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小学 >> 五年级第一学期 >> 语文五年级第一学期教学实录 >> 正文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文 实录 说课 反思

常言说:文无定法,有规可循。为了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这“可循”之“规”,使学生不仅“闻一以知二”还能“闻一以知十”。为此,近些年来,我做了一点儿尝试:即打乱教材的顺序,按文体重新组织单元。教学时,同类文章连续讲。重点评讲具有典型性的一篇或几篇文章,其它篇目与典型篇目对照讲,达到“详讲一篇,通晓一类”的目的。一组文章讲完后,从布局谋篇方面总结出异同点。这样,既易使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又可节约教学时间。

  下面结合教学实际具体说明。

一、按文体重新组织单元安排教材顺序:期初,将教材按文体重新编排单元。如:写人、写事、写活动、状物、写景、书信、诗和古文等


二、同文体文章纵向对比讲

  按典型到一般、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教学。详细讲评一篇或几篇,帮助学生摸索此类文体文章的基本规律,讲其它篇目时,从与详讲篇目对比中找出特殊规律,现以“写人”文章为例加以阐述

  统编九册教材中有写人文章11篇,确定《忆铁人》一文为详讲篇。

  《忆铁人》,记叙了王进喜同志到托儿所错批了一位阿姨后主动认错的事,表现他关心群众,勇于认错,严以律己的精神,不愧是在工作实践中运用马列主义和党的政策的典范。

  讲读时,从布局谋篇方面着重让学生读懂以下四方面:

  1、中心思想:

    歌颂铁人“主动认错、严以律己”的好品质。“写人”文章就是要“就事论人”的思想品质或特点。

  2、选材:

    所选材料是生活中一件极小、极平凡而又很典型的事,从而起到“小中见大”的作用。

  3、材料组织:

    开头有一段概括描写,对铁人一贯关心群众,用行动实践马列主义和党的政策作了总的介绍。然后以到托儿所这件典型事例为主要内容,写他关心群众、严以律己,这件事是按“一天”、“晚上”、“夜很深了”的时间顺序写的,不仅层次清楚,更加体现区区小事竟然使铁人从早到晚思绪万千,无法平静,从而说明铁人对群众的事真是牵肠挂肚、关怀备至。这“点”和“面”的描写融为一体,使铁人的英雄形象更高大、丰满。铁人的一贯表现,会深深地感动读者,典型事例更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由此,使学生懂得文章不管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材料要有内在联系,共同反映一个中心。文章的开头:1965年秋,我搬到铁人房中去住,他已经担任了钻井指挥部的副指挥……”介绍了文章所记叙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特别介绍了铁人的身份是“副指挥”,他身居要职,却对“不上串”的小事也很关心,这对下文主动找托儿所阿姨认错的事作了铺垫。说明他是用行动在执行党的政策。结尾:“熄灯的时候,夜很深了,好一阵子我还听见他在床上辗转反侧”,用事件结束,自然而含蓄地表现了他对自己严格要求的高贵品质。这正是文章的中心所在,与开头“身为副指挥”照应,更说明他不愧是运用马列主义的典范,全篇段段相扣,首尾呼应,中心十分突出。

  4、表现手法:

    抓住人物特点,正面的、细致的描写。其中以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为主,不仅刻出人物的高尚品质,还活生生地再现了人物粗犷、朴实的气质。

    在精读这篇文章的基础上,再读写法与其相似的《一分试验田》。讲读时,引导学生与《忆铁人》一文对比,总结出:

    ⑴ 中心思想也是“就事论人”的思想品质:彭总大公无私,心里只有党和人民。

    ⑵ 选材:

      这件事对于一个领袖人物仍是一件小事,而且很典型。

    ⑶ 材料组织:

      也是先概括介绍主要人物的一贯表现棗彭总一向关心群众生活,大公无私;再具体描写一件典型事例:用“种一分试验田”的故事写彭总对当时大刮“浮夸风”、践踏党的实事求是作风的人进行坚决的斗争。由“面”到“点”地写出彭总不仅关心周围的群众,更关心国家的命运。材料组织上与《忆铁人》不同之处:典型事件的层次是按种试验田的过程丈量、深翻、积肥、收获安排的。由此让学生懂得同文体的文章有可以共同遵循的一般规律,但由于事件有自身的特点,像种试验田是“活动”,要写得条理清楚,按活动过程安排层次更为适宜。因此,尽管是同类文章,也不能一个模式。这就是说,文章虽然“有规可循”,但又“无定法”。所以在读各篇文章时,先读懂内容,再从知识结构上找出“共性”与“个性”。开头,也是开门见山地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人物的身份,结尾也是以事件结束,自然结尾的,语言也很含蓄。彭总说:“一亩地才产了八九百斤,就算我们下的功夫不够,加一倍,亩产两千斤,顶天了!”这段话中之话是对大刮“浮夸风”的人的无情揭露和有力抨击,表现了彭总坚决捍卫党的实事求是作风的高贵品质,暗点了中心。

    ⑷ 表现手法:

      虽然也是正面描写人物,但突出了动作描写,这也说明表现手法要为内容服务。铁人“认错”是需要用“语言”表达,彭总种田自然以“动作”表现。之后,逐一讲评正面描写主要人物和事件的《少年闰土》、《大仓老师》、《金色的鱼钩》等。仍用对照的方法总结出异同点。

      同文体文章,精选一篇,带动一类,有益于学生领会布局谋篇的基本规律。之后,再讲评布局谋篇差异较大的文章进行对比,找出“个性”。

      比如,《兄弟便是朱德》一文,是以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敌人怕朱德和人民爱朱德这一中心的。为什么不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呢?应使学生懂得,正面描写朱德英勇善战、所向无敌是可以的,但复杂的情节,大的作战场面,就不是几百字所能包容的。作者用侧面描写,文字不多,描绘出了敌人闻风丧胆、尸横遍野,足以表现中心,不是更好吗?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属于特定环境写人,因为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自始至终“纹丝不动”,所以无法正面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作者只能通过写自己看到烈火吞噬邱少云时内心万般痛楚,来展现邱少云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此外,本文开头没有直接写主要人物,而是用了三个自然段,交代了战斗任务和描写了环境。讲读时,引导学生前后文对照,看到这大段的铺垫与主要事件和表现人物崇高品质的关系。比如,开头交代了“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结尾处描写邱少云“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再与前文对照,怎能不被邱少云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顽强的毅力以及自我牺牲精神所感动呢。本文开头曾交代一句“我们志愿军准备在黄昏时分发动突然袭击”与结尾处“黄昏时分,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相照应,前面的交代很重要,否则读者就要问:为什么战友们看见烈火吞噬邱少云却见而不救?

      以上两例的讲解,使学生懂得,特定环境写人记事,就要从内容出发,选取适当的布局谋篇的方法去表现中心。

      一组文章讲完后,使学生感受到“文无定法”,却“有规可循”;“有规可循”却又“文无定法”。因为写文章时,无论结构、语言、还是写作方法,都要服务于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教案实录】

三、审题(一、读课文。二、质疑。略):

  师:《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狼牙山”告诉了我们地点:“五壮士”告诉了我们人物。

  师:为什么不叫《狼牙山五战士》?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

  生:“壮士”表示了对五位战士的敬佩之情,对他们很尊敬。

  生:因为他们不是一般的战士,他们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敢于献身,所以他们就是豪杰,是壮士。

  师:说得好!不是一般的战士,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呢?

  生:“壮”就是勇敢的意思。

  师:谁还有补充?一般的勇敢的人能不能称为壮士?要勇敢到什么程度?

  生:一般的勇敢不能称为壮士,勇敢得为了胜利能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才能称为壮士。

  板书:

 
 

勇敢,不怕死。

 

  师:勇敢地献出生命,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壮士。同学们看《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除了告诉我们地点和人,还暗含着什么?看得出来吗?

  生:还暗含着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师:很好!那这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就知道要写五壮士什么高贵品质啊?

  生:从课题上可以看出五壮士勇敢,为人民不怕死。


四、理文章脉络

  师:很好,歌颂了他们的勇敢精神。现在咱们看一看,这篇文章从层次安排上,是不是围绕了五壮士勇敢不怕死写的。现在看提纲(老师指黑板上的提纲)从文章层次的安排上,这篇文章写了几件事?

  生:写了一件事。

  师:一件什么事?

  生:五壮士英勇杀敌的事。

  师:谁再概括一下,这篇文章写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生: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师:就这么一件事。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写的。

  师:哪是发生啊?

  生:“接受任务”是发生。

  师:哪是结果啊?

  生:“跳下悬崖”是结果。

  师:那剩下的三段是什么。

  生(齐答):是“经过”。

  师:题目叫《狼牙山五壮士》,主要写的是五壮士,这五段里哪几段直接写的是五壮士,谁看出来了?

  生:“诱敌上山”、“引上绝路”、“跳下悬崖”这四段是直接写五壮士的。

  师:好!五段里有四段都直接写五壮士,再看这四段里哪段最突出他们是五壮士?

  生:最后一段“跳下悬崖”是直接写五壮士的。

  师:后面一句没说准,应该说四段都是写五壮士的,而“跳下悬崖”这段是最突出他们的勇敢不怕死精神。再问大家剩下三段,联系课文想,有哪几段是写五壮士和敌人面对面斗争的,表现出来勇敢不怕死的精神。

  生:这三段中第二段“引上顶峰”是写五壮士和敌人英勇斗争的经过。

  师:这是一个,还有没有写面对面斗争的?

  生:第一段“诱敌上山”也是写五壮士和敌人面对面英勇斗争的。


五、讲读课文

  师:四段里有三段都突出地写了五壮士勇敢不怕死的精神。现在咱们一段一段地看。第一段没有直接写五壮士勇敢不怕死,为什么要写这段?看看课文,(学生翻开书,看课文)第一段有没有用呢?

  生:有用,第一段是作为介绍情况的一个开头。

  师:介绍情况的开头,干嘛要写日寇“集中兵力”,“大举进犯”,把日寇的猖狂劲儿写出来呢?

  生:写了这些更能突出五壮士的勇敢不怕死,面临这么多的敌人一点儿也不害怕。

  师:好,还有补充的吗?

  生:敌人“大举进犯”,和六班英勇歼敌是对比写的。敌人“大举进犯”是说敌人人数非多,六班只有五个人,说明五壮士是勇敢不怕死的。

  师:很好,敌人数以千计,反动气焰非常嚣张,我们就五个人,他们最后是……

  生(齐答):以少胜多。

  师:对!更能突出他们是壮士,所以这段非常重要,不是没用的。现在大家来看第二段“诱敌上山”一共分几个小层?

  生:第二段分三层,第一层从“为了拖住敌人”到“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这层说的是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第二层从“他们利用险要地形”到“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这层是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第三层从“战斗进行很久”一直到“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这是写五壮士消灭了很多敌人。

  师:很好。这三层,有几层是直接写五壮士的?

  生:有两层是直接写五壮士的。

  师:哪两层?

  生:第一层和第二层。

  师:好,这两层是直接写他们什么,表现出一种什么精神?

  生:这两层直接写五壮士怎样把敌人引上山,怎么歼灭敌人。

  师:再说得明确点儿。

  生:写五壮士英勇杀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表现了五位壮士勇敢不怕死的精神。

  师:对,这两层是写五壮士英勇杀敌,表现他们不怕死的精神,可以概括成:

  板书:

 
 

英勇杀敌。

 

  第三层没正面写五壮士怎么英勇杀敌,这层有用没用?

  生:有用,因为第三层写敌人死得很多,说明五壮士非常顽强勇敢。

  生:我也认为这层有用。因为这层说敌人死的特别多,横七竖八的,都数不过来了。这说明五壮士英勇顽强,杀了无数敌人,更能说明他们是英雄。

  师:很好,第三层实际上就是他们英勇杀敌的结果,更突出他们的勇敢精神。那前两层都写英勇杀敌,写法一样不一样?看书!(学生认真看书。)既然都写英勇杀敌,为什么写两层呢?写法哪儿不一样?

  生:第一层写他们英勇杀敌,是概括写,是写他们怎样把敌人引上狼牙山。而第二层写他们英勇杀敌,是具体地描写他们每一个人怎么样打敌人。第二层写他们对敌人刻骨仇恨,狠狠地打敌人。

  师:很好,她刚才说了第一层怎么写的?

  生(齐答):概括地写集体。

  师:第二层是具体地写了每一个人。那么,哪一层最能突出他们是五壮士呢?

  生:第二层。

  师:现在咱们就来看第二层。第二层共几句话?看书!(学生看课文。)每句话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第二层一共五句话,第一句是“他们利用险要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这句话是概括地说他们狠狠地打敌人。第二句“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从这开始是具体地写每个战士英勇杀敌。

  师:好,她说第一句是属于概括地写这五个人英勇杀敌,然后分述每个人怎么样勇敢杀敌人的。前面是总述,后面是分述,很清楚的。后面分别写五壮士的四个句子都描写了五壮士的什么?第一句写班长什么?第二句写副班长什么?第三句写宋学义什么?第四句写两个小战士什么?用什么方法写出来的?平时咱们常讲:描写人物用各式各样的方法,看看用了什么方法?谁看出来了?

  师:我找同学读一句说一句,是描写人物的什么?是语言?心情?还是动作?神态?读一句分析一句。

  生:“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这句主要描写班长的动作,说明班长……

  师:主要描写动作?谁有不同意见。

  生:描写班长马宝玉的神态。

  师:神态,哪点儿是神态?你说!

  生:从“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的“沉着”表现了他非常镇静,不慌张。

  师:很好,坐下。第二句谁分析一下?

  生:“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这句是写副班长葛振林的动作和语言。

  师:语言在哪儿。

  生:没有语言。

  师:别的同学再说。

  生:描写了副班长葛振林的心情。

  师:是动作为主还是心情为主。

  生:我同意的意见,写心情多。

  师:什么样的心情?你说!

  生:“……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这儿细致地描写了副班长葛振林愤怒的心情。

  师:第三句写什么?

  生:“战士宋学义掷一颗手榴弹就把胳膊抡一圈儿……”写了他的动作。

  师:很好,坐下。第四句呢?

  生:“胡德林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这句写的是表情和动作。

  师:表情为主还是动作为主?

  生:以表情为主。

  师:这四句话有的描写表情,有的描写动作,有的描写心情。通过这些描写,你能不能看出五壮士心里想什么?

  生:他们想一定要把敌人死死地拖住在狼牙山上,拖不住敌人,大部队就要受到很大的威胁。

  生:五壮士想的是一定要狠狠打击敌人,掩护好主力部队和人民群众。

  师:好。

  生:五壮士这时候想的是:要把敌人死死地牵制在狼牙山上,不能让他们乱动一步,好给大部队创造转移的时间。

  生:这时五壮士想的是:把敌人多杀几个,好拖延时间,让大部队安全转移。

  师:五壮士这时候一心想消灭敌人,充满了对敌人的什么?

  生(齐答):仇恨!

  师:那我们读这段时,应该读出五壮士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应该读出五壮士对敌人刻骨仇恨的心情。

  师:把这四句读一读,读出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来。

  生:“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满腔怒火。”

  师:应该是“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我找四个同学一人读一句,看谁能够把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读出来。

  (生读这四句。)

  师:好。这一段大家读得还比较好。咱们现在看看第三段写的是什么?

  生:(齐答):引上绝路。

  师:什么叫“绝路”?

  生:就是死路。

  师:绝路就是死路。第一段写五壮士的句子有几句?

  (学生看课文。)

  生:“走哪一条路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师:她找得很好。这里一共写了两句话,一句写了谁?

  生(齐答):班长。

  师:一句写的班长,另一句写那四个战士。写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这个“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

  生:形容说话时态度特别果断。

  师:那是这个词的意思,在这儿为什么要用“斩钉截铁”地说呢?

  生:这就说明班长的话非常坚决、果断,不是犹犹豫豫地说的。

  师:是指在什么面前毫不犹豫?

  生:面临着死亡的情况下毫不犹豫。

  师:怎么知道面临着死亡?

  生:因为课文说了“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绝路就是死路,他们明知道走这条路是死路,走上去就下不来了,可是他们还是“斩钉截铁”地说,表现他们勇敢不怕死。

  师:勇敢不怕死。好,是指在生与死的面前,选择哪一条路?班长丝毫不犹豫,这是一种不怕死的精神。那四个战士怎么不一个一个写啊?

  生:因为那四个战士跟班长想的是一样的,他们都是想把敌人引上绝路,并且决不能暴露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的方向。

  师:从哪儿看出想的一样。

  生:“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从这句可以看出战士们和班长想的一样,因为课文里说了“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和班长一样,毫不犹豫地把敌人引上绝路。

  师:“热血沸腾”,这说明其他四个战士也怎么样?

  生:情绪激昂。

  师:情绪激昂想干嘛?

  生:想和班长一起为了祖国献身。

  师:好,跟班长想在一起,行动一致吗?

  生(齐答):一致!

  师:哪个词说明一致?

  生:“紧跟在班长后面”的“跟”。

  师:光用一个“跟”,其实这话也通,你们看课文,我念念“战士们热血沸腾,跟在班长后面。”可以吗?

  生(齐答):可以!

  师:可是文章不用“跟”,而用……

  生(齐答):“紧跟”。

  师:为什么要加一个“紧”字呢?你说!

  生:加一个“紧”字,更说明其他四个战士心里想的和班长想的是一样的。

  师:他们想的一样,面临牺牲,他们准备什么?

  生:他们都想把敌人引上绝路,掩护人民群众。

  师:那自己呢?做了什么准备?

  生:准备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师:他们已经准备献身。

  板书:

 
 

准备献身。

 

  谁把描写五壮士准备献身的英勇气概读出来?

  生:“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把敌人引上绝路。”

  师:很好,坐下。那个“走”字应该怎样读?

  生(齐答):重!

  师:读得重,那个感叹号,表示什么?你说。

  生:非常宏亮,非常重!

  师:那是读法,表达什么感情?

  生:非常果断,非常坚决。

  师:谁为读?

  生:“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师:谁再读一遍。

  生:“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向莲花瓣走去。”

  师:很好,这一段写班长的语言就一个字,写五壮士的行动的词就一个“紧跟”。虽然描写得很少,一个字一个词,把五壮士那种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写出来了。读的时候要感情充沛。谁能再读一遍。


【点评】

  近几年来,张光瑛老师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进行了些探索、研究。她改变了过去孤立地一篇篇讲解课文的做法,从不同文体文章的特点出发,进行归类比较,帮助学生认识同一类课文的共性与个性,引导学生探索作者在布局谋篇方面的基本规律,以达到“详讲一篇,通晓一类”的目的。这样教给学生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既减轻了过重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说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我想张老师的教学是符合叶老所谈的精神的,是可取的。

  张老师是从文体知识入手,教学生布局谋篇的基本规律的,但她并非只注重文章的表现形式,她认为“无论结构、语言还是写作方法,都要服务于内容和中心思想。”因此,在教学中,她注意正确处理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的关系,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整体出发,理清脉络,把握作者的思路,从语言入手,理解内容,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为什么这样表达。如讲《狼牙山五壮士》第三段时,老师先让学生读课文,找出哪几句是直接描写五壮士的?(学生回答有两句话:一句写班长,一句写另四个战士)老师提问: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这个“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让学生体会到班长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态度果断、毫不犹豫,决心牺牲自己,掩护人民)再问:那四个战士怎么不一个一个写啊?(学生回答:因为他们与班长的想法一致,决心把敌人引上绝路)接着问:从哪儿可以看出四个战士与班长想法一致?(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最后老师又问:为什么不用“跟”,而用“紧跟”?(同学回答:这说明他们心里想的和班长想的完全一样,决心为人民献身)这时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只用了一个“走”,一个“紧跟”就把五壮士那种为人民勇于献身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展现出来,可见一字一词的运用都是经过作者认真思考才写上去的。这样,不仅做到了语言教育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还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从读学写,把读和写紧密结合起来。

  张老师“从文体知识结构入手,教学生布局谋篇基本规律”的尝试,初步取得了成果。它有利于把握规律,提高自学能力;有利于减轻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在比较中鉴别,帮学生加深理解;有利于从读学写,读写紧密结合。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五上教学实录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文 实录 说课 反思,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七律 长征》教学实录1 -课件 教案 …
    《开国大典》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
    《松鼠》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文 实…
    《松鼠》教学实录1 -课件 教案 论文 …
    《松鼠》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新型玻璃》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鲸》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文 实录…
    父爱如山 母爱似海──《口语交际:…
    《桂花雨》课堂实录 -课件 教案 论文…
    《狼牙山五壮士》课堂实录2 -课件 教…
    《难忘的一课》课堂实录 -课件 教案 …
    浓浓爱国情,莘莘学子意──《难忘的…
    《口语交际:“不忘国耻 振兴中华”》…
    《鲸》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
    窦桂梅《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实录…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实录 -课件 教…
    《学会看病》课堂实录 -课件 教案 论…
    窦桂梅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 -课…
    孙双金教学实录——《落花生》第一课…
    窦桂梅《难忘的一课》课堂实录 -课件…
    窦 桂 梅《七律·长征》课堂实录 -课…
    语文课不等于讲课文——评窦桂梅《珍…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一…
    窦桂梅教学实录——《珍珠鸟》 -课件…
    于永正——《长相思》教学实录 -课件…
    《泊船瓜洲》课堂实录 -课件 教案 论…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1 -课件 教案 论…
    《梅花魂》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文…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2 -课件 教案 论…
    让学生深而真地感———窦桂梅《圆明…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1 -课件 教案 论…
    《狼牙山五壮士》课堂实录1 -课件 教…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
    《慈母情深》教学实录及评析 -课件 教…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我的长生果》课堂实录与反思 -课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实录1 -课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实录 -课件 教…
    《珍珠鸟》教学实录1 -课件 教案 论文…
    《珍珠鸟》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文…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课件 教…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课件 教…
    《慈母情深》教学实录及点评 -课件 教…
    《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课件 教…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课堂实录 -…
    《钓鱼的启示》课堂实录和评析 -课件…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课…
    《小小推销员》课堂实录 -课件 教案 …
    于永正老师《望洞庭》课堂实录 -课件…
    《走遍天下书为侣》课堂实录 -课件 教…
    《窃读记》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文…
    王崧舟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 -…
    靳家彦教学实录——《珍珠鸟》 -课件…
    王崧舟《长相思》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王崧舟《慈母情深》课堂实录 -课件 教…
    《可爱的草塘》支玉恒教学实录 -课件…
    于永正《圆明园的毁灭》 -课件 教案 …
    《落花生》教学实录 -课件 教案 论文…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