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暴见孟子
|
>3、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 (1)简史 史前时期:先民们不仅早已具有关于音乐的审美意识,而且也发生了关于音乐起源及其功能的种种想象,他们认为音乐起源于对自然、风、气的模仿,音乐的功能是帮助人类征服自然、战胜敌人。这些看法都在当时的宗教和神话中出现,成为后世文明社会中音乐思想的胚胎和萌芽。 西周时代:这时,统治阶级已经把制礼作乐当作中国大事来看待,并认识到音乐具有为政治服务的功能。 先秦诸子之前:这时普遍流行的是音乐多功能说,认为音乐不仅具有教化作用,而且还具有“以礼不合天地之化,百物之产,以事鬼神,以谐和万民以致百物”的功能。其次,还发展了关于音乐特征的“和谐”说。这时,已经开了儒家音乐家思想的先河。 百家争鸣时期:这一时期的音乐思想发展已经达到了极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礼乐思想”。这以后,中国古代的音乐思想大多陈陈相因,基本停滞,罕有发展了。这一时代出现了一些重要的音乐思想家,如孔子、孟子等,出现的音乐美学著作有《吕氏春秋》、《礼记·乐记》、荀子的《乐论》和孔子的一些言论。 (2)孔子的音乐观: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有音乐实践经验和音乐修养,他从音乐方面整理过《诗经》,“使《雅》、《颂》各得其所”。他认为礼和乐都是维护统治秩序的工具,二者相辅相成;还认为音乐能起教化作用,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对音乐的内容,他强调“善”,对乐舞的形式,他强调“美”。对郑国的民间音乐,他认为放任而不合礼所要求的中和准则,说“郑声淫”,对优秀的民间音乐,如《关雎》,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说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对相传是虞舜的乐舞《韶》,他认为“尽美矣,又尽善也”,所以,竟然陶醉得“三月而不知肉味”,但对于鲁国大夫季氏使用天子才能观赏的“八佾”舞(64人表演),他就表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愤怒,这是把乐看得与礼一样严肃。 总结起来,孔子在音乐美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如下: A、主张给音乐贯以“仁”的道德内涵,要求音乐必须具有“仁爱”(仁者爱人)的精神;B、提出了“尽善尽美”说,第一次把音乐审美的标准提到了美、善统一的高度;C、强调音乐作为教育手段的作用,在他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将音乐置于突出的地位(“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D、第一次对音乐艺术的逻辑给予形象的描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热烈状);从之,纯如也(和谐状),曒如也(清晰状),绎如也(不绝状),以成。”E、打破了以往音乐观所通常具有的宗教束缚,在他的音乐思想中,不再给宗教以任何地盘(“子不语怪力乱神”)。 (3)荀子的音乐观:荀子的音乐思想,继承了孔子的若干论点,并经过发展改造而形成法家的音乐理论。 荀子认为人们需要音乐,这是人情所不免的,但是为了防止音乐陷入邪乱,必须“制《雅》《颂》之声以导之”,“感动人之善心,使邪污之气无由得接焉。”他反对“淫声”、“夷俗邪音”和“郑卫之音”,他要求音乐“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把音乐的社会功能提高到政治功能。 他又说:“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庄肃则民齐而不乱。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还说:“故乐者,出所以征诛也,入所以揖让也。征诛揖让,其义一也。”比孔子又进了一步,把礼乐都作为专政的工具,显示出法家的精神。 荀子的音乐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一篇音乐美学专论《乐论》中,其大意为:A、以音乐的社会、政治、教育功能说与“中和”的审美标准说为中心,将礼乐思想感情进行了归纳、整理,使之理论化,并坚持了无神论的立场。B、提出了以“理”(礼)节“情”说。认为音乐的本质是人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但人的情感如不以“礼”约束,必然导致混乱。C、他还提出了音乐的“享乐”说,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人的情欲的合理性,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附:《乐论》(节选) 间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事政,其极一也。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赠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言知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先王之制礼乐,人为之节……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则相亲,异是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好恶性循环著则贤不肖别矣。刑禁暴,爵举贤,则政均矣。仁以爱之,义以正之,如此则民治行矣。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暴民不作,诸侯宾服,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百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合父子之亲,明长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内,天子如此,则礼行矣。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 仁近于乐,义近于礼。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者别宜,居鬼而从地。故圣人作乐以应天,制礼以配地。礼乐备明,天地官矣。 (4)其他学派的音乐思想:道家,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他们的理想是回到人类的最初状态,即“至德”之世。他们认为,那至德之世,民性素朴,既无礼乐也没有君子、小人之分。等到有了礼乐,世界也便产生了对立,人们也就有了争斗心,人世间原有的纯朴之美便遭到破坏,因而他们反对人为,否定礼乐。墨家,以墨子为代表,他著有《非乐》篇,他从小生产者的狭隘的立场出发,认为搞音乐浪费人力、财力,妨碍生产,极力加以反对。当然,道家、墨家的这些代表人物也都是懂得音乐艺术规律的人,“大音希声”、“至乐无乐”这样一些有关音乐的名言都是出自他们之口。 4、语言学习 前置句:臣未之闻也/莫之能御也/何由知吾可也?/夫子之谓也/何以异?/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而良人未之知也///德何如,则可以王矣?/(加线词为宾语) 后置句:何以异於邹敌楚哉/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耕者皆欲耕於王之野, 商贾皆欲藏於王之市,行旅皆欲出於王之涂/申之以孝悌之义/王语暴以好乐//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加线部分为后置状语) 句间关系: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因果关系)/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假设关系)/虽与这俱学,弗若之矣(转折关系)//// 固定句式:盖亦反其本矣。(由“盖”引导,相当于“为什么不……?”)/惟士为能(“惟……为……”格式)/吾如有萌焉何哉!(“如……何?”格式)////惟弈秋之为听(“惟……为……”格式)//// 省略句:将以衅钟(“以”字后省略“之”字,代“牛”)/ 被动句: 他日,见於王(“见”表被动)// 判断句: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者,……也”式///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也”式)//// 5、课后练习解析 一、设计此题,意在使学生通过与《齐桓晋文之事》的比较,进一步体会孟子的民本思想。参考答案详见“重点难点化解” 二、运用对比提示矛盾,阐发观点,是《孟子》散文的特点之一。此题所提供的资料中,对比手法非常明显。同时也能对以前读过的有关章节加以复习,。参考答案详见“重点难点化解”中的“5、对比手法的运用”。课文运用对比的例子还有:(1)独乐乐/与人乐乐(2)与少乐乐/与众乐乐(3)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4)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5)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於此极也/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三、1、大王对我说他喜爱音乐。2、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3、现在大王与民同乐,就可以统一天下了。4、天下那些痛恨自己国君的人,都想找大王您诉说。5、我们的大王恐怕没有什么疾病吧! 四、此题为选做题。设计此题,目的是让大家了解一点古人的音乐观,增加一些文化史的知识。参看“相关知识补充”的有关内容。 ●学练效果检测 A层级检测题 1、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王语( )暴以好( )乐( ) 独乐乐( ) 管籥( )之音疾首蹙( )頞( ) 庶几( )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A、其庶几乎! 庶几:--------- B、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语:--------诸:--------- C、未有以对也 对:------- D、举疾首蹙頞 頞:------蹙:-------- 3、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例: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A、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B、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C、今王鼓乐於此 D、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例:举疾首蹙□而相告 A、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 D、聊举数人以训汝 例:今王鼓乐於此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微风鼓浪,水石相击,声如洪钟。 C、噌吰如钟鼓不绝。 D、顾谓御史书曰:秦王为赵王鼓瑟。 4、下面无通假字的一句是 A、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B、今王田猎於此 C、举疾首蹙□而相告曰 D、直好世俗之乐耳 5、辨析下列句式的句式特点,并把它们译成现代汉语 A、直好世俗之乐耳 句式:--------------译文:---------------------------------- B、他日,见于王 句式:--------------译文:-------------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中学语文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庄暴见孟子,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齐桓晋文之事 |
下一篇文章: 齐人有一妻一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