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小学 >> 五年级第一学期 >> 语文五年级第一学期教学实录 >> 正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文 实录 说课 反思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读熟了课文,了解课文了的主要内容,也学习了生字。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的理解课文。在读书之前我们先来听写一下上节课学的生词,请大家拿出听写本和笔。(学生准备)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教师读: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阿曼达、疾步、爆炸、瓦砾、砸着、颤抖(学生写词语)。
  
  师:同桌一起检查一下,同桌相互检查。
  
  师:都对的举手,(学生举手)几乎都能会写对了,看看谁有错的,把它改正确。

  (学生互改。)
  
  师:请大家坐好。在学习课文前,我们来看一段真实的历史记录。《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个故事发生在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山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数条公路被震断,电力设施受阻,梁坍塌,山崩地裂,几万顶房屋倒塌,几万人无家可归,成千上万人被埋在废墟底下。就在这片废墟中,演绎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一起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上节课大家在质疑的时候,有同学提到:“这对父与子为什么了不起?”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对父与子是不是了不起。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在读书时,哪些面让你感动,想一想,为什么让你感动?
  
  生: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巡视。)
  
  师:(教师随机举起一位同学的书)大家看,这位同学很会学习,他找到了感动的句子之后,用笔勾了下来,还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这种学习习惯很好,我们都应拥有这样好的读书习惯,会让你受益终生的。
  
  生:学生继续读书,批注。
 
  师:如果你在某个地方,或哪个句子,还可以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父与子的了不起,然后可以出声的读一读,或者和你的小组同学一起交流交流,交流后的感受会更深刻。

  (学生仍然读书。)
  
  师:好,文中的哪个面最让你感动?
  
  生:文中让我感动的是“父亲冲向儿子的学校,看到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
  
  师:你能把相关的段落读读吗?
  
  生:读2、3小节。
  
  师:告诉大家你为什么感动?
  
  生:因为从“父亲冲向七岁儿子的学校”看出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紧接着想到的就是儿子。从“冲向”看出父亲很急切,只希望儿子能平安。可父亲到了,呈现在眼前的却是废墟,父亲当时太痛心了,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生:我说说让我感动的地方,父亲奋力地冲向学校,见到的却是废墟,让父亲痛心,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因为那是他的儿子啊!父亲接受不了这个打击,我为父亲失去儿子而痛心。
  
  师:是呀!父亲此时天旋地转,怎能接受的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示意学生接着读)。
  
  生读:“阿曼达,我的儿子!”
  
  师:这个面还有让你感动的地方吗?
  
  生:父亲能从痛苦中坚定地站起来,这种决不放弃的精神很了不起的。让我很感动。
  
  师:到底是什么让如此痛心的父亲坚定地站起身来?
  
  生:是父亲常对儿子说的“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让他看到了希望,坚信儿子仍然活着,于是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师:读这段话,你会带着怎样的一种心情?
  
  生:我是带着伤感的心情读!
  
  师:好,我们就带着伤感的心情读。
  
  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向那片废墟走去。”
  
  师:(对另一个学生),请问,你是带着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我是带着既痛心,又敬佩的心情读?
  
  师:请你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因为前面是一种失去亲情的痛心,可光难过也没有用,于是就重新振作起来,坚定地站起身,想去挖儿子。
  
  师:你就带着这种感受读,相信你会读得很好。

  (学生很投入地读。)
  
  师:听了你的读,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位悲痛欲决但由从新挺立的父亲。
  
  师:是这句话,在支持着父亲。拿起书,一起读读父亲常对儿子说的这句话。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你们的眼神已经告诉我,父亲受到打击后的画面已经让你们受到感动。相信,父亲的还有许多面让你感动,请接着谈。
  
  生:我感动的是12自然段,父亲在不停地挖儿子的面:“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你为什么感动?
  
  生:因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从时间上看他一直在挖,,是整整挖36小时,挖了这么长时间,我们一般人都做不到的。所以我感动。
  
  生:我觉得父亲奋不顾身的精神让我感动。他不停地在那里挖,36小时都没停止过,眼睛满是血丝。为了救儿子,父亲付出了这么多,有谁读了不受感动呢?
  
  师:是啊!整整36小时啊!不吃、不喝、不睡、不停地挖着。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样?
  
  生:我会很累,而且不能坚持挖。
  
  生:我可能想放弃。
  
  师:然而父亲在这36小时里,只是做着一件事(示意学生读)。
 
   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你能想象父亲“破烂不堪”是什么样吗?
  
  师:能把这“破烂不堪”的镜头读出来吗?

  (学生练读这两句话。)
  
  师:同学们试想一下,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在这36小时应该做些什么?
  
  生:应该吃饭、睡觉、休息之类的!
  
  师:是啊!以你的生活体验,父亲应该吃饭、休息是吧?而父亲却一直在挖,你为此而感动。再比如──
  
  生:再比如:“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说明父亲在挖的时候发生了很多危险。从“到处”这个词就能看出,父亲可能把手划破了,还可能挖到血淋淋的尸体。即使是手破了,衣服破了,但父亲还在坚持的挖,不停地挖,挖地多么艰难啊!父亲这种毅力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想给大家读读。
  
  师:好,带上这份感动,用你的郎读,再现挖废墟的父亲。

  (生读。)
  
  师:体会的深刻,读的很动情,大家给他掌声

  (学生鼓掌。)
  
  师:还有哪个面让你感动?
  
  生:第五自然段让我感动,别的父母哭喊后,便绝望的离开了。而这位父亲却在那里接着挖。
  
  师:你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给大家读读。
  
  生:学生读5自然段。
  
  师:能说说你为什么把“再来”读得很重吗?

  (课件出示红色字。)
  
  生:因为他现在即使是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也没有人再来阻挡他,在一开始的时候还有很多人来阻挡他呢!
  
  师:现在没人“再来”阻挡他,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个词“再来”,那你们找找看,曾经有那些人阻挡过他?

  (学生找。)
  
  师:曾经有那些人阻挡过他?谁来读读。
  
  生:“消防队长挡住他,……”
  
  师:这位父亲问。

  (教师示意学生接读。)
  
  师:曾经还有那些人阻挡过他?

  (指着另一名学生。)
  
  生:“警察走过来……那上回家吧。”

  (示意学生齐读。)
  
  师: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学生接着读。)
  
  师:这么多人阻挡过他,为什么现在没有人来阻挡?
  
  生:因为他不听别人的劝阻,别人劝他时,他总是重复一句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所以就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生:因为父亲现在可能都不知道别人在说什么,他只想企求有人来帮他。所以别人认为他精神失常了,不再阻挡他。
  
  师:从哪看出他精神失常了?
  
  生:从5自然段“两眼直直地”看出他精神失常了。
  
  师:你真能干,注意到眼神了。父亲独特的眼神,那是精神失常人的眼神,谁来读出此时的这位父亲。
  
  生:读“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他便埋头接着挖。”
  
  师:他清醒着呢,他没有失常,但是这么一位清醒的人被人误解,如果是你,你现在的心情会怎样?
  
  生:我会很失望很孤独。
  
  生:我会很无助很苦闷的。
  
  师:当我们感受到这位无助、孤独、没人理解的父亲。你再这两句话,你会更感动,有更深刻的感受。
  
  生:自由读12自然段的前两句话。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设身处地的想象一下,(放音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父亲扒开满是玻璃碎片的泥土,搬掉裸露的水泥,挪走倒塌的柱子。睁开眼睛,说一说,你眼前出现的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我眼中出现一位挖了很长时间,奋力拯救儿子的父亲。
  
  生:我眼中出现一位36小时没有吃饭,体力都坚持不住,可他还在挖,挖着挖着,就晕过去了,醒了再接着挖。
  
  生:我眼中出现一位顾不得休息,也不肯吃东西,很坚强的父亲。
  
  生:我眼中出现一位意志坚定,决不放弃的父亲。
  
  生:我眼中出现一位不顾一切,流了血,衣服破了,也不在乎,很有毅力的父亲。
  
  师:对,父亲会抹掉眼角的泪花继续挖,父亲就是在挣扎中挖着,让我们通过朗读再现眼前的父亲。
  
  生: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父亲不断地在痛苦中,疯狂地挖,他挖的哪是废墟啊!他挖的是饱含血泪的情,令人心痛的爱的啊──—
  
  生:配乐齐读12自然段。
  
  师: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父亲这样做?
  
  生:这是一种伟大的父爱力量在支撑着他。

  (教师板书:爱)
  
  生:这是一种超长的力量,凭着他长对孩子说的那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这句最真挚朴实的话。

  (教师示意学生读。)
  
  生:读句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指着刚才提问的同学)你提到“为什么说这对父与子是了不起的?”现在你认为这位父亲是不是了不起?
  
  生:是。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描写父亲的几个自然段,是怎样把父亲的了不起写出来的。
  
  生:学生浏览课文。(学生举手)
  
  师:请你说。
  
  生:课文是通过写父亲的一些语言还有心理活动,把父亲的了不起写出来了。
  
  生:我给他补充,还有父亲的一些动作。
  
  师:他俩结合起来的就具体了,课文就是通过写父亲的语言、外貌、外在表现、包括动作、神态,把父亲的内心世界驯化出来的,体现出父亲的了不起,这是这部分的主要表达特点。
  
  师:我们再看看儿子阿曼达是不是也了不起,找一找,儿子的那些面感动了你?
  
  生:学生自由读13至23自然段。
  
  师:儿子的哪些语段感动了你?
  
  生:我觉得儿子对爸爸的信任,相信爸爸一定会来救他,这让我感动。
  
  师:你从文中哪里看出他非常相信爸爸会来救他?请你读一读。
  
  生:“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生:我觉得阿曼达七岁,比我们还要小,就能凭着父亲的这句话,安慰同学们,告诉大家不害怕这种精神很令我感动的。
  
  生:(另一个同学站起来补充)我从“只要”“一定”看出他对父亲的非常的信任。
  
  师:你抓住了这两个词语来谈的。对,我们读书就应该细细地品味语言文字,不要放过每一个词语。
  
  师:从这段话中你有了怎样的感受?
  
  生:儿子才只有七岁,但他能安慰大家,并坚定地告诉同学们,爸爸一定会来救我和大家的,一定不会抛弃我们不管的。儿子有信心,因为儿子也时刻记着爸爸对他说的话:“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真的见到了爸爸,儿子是多么兴奋呀!
  
  师:大家带上坚定和兴奋的心情一起读(学生齐读16自然段)。
  
  师:阿曼达还有让你感动的地方吗?
  
  生:我从13自然段“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这句话有三个感叹号“!”,看出父亲是多么激动啊!
  
  师:你注意到了标点,很有眼力。是呀!挖了38个小时啊,终于要见到儿子了。(教师范读)“是儿子的声音!……”激动吗?
  
  生:激动!
  
  师:太激动了呀!38个小时的疲劳完全消失了!一起读。

  (学生很有感情地朗读。)
  
  生:我从23自然段感受到阿曼达的了不起,他终于要见到了父亲,他却自己不出来,让同学出来,他有着保护同学的意识,对同学们很有责任感。
  
  师:谈得多么深刻,来,给大家读读。

  (学生读23自然段。)
  
  生:老师,我觉得应该带着自豪的语气读,就能读得有感情。
  
  师:对,把自己当成废墟底下的阿曼达,带上自豪的心情,你会读得更有味道,请你试试。

  (学生读23自然段。)
  
  师:有味道了,让我们一起把那种斩钉截铁的语气读出来?

  (齐读。)
  
  师:大家设想一下,刚才有个同学谈到,当时埋在废墟底下的阿曼达也可能害怕,他害怕还是不害怕?请大家讨论一下,可以想象,可以用书上的语言来证明。

  (学生激烈的讨论。)
  
  生:我觉得他不害怕,他一直记得爸爸对他说的话,是爸爸的话在支撑着他,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所以他不害怕。
  
  师:你的观点是不害怕,请你说。
  
  生:我觉得也是不害怕。因为他的父亲可能经常给他讲如果发生一些危险时,不要着急,要想一想该怎么办,要学会镇定?
  
  师:“镇定”这个词用得好,你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想象的。有同意害怕的吗?
  
  生:(刚才发表意见,同意害怕的那个同学)我还是觉得他很害怕,他才7岁,就是大人,在发生地震也会害怕的。
  
  师:同学们,让我们跟随记录片,再亲自看看1994年美国发生地震的一刹那。就在灾难发生的这一刻,忽然楼房晃动起来,身体也跟随着晃动,教学楼象山一样向我们压下来,把我们送进了漆黑的废墟底下,只听见四周是──
  
  生:只听到同学们的残叫声,汇集成一片。
  
  生:只听见爆炸声和楼房的倒塌声,很刺耳。
  
  师:只看见──
  
  生:只看见眼前一片漆黑,剩下什么也看不见。
  
  生:慢慢的还能看见一些倒塌的瓦砾和断裂的石柱子。摸摸身上全是一些碎的石面儿和小石块。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我们已经感受到,废墟底下的阿曼达是那样的了不起!他在废墟底下整整煎熬地等待了38小时啊!在这38小时里他都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用你的心去写,用你的想象去写,把了不起的阿曼达用说手中的笔写出来。也像刚才我们领悟到的表达方法那样,通过写他在废墟里,在黑暗当中的语言、心理、神态、来表现阿曼达的了不起!
  
  (学生写,教师一边巡视,一边请几位写得有代表性的同学。)
  
  师:同学们,停下你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走进阿曼达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一起用心地去倾听他在想什么?他会说什么?
  
  生:阿曼达在废墟底下心想:我一定要坚持住!爸爸一定会来救我的,爸爸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总会和我在一起的,他不会仍掉我不管的。爸爸我在等你!我相信,你一定会来救我的!
  
  师:你写出了阿曼达的心理活动,而且在你的短文中,就用了三个“感叹号”,你不但读懂了,还学会了运用。
  
  生:他对同学们说:“你们不用害怕,我爸爸是个很伟大爸爸,他答应过我,不论发生什么,总会和我在一起。爸爸一定会想办法救我们出去的。”
  
  生:阿曼达在废墟底下等待着、盼望着,他相信爸爸不会离开他,如果爸爸真有危险,别人也会救咱们的,我总相信,我活着,爸爸也一定活着。
  
  师:阿曼达就是凭着对父亲的信心,凭着他牢记牢记父亲说过的那句话(学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7岁的小阿曼达,在废墟底下顽强地等。一直等了三十八小时,几乎是39小时的生死离别啊!现在终于逃出死神的魔掌。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份感动,带着这份惊喜,把他们父子俩个,创造生命奇迹的那一幕,完整地展现给大家,我读父亲的话。你们读阿曼达的话。

  (师生对读13~23)
  
  师:请大家齐读最后一句话。
  
  师:你从哪体会到他们是非常幸福的呢?
  
  生:因为父亲相信儿子,儿子相信父亲,他们心灵相同,终于团聚了。
  
  生:父亲爱着儿子,儿子相信父亲。是爱,让他们幸福着。
  
  师:苦肉终于团聚,父子心灵相通,是亲情让他们幸福,是信守承诺让他们幸福。爱让他们这样幸福,被爱让他们如此幸福。
  
  生:再幸福地读一次: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师: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
  
  生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七岁的阿曼达经历了这样的历程,他一定会更加勇敢,更加坚强,父子俩就是凭着这句话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生再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我们读到这里,回味这个故事的感人至深的一幕,父与子的形象一定在我们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好好想一想,父亲的话语,父亲的一些动作,令你感动的哪一个。请找一找,一会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
  
  生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生读: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生读: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
  
  师:父亲的形象已经刻在我的心中,父亲的这种让人心痛地爱,我们深深地感动。让我们感动的地方还有很多地方,回去以后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还有回去把字词默写一下。如果你们感兴趣的时候老师还有两本书推荐给大家。一本就是父与子另一本是感悟父爱。在我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想起了一本书《感悟父爱》,在序开头的有这样一句话很感人,很有哲理,请大家一起读读: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

  下课。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五上教学实录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文 实录 说课 反思,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七律 长征》教学实录1 -课件 教案 …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1 -课件 教案 论…
    《松鼠》教学实录1 -课件 教案 论文 …
    《松鼠》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新型玻璃》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一…
    《鲸》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鲸》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文 实录…
    《狼牙山五壮士》课堂实录2 -课件 教…
    《难忘的一课》课堂实录 -课件 教案 …
    浓浓爱国情,莘莘学子意──《难忘的…
    《口语交际:“不忘国耻 振兴中华”》…
    《松鼠》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文 实…
    窦桂梅教学实录——《珍珠鸟》 -课件…
    《学会看病》课堂实录 -课件 教案 论…
    窦桂梅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 -课…
    孙双金教学实录——《落花生》第一课…
    窦桂梅《难忘的一课》课堂实录 -课件…
    让学生深而真地感———窦桂梅《圆明…
    窦 桂 梅《七律·长征》课堂实录 -课…
    窦桂梅《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实录…
    父爱如山 母爱似海──《口语交际:…
    于永正——《长相思》教学实录 -课件…
    《泊船瓜洲》课堂实录 -课件 教案 论…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1 -课件 教案 论…
    《梅花魂》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文…
    《桂花雨》课堂实录 -课件 教案 论文…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实录 -课件 教…
    语文课不等于讲课文——评窦桂梅《珍…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2 -课件 教案 论…
    《狼牙山五壮士》课堂实录1 -课件 教…
    《开国大典》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我的长生果》课堂实录与反思 -课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实录1 -课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实录 -课件 教…
    《珍珠鸟》教学实录1 -课件 教案 论文…
    《珍珠鸟》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文…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课件 教…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课件 教…
    《慈母情深》教学实录及点评 -课件 教…
    《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课件 教…
    《慈母情深》教学实录及评析 -课件 教…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课堂实录 -…
    《钓鱼的启示》课堂实录和评析 -课件…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课…
    《小小推销员》课堂实录 -课件 教案 …
    于永正老师《望洞庭》课堂实录 -课件…
    《走遍天下书为侣》课堂实录 -课件 教…
    《窃读记》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文…
    王崧舟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 -…
    靳家彦教学实录——《珍珠鸟》 -课件…
    王崧舟《长相思》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王崧舟《慈母情深》课堂实录 -课件 教…
    《可爱的草塘》支玉恒教学实录 -课件…
    于永正《圆明园的毁灭》 -课件 教案 …
    《落花生》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文…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