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高中 >> 语文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 >> 语文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 正文

 

九江市2010年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

九江市2008年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共150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号、姓名等项内容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shān)板     (chú)     (yòu     疾风(jìn)

B.下(zǎi)     (ráo)     rěn     焚膏继(guǐ)

C(chǎn)媚    (niè)     zhèng)结   (chēn)作喜

D.游(shuì)    (zhà)     (qiáo )     博闻强(zhì)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抱怨 良辰美景 储藏 出奇制胜     B.讥诮 张皇失措 颠波 附庸风雅

C.范畴 莫可名状 纰漏 唇枪舌战     D.馋言 改邪归正 恬淡 难以释怀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李某解释说,货车是去年买的,今年11月才来温州,    行驶证曾经丢过两次,又在补证后都被找回来了。

2)李永舒    后,以西充县财政困难为由,放弃了他本应得到的国家赔偿。

3)安徽“三农”问题专家均认为,种粮大户的涌现,有助于粮食优良品种和现有种粮技术的集成推广,提高单产     实现粮食总产持续增长。

A.其间     申冤    从而          B.其间     伸冤     进而

C.期间     申冤    进而          D.期间     伸冤     从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昨日,第七届CCTV模特电视大赛巅峰对决,山西省24岁的选手范戈不孚众望,在泳装、民族服装展示后,挺进13强,成为进入决赛的唯一山西男模。

B.对于美国来说,石油固然是重要的,但是美元霸权才是美国能够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左右逢源的“奥秘”。

C.我一直渴望自己拥有玉树临风、不食人间烟火的淑女气质,可惜,我从小就是个饕餮之徒。

D.秦始皇到末代皇帝溥仪,几乎都被陆续搬上荧屏或银幕,像有关李世民、武则天、康熙等皇帝的影视剧,各家电视台更是连篇累牍地播放。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她的这个很不经意的举动,带着多么惹人可爱的孩子气,以至让人觉得站在眼前的就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

B. 走进老宅,最初的感觉就是屋内比较阴暗,据说徽州男人大多出外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年幼之人

C. 对新闻采访及舆论监督,既应防止假记者浑水摸鱼,更应正确对待真正依法进行的新闻采访活动,决不允许以“防假”为借口阻挠舆论监督。

D. 句号(著名笑星)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学习打架子鼓,演奏这种乐器对于没有一点儿音乐基础的他来说,无疑不是一个大难题。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互联网的影响这几年来急速扩大。相对于纸媒体,网络新闻的即时性、时空的穿透性、议论的交互性、价值的多元性和宽容性,都具有巨大的优势。互联网的发展对报纸的冲击是巨大的,对中国的报业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但在时下一派“唱衰”平面媒体的形势之下,哈尔滨日报社社长程颖刚提出了独树一帜的见解:新兴媒体并不会成为纸媒体的“掘墓人”;纸媒体如果充分利用支撑在新兴媒体背后的新技术,反而会如虎添翼。

其理由有三:第一是纸媒体的直观性和方便性。一纸在手,可以无须借助其他工具、不受场地限制来获取新闻,而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都要有个终端。第二,纸媒体新闻报道的权威性。中国内地绝大多数纸媒体的背景是以党报为核心的报业集团,有着严密的新闻采编和发布流程,其新闻的原创性、真实性、权威性、社会导向能力和强大的传播能力是其它任何新兴媒体无法比拟的。第三,纸媒体的研阅性。纸媒体对新闻的阐释、对新闻的解读也是其他媒体无法取代的。

纸媒体目前的处境,与20多年前戏剧面临的危机有某种相似之处。自从电视问世后,对戏剧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有人曾断言戏剧将消亡。几十年过去了,戏剧观众的确在减少,但是,另一方面,电视和录像的崛起,不是置戏剧于死地,而是给戏剧带来了新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观众,戏剧借助于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进入了千家万户。

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媒体将处于战国时代,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四雄并存,争奇斗胜。这是因为世界是多元的,读者也是多元的,在相当长时期里,读报还是一大群人的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

纸媒体的这种不可替代性,也表现为互联网的编辑记者队伍的构成,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很难和纸媒体记者的优势相匹配。纸媒体经过数十年的经营,拥有一支水平很高的编辑记者队伍。这一点,许多网站在短期内难以赶上。

当然,我们不能不看到,在互联网影响越来越大的冲击下,对纸媒体记者、编辑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互联网、手机报等新媒体面前,纸质媒体应有危机感,不能固步自封,应当奋起自救。但是,现在还不是为纸媒体唱挽歌的时候。报纸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还是有很强的生命力的。

6.从文章看,纸媒体要应对互联网的严重挑战,取得新的发展,最重要的办法是

A. 纸媒体应当充分利用支撑在新兴媒体背后的新技术来发展自己。

B. 加强其他媒体无法取代的研阅性,注重对新闻的阐释、对新闻的解读。

C. 加强编辑记者队伍的建设,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编辑记者队伍。

D.纸质媒体应有危机感,不能固步自封,而应当奋起自救。

7.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戏剧在电视问世之后并没有被置于死地的事实,可以直接证明纸媒体不会在互联网问世之后消亡的前景。

B.文中说:“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媒体将处于战国时代”,意味着各种媒体在未来几十年中不会彼消此长,传统纸媒体不存在被替代的危机感。

C.读者的多元性决定了纸媒体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拥有一支稳定的读者群,因而不会被新兴媒体所取代。

D.当前纸媒体编辑记者队伍虽然整体水平很高,但仍然受到互联网影响越来越大的冲击。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纸媒体不会被新兴媒体替代的三条理由中最重要的是其三:纸媒体的研阅性。即纸媒体对新闻的阐释、对新闻的解读无可替代。

B.本文的标题用“新兴媒体不会成为纸媒体的‘掘墓人’”,比用“现在不是为纸媒体唱挽歌的时候”要好。

C.  在相当长时间,新媒体和纸媒体既是竞争者,又是同盟军,谁也吃不掉谁。两者将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共荣共存。

D.  传统纸媒体要想在困境中转危为安,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就必须大胆创新,提高数字化技术,实行网报合作、网报互动,为传统媒体注入新的活力。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先妣事略  明·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1]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2],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3]。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4]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纑[5],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注释:[1] 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下文的正德八年系公元1513年。  [2]生女、子:此指生了双胞胎。   [3]加健:更加费劲。  [4][qú渠]姁:和蔼亲切。  [5] 缉纑:搓麻线。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家人画工            延:聘请。

B孺人                    讳:忌讳。

C外祖不二日使人问          遗:馈赠。

D有光七岁与兄有嘉入学      从:堂房亲属。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多子苦

慎勿妇死,贵贱情何薄

孺人吴家

B. ……

壮也,犹不如人

C. ……

中夜与妇泣

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有无母之人

D.A. ……

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母亲的勤劳俭朴的一组是

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     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

孺人之吴家,则治木棉     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的鉴赏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家中的“老妪”好心办了错事,为了帮助母亲避孕,让她喝了民间避孕偏方,从此失声变哑。

B.归有光的母亲何氏,世居吴家,娘家富有,却热爱劳动,生了许多小孩后也不停地干活。

C.本文虽名为“先妣事略”,但材料极为丰富,作者对母亲生前的琐事都记得清清楚楚,娓娓道来,情真意切。

D.《先妣事略》和《项脊轩志》一样,都是借助写生活中的琐事表达自己的感情,文中没有一处直抒胸臆的笔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考生注意:

第Ⅱ卷4页,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期而不育者一人2分)

译文:                                                             

2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4分)

译文:                                                              

3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古离别

唐·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1], 不那[2]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 断肠春色在江南。

 

代父送人之新安[3]

清·陆娟

 

津亭杨柳碧毵毵,人立东风酒半酣。

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将春色到江南。

注:[1]毵毵(sānsān),形容柳条细长柔软。     [2]不那:无奈。     [3]新安:古郡名。

陆诗的前一联几乎是模仿韦诗而来,它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写出了一个怎样的场面?(3分)

答:                                 

两首诗都以江南“春色”作结,抒发的都是离愁,表达的角度是一样的吗?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                                 

15. 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第1题必做,2-5题任选3题)(8分)

1)我国南朝文学批评家刘勰的文学理论巨著是             ;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           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2)花径不曾缘客扫,                            樽酒家贫只旧醅。(杜甫客至》)

3)窗外雨潺潺,          ,罗衾不耐五更寒。               ,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

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杜牧《阿房宫赋》)

5)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能无怨乎?(司马迁屈原列传》)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生命在于创造

【印度】克里希那穆提

    刚刚散步的时候,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河边有一个狭窄的池塘。那一定是渔夫挖的,没有与河流连通起来。河流又宽又深,水流很稳定。池塘却满是泥泞,死气沉沉,那是因为没有和河流的生命融通起来的缘故。然而那深深的河流,却充满了生命和元气,自在地流淌。

    你们觉不觉得人类就是这样:人类在生命急流之外,自己挖了一个小池子,停滞在里面,死在里面。然而这种停滞,这种腐败,我们却说是生存。换句话说,我们想要一种永久,我们希望自己欲望不停,希望快乐永不停止。而那生命原是无常的,变化的,很快、很深,充满了生命力和美。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只要坐在河岸边,就会听到河流歌唱,听到水的潺潺声。但是如果是小池子,就完全不动,小池子里的水是停滞的。你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我们大部分人要的,其实就是远离生命停滞的小池子。我们不想受到打搅,因为——你们看——我们追求的就是一种永久。

    追求永久是什么意思?意思是要快乐的事一直延长,要不快乐的事情尽快结束。我们希望人人知道我们的名字,通过家族、通过财产一直传下去。我们希望自己的关系永久、活动永久。这表示我们身处这个停滞的小池子,却追求永远的生命。我们不希望其中有什么改变,所以我们建立一种社会来保证我们永远不会失去财产、名声、家庭。

    但是你们知道,生命完全不是这一回事,生命很短暂,所有的东西都像落叶一般,没有永久的,永远都有变化,永远都有死亡。你们有没有注意过矗立在天空中的树木,那有多美。所有的枝丫都张开,那种凋零里面有诗、有歌,叶子全部落光,等待着来年的春天。生命就是这个样子。

    事实是,生命就像河流,不停地在动,永远在追寻、探索、推进,溢过河堤,钻进每一条缝。但是你们知道,我们的心不容许这种事情发生,我们认为这种不安的状态对生命很危险,所以就在自己身边建了一道墙:家庭、名声、财产,还有我们培养的那些小德小性,所有这一切都在墙内,都远离生命。生命是动的、无常的,不停地想穿透这一道墙。因为墙里面有的只是混乱、痛苦。心中没有围墙,没有障碍,没有休止符,完全随着生命在动,无时无刻不在推进、探索、爆发,只有这样,心才会快乐,历久弥新,因为这样的心一直在创造。

我说的你们都懂吗?你懂,你的生命就完全转变了。你和世界的关系,你和邻居的关系,已经产生全新的意义。这样你就不会假借什么东西来满足自己,从而明白冀求满足只会招来悲伤、痛苦。你们懂了,你们就开始了解生命的非凡真相。了解当中有爱和美,有善的花朵。但是,心如果追求安全的小池子,“永远”的小池子,只会造成黑暗、腐败。我们的心一旦坠入这个小池子,就不敢再爬出来追寻、探索。

(选自《读者》2007年第24期,有删节)

16、第段中“人类在生命急流之外,自己挖了一个小池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结合下文进行解说。(6分)

答:

17、作者认为“生命”应该是什么样子?请根据文意加以归纳。(6分)

答:

18、文中使用了哪几种人称?为什么要不断变换人称?请作简要分析。(5分)

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

A、这是一篇阐述人生意义的哲理散文,深入浅出,构思新颖,仿佛是在跟读者谈心,读起来有一种如坐春风的感觉。

B、作者在阐述人生意义时,多次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从各个不同侧面解说生命的真实状态,语言生动形象,饶有滋味。

C、作者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永久之事,追求“永久”、“永远”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注定会停滞,会失败。

D、文章不断告诉我们,生命是动的、无常的、不可把握的,一旦用一堵墙把它圈禁起来,那就只会产生混乱和痛苦。

E、文章以“小池子”开篇,又以“小池子”作结,首尾呼应;中间论述层层递进,丝丝入扣,章法井然。

六、(9分

20.线句子的文字缩减一半,既保留原意,又与上下文连贯。(3分)
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赫尔伯森说,这至少说明,“如果能向人们教授这样一种社会道德观,它的核心是以人们的家庭情感模式为基础的‘礼’,那么儒家思想将给我们这个‘失控的世界’提供极大的帮助”。

答:□□□□□

21.当前用仿拟方法创作的广告词不少,其中采用“改字成语”的最为突出,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少争议。针对以下几条广告,请你参照例示,从中选两条分别点评,每条点评用语不超过30字。(要求观点鲜明,并有适当的理由。6分)
例示:感冒药品广告“咳不容缓”(仿“刻不容缓“):符合医理的忠告,给人以亲切关怀、治病救人的温馨。
服装广告“衣名惊人”(仿“一鸣惊人”):句子讲不通,顾客倒底是穿“衣”还是穿“名”?
① 电熨斗广告“百衣百顺”(仿“百依百顺”)
② 酒类广告“饮以为荣”(仿“引以为荣”)
③ 胃药广告“无胃不治”(仿“无微不至”)
④ 女帽广告“一戴添娇”(仿“一代天骄”)

答:(1                                         

2)                                                

七、(60分)

22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一个高中生博客的个人公告中这样写道:

如果没有自己的翅膀,即使被人举上高空,还是会跌落下来。靠实力才能拥有真正的成功!

与实力相对的概念有背景、机遇、运气等等,这些可以统称为“凭借”。《红楼梦》中宝钗填柳絮词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你对实力与凭借的关系怎么看?请以“实力与凭借”为题,写一篇议论文。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或套作。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高一上册期末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九江市2010年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