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 1、交流资料: 师:同学们,昨天布置大家查找周总理的资料,大家有收获吗? 生:有! 师:那么,谁来给大家交流交流。 生:周总理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这些是妈妈帮我从网上查到的。 师:网络是个信息量非常丰富的资料库。老师相信大家以后经常会通过这个渠道获取信息。 生:出示图片“周总理的睡衣”,这是周总理的夫人──邓妈妈,这时她已经七十多岁了,戴着花镜,安详地坐在椅子上,给敬爱的周总理补睡衣。大家看,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看得出周总理是非常简朴的。 师:真好!如果你能说说是怎么找到这张图片的就更好了。 生:我还从书上看到一个小故事:飞机遇险的时候…… 生:我在姐姐的课本上找到了一首诗:周总理,你在哪里?…… 师:我们通过上网、查书、向大人请教搜集了许多周总理的资料。那课文又给我们讲周总理的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学这篇课文。 2、学习课文: ⑴ 多媒体一笔一画出示课题,请大家一起书空写。
⑵ 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题目── 生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请你们清晰而坚定地来读一读。 生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能不能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再读一遍? 生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自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读,教师巡视。) 2、同桌互读: 师:请同桌同学互相当小老师,认真听对方读课文,如果对方完全读对又完全通顺,就给他画红旗,如果对方读得有不对或不通顺的地方就帮助他,让他也能得到光荣的红旗。 3、教师检查: 师:那些同学的了红旗,请举手;谁在同桌的帮助下,读对、读通顺了的请举手。 三、学习讨论读悟道理 1、学习课文,相互交流: 师:大家要一边认真读课文,一边给感受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反复读。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对课文作了细致的研究,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尝读书的果实。 生:通过读书我知道了课文写了周恩来少年时,老师问大家为什么而学习,周恩来郑重回答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生:我明白了“环顾四周”是向四周看的意思。 生:我查了字典,知道了光耀门楣是为家族争光的意思。 生:我明白了“崛起”就是强大的意思。 生:我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周恩来在13岁时就立下了这样的志向? 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2、合作讨论,用心感悟: 自由寻找合作学习伙伴,根据电脑屏幕出示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并讨论完成: 讨论问题: ⑴ 读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⑵ 课文中什么让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⑶ 还有谁喜欢“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句话,说说喜欢的原因。
⑷ 读一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假如你就是小时候的周恩来,学一学当时他是怎样回答的。 3、师生互动,深化体验: 师: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生:这件事发生在1910年,爷爷告诉我当时处在清朝末年,清政府腐败无能,许多国家都来欺负我们侵略我们,霸占我们的国土,还让我们赔款,国内局势也非常混乱,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师:面对倍受凌辱、贫穷、落后的祖国,周恩来“若有所思”、“略加思索”,他在想什么?同学们,请你们写下来! (学生自由书写。) (指名学生读自己写的话。) 生:周恩来想,中华民族地域辽阔,人又多,为什么这么软弱,被外国人欺凌,是因为什么? 师:问得好! 生:周恩来想,人与人都平等,外国人没有权利来侵犯中国,为什么中华人民敢怒不敢言?为什么中国人不团结起来,万众一心,把前来欺凌我们的外国人给打倒? 生:他会想,我们的国家贫穷、落后。老百姓才没有好日子过,只有国家富强了,别的国家才不会欺负我们,人民才会当家作主过上好日子。为了使国家变得富强,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所以听见魏校长问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周恩来略加思索,郑重地说……
(连续指名学生回答。)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四、升华志向放飞理想
师:同学们,周恩来为什么而读书?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请你们铿锵有力地回答,为什么而读书?
生齐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下课!
(学生嘹亮的声音仍然在耳畔回荡。) 五、附作业
自选一题,可独立完成,也可与人合作:
1、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想和同学合作朗读对话的部分。
2、找一找,抄一抄课文中的成语。
3、搜集一些有关立志的名人名言或故事,与同学交流。
4、你有什么志向?说一说,写一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