播放李可染的水墨“晓阳辐射新学光”和“超弦生万象”。

2.课前热身

(1)介绍李政道其人及文章背景

李政道教授1926年出生于上海。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爱因斯坦科学奖(1957)、法国国立学院布德埃奖章(1969, 1977)、伽利略• 伽利莱奖章(1979)、意大利共和国最高骑士勋章(1986)、埃. 马诺瑞那爱瑞奇科学和平奖(1994) 等。2004上海科学与艺术展上,李政道做了《科 学 与艺术》的演讲。他旁征博引,从李白的《把酒向月》、苏 轼 的《水 调 歌 头》, 到 迈 克 尔逊和莫雷1887年的光速试验,普朗克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从科学与艺术对称和不对称的表现方式到欧几里德和非欧空间、超弦理论等方面,对科学和艺术的关系作了精彩 的阐述。



(2)借助课文注释理解部分词语

潜意识 婵娟 共鸣 依赖 奠定

3.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李政道先生多年致力于倡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他认为两者的融合必将促进、加速文化的进展,而且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规律。科学家站在科学的立场看艺术,充分思考和研究后,李政道提出了“艺术与科学”结合的构想。他告诉人们,无论是正在从事科学或艺术事业的人,都要具备创造精神和提高创造力,都要以追求真理的普遍性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这样我们科学和艺术才会有大的发展。

(2)四边互动

互动1

逐字逐句地读懂课文,最好能把一些概括抽象地话,通过理解,在头脑里形成具体的事物。

互动2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明确: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本文的论点是: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互动3

为什么说“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如何理解“真理的普遍性”

明确:科学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创造性的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种艺术品更是人的创造力的体现,没有人的创造力就谈不上科学和艺术。

互动4

再次速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章的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第二部分(2-10)具体论证论点。

第三部分(11-12)综合论述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异同。

4.达标反馈

(1) 简要说说科学与艺术在哪些方面本质是一致的?

(2) 细读下面的句子,并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理解。

① 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② 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

5.延伸拓展

1. 链接生活

仔细观察生活,从中找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事例。(例如:“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杂技、魔术、戏法里有许许多多物理、化学、心理学的学问。)

2.实践探索

查找各种资料,收集古今中外的涉及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神话故事,准备在班上交流。

6.板书设计

科学与艺术

李政道



共同基础:人类的创造力

科学与艺术

共同目标:追求真理的普遍性



7.资料下载

自1987年以来,中科院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每年的国际会议都邀请画家按照会议的主题作。作者中有李可染、吴作人、黄胄、华君武、常莎娜等艺术大师,也有鲁晓波这样的后起之秀。这些作品既给予科学家艺术欣赏,又触发他们的思想火花,受到了国内外科学界的广泛赞扬。

我想,现在大家可以相信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割的。他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 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但是,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 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的道路码?他们很可能是确实不可分的。如果是这样,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 硬币的两面。他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 李政道



第二课时

1.情境导入

讲讲我国古代的人们面对冰清玉洁的月亮表面的蒙蒙黑影编出的嫦娥奔月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实例。

2.课前热身

(1)请一个同学说出::《科学与艺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3.合作探究

四边互动

互动1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自选文中一部分,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问题1:找出点明艺术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并谈谈如何来理解它们。

问题2:说说什么是科学的“创造力”和“普遍性”?如何来理解它们。

问题3:找出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的“异”,它们的关系。

问题4:“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表现



互动2

班级交流

明确1:强调艺术的创造力句子:艺术,例如诗歌、绘、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地情感。

理解:就是说,只有用创新的手法,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珍品,也才能唤起深藏在内心的情感。



强调艺术“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理解:“情感”指的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反响”是指艺术接受者 欣赏者的共鸣 反映。



明确2:科学的创造力的句子: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实一种人为的,并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理解:这句话强调了人对于科学的“创造力”



科学的普遍性: 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

理解:这就是说原理 定律一旦抽象概括出来,它的覆盖面是极广的,它的应用形式再多再发展,也只是它的应用形式,它本身是不会变的。

明确3: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的“异”:科学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植根于整个人类。

理解: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科学的普遍性根植的范围要大于艺术家所追求的。

明确4: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表现:艺术和科学都需要智慧,而要发挥发展智慧又需要情感因素。



互动3

议一议本文运用的例证法及其作用。

明确: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本文2至4段中举了李白的《把酒问天》和宋苏轼的《水调歌头》,说明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写同一题材——咏月,虽然有相似和不同,却同样感动着不同时代的人们。

本文第5段举了莎士比亚的例子,说明中外一理。

本文第10段举了“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和“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的事例来论证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

互动4

播放歌曲《水调歌头》

4.达标反馈:

科学与艺术

王禹民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曾邀请李可染、吴作人等画家为物理的前沿学科当题作画。绘的主题是“量子引力”、“粒子物理”和“表面物理”等。

李可染先生为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中学语文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科学与艺术,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等待戈多
    岳阳楼记
    满井游记
    己亥杂诗
    行路难
    观刈麦
    发问的精神
    想和做
    哨子
    峡江寺飞泉亭记
    《世说新语》三则
    《词五首》教案:《望江南》《武陵春…
    实词的辨析和选用
    高三专题复习课:“仿写句子”教学设…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说“木叶”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第五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五册第二单元教案
    百年孤独
    《三块钱国币》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
    阿Q正传
    我的信念(教案)
    囚绿记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
    成功
    学问和智慧
    论美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
    小说家谈小说: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
    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隆中对(教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信客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作文…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公开课教案
    《谈读书》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保护野生动物
    《诗经》三首简明课堂实录:《氓》《无…
    《胡同文化》微型教案设计
    《论求知》教案
    麦琪的礼物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感受…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简案
    认识自我(教案)(粤版高中新课标教…
    杜甫律诗五首
    夸父逐日
    《晏子故事两篇》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
    亲情话题作文——《我的父亲母亲》的…
    谈谈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
    故都的秋
    《诗五首》教案:《使至塞上》《闻王…
    爱莲说教案
    律诗鉴赏教案(一课时)
    虞美人的教案
    《傅雷家书两则》
    济南的冬天
    《敬业和乐业》教案
    范进中举
    唐雎不辱使命
    我的叔叔于勒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雨说
    变形记
    墙上的斑点
    蜀道难
    兵车行
    《项脊轩志》说课稿
    齐桓晋文之事
    将进酒
    庄暴见孟子
    齐人有一妻一妾
    鲁版高一语文《荷塘风起》教案
    《孟子》短文两篇(孟子见梁襄王、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说课
    《雨说》教案
    《星星变奏曲》教案
    《鹤群翔空》教案设计(网血来稿,吐血…
    《琵琶行》教案设计
    我教《项脊轩志》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小…
    《鹤群翔空》说课稿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原创…
    饮酒
    《说“木叶”》教学设计
    《狼》教案
    《我与地坛》课堂实录
    《蜡烛》简案
    归园田居(简案)
    《勇气》教学设计
    怎样读诗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教案)
    《沁园春 长沙》教案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公开课教案
    《夸父逐日》典型教学设计研究
    作文教案——人与自然
    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写作教…
    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写作教…
    老王
    台阶
    《马的世界》教学设计
    说“木叶”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学设计
    闺塾
    失街亭
    《沁园春·长沙》教案
    短歌行
    花未眠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归园田居
    高三作文训练系列三:空白艺术的得体…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我与广告“零距离”
    《蜡烛》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与马共舞》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
    《土地的誓言》《孙权劝学》《竹影》…
    哀江南
    高三作文训练系列二——写作材料的合…
    智取生辰纲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雷雨
    茶馆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研究性学习
    三块钱国币
    长亭送别
    窦娥冤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新课标验收课…
    林黛玉进贾府
    亲爱的爸爸妈妈
    《齐桓晋文之事》(第三课时
    《逍遥游》之延伸阅读
    柳毅传
    《柳毅传》之阅读练习
    虎丘记
    促织
    高一一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纲要
    人是什么
    人生的境界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长亭送别》之研究性学习
    药(教案)
    台阶(教学简案)
    《傅雷家书两则》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导言》
    《信客》教案
    再别康桥
    《芦花荡》教案
    《死水》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激活个性,活化人物——作文教学课堂…
    期末总复习说明文部分学案:阅读科技…
    《道士塔》教案
    我愿为文言文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
    《忆读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曹刿论战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及反思
    孙权劝学
    星星变奏曲
    激活学生写作思维的指导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祝福(教案)
    荷花淀(教案)
    逍遥游
    项链(教案)
    登上地球之颠
    傅雷家书两则
    《陈奂生上城》
    守财奴(教案)
    《安塞腰鼓》公开课教案
    错误
    《死水》
    胡同文化
    再别康桥
    读出典型环境来
    神奇的极光
    路漫漫其修远(教学资料)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敬畏自然
    边城(教案)
    芦花荡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离骚》(节选)[新教材]教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登上地球之巅
    《夸父逐日》教案
    不求甚解
    桥之美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