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初中 >> 九年级第一学期 >> 语文九年级第一学期单元考试 >> 正文

 

内江市2009—2010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简要分析

内江市2009—2010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

             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简要分析

         本套试卷共计三个大题,29个小题。其中第一大题为积累运用,有9个小题,共计28分;第二大题为阅读理解,有19个小题,共计42分;第三大题为作文,计50分。

    第一大题题型及涉及的知识点为:1、拼音(错的拼音为“塞”、“贮”、“给”涉及到多音字,而九年级的生字几乎没有涉及,另涉及到“憎”)。

    2、词语(关联词,语句选自《伟大的悲剧》最后一段“虽然……但是……高贵。”)。

    3、短语涉及到主谓短语充当宾语的情况。——这是个风向标,提示我们一定要强调语法的重要性。

    4、语文综合性学习(却与本册的综合性学习无关,是“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元夕玉烛千门乐,宵月花灯万户明”;“白发拄杖登高山,老夫聊发少年狂”)。

    5、仿写(用例句仿用比喻“欣赏是一缕春风,染绿荒芜的山岗。”

    6、分析广告妙语:“夏天的‘凉’友,冬日的‘火’伴。(空调广告词”;”平时一滴水,难时太平洋。(太平洋保险广告)——抓住修辞手法及内容、效果即可。

    7、修改病句“成绩优异时,对于青春女孩会一脸笑意;成绩下降时,对于青春女孩会自我安慰”;变换句式“面对中考,认真思考过努力拼搏过的青春女孩坚信成功总有一天会向她招手。”改成几个短句。

    8、阅读古典文学的态度:读完《水浒传》,我认为该作品值得肯定的是——————;应该摒弃的是——————。

    9、默写或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分别是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将士们出征前的壮行场面的句子;李清照在《武陵春》运用比喻和夸张写愁思重重的句子;毛泽东的《沁园春.春》中起到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句子;陆游曾称赞诸葛亮出师表》的名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的后一句。

    第二大题为阅读理解,有19个小题,四段文字。

    (一)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10-12题。(6分)

    10、这首词用一个字“    ”贯穿始终,属宋词     派的典范词篇之一。——考查词的派别

    11、词的内容,上片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片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考查内容。

    12“持节云中,何时遣冯唐?”一句该怎样理解?—— 考查关键句。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3-19题。(13分)

     13、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夙夜忧叹(早晚)B、深入不毛(不长的地方)

     C、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D、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要注意两个效的不同含义及用法。

     15、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恐\托付不效B、深追先帝\遗诏C、臣\不胜受恩感激D、进尽\忠言

    16、“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

                  《哀溺文序》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者乎?于是作《哀溺》。

   17.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2分)
   ①水甚 (涨)           ②乘小船湘水(断绝)
   ③今何为(落后)        ④益  (疲惫)

   1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①其一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身且死,何以货为?

   19.题目中的“哀溺”是什么意思?“哀”的原因是什么?清简要回答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4题。(13分)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    赵丽宏

   果然,你喜欢那几株腊梅了,我的来自南方的朋友。

   你的钦羡的目光久久停留在我的书桌上,停留在那几株刚刚开始吐苞的腊梅上。你在惊异:那些看上去瘦削干枯的枝头,何以竟结满密匝匝的花骨朵儿?那些看上去透明的、娇弱无力的淡黄色小花,何以竟吐出如此高雅的清香?那清香不是静止的,它无声无息地在飞,在飘,在流动,像是有一位神奇的诗人,正幽幽地吟哦着一首无形无韵然而无比优美的诗。腊梅的清香弥漫在屋子里,使我小小的天地充满了春的气息,尽管窗外还是寒风呼啸、滴水成冰。我们都深深地陶醉在腊梅的风韵和幽香之中。

   你久久凝视着腊梅,突然扑哧一声笑起来。

   假如下一辈子要变成一种植物的话,我想做一株腊梅。你呢?

   你说着笑着就走了,却留给我一阵好想。假如,你真的变成一株腊梅,那会怎么样呢?

   我默默地凝视着书桌上几株腊梅,它们仿佛也在默默地看我。如果那流动的清香是它们的语言的话,那它们也许是在回答我了。

   好,让我试着来翻译它们的语言,你听着——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假如你乐意成为我们家族中的一员,那么你必须坚忍,必须顽强,必须敢于用赤裸裸的躯体去抗衡暴风雪。你能么?

   当北风在空旷寂寥的大地上呼啸肆虐,冰雪冷酷无情地封冻了一切扎根于泥土的植物,当无数生命用消极的冬眠躲避严寒的时候,你却应该清醒着,应该毫无畏惧地伸展出光秃秃的枝干,并且要把毕生的心血都凝聚在这些光秃秃的枝干上,凝结成无数个小小的蓓蕾,一任寒风把它们摇撼,一任严霜把它们包裹,一任飞雪把它们覆盖……没有一星半瓣绿叶为你遮挡风寒!你能忍受这种煎熬么?也许,任何欢乐和美都源自痛苦,都经历了殊死的拼搏,但是世人未必都懂得这个道理。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你必须具备牺牲精神,必须毫无怨言地奉献出你的心血和生命的结晶。你能么?

   当你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迎着风雪开放出你的小小的花朵,你一定无比珍惜这些美丽的生命之花。然而灾祸常常因此而来。为了在万物肃杀时你的一枝独秀的花朵,为了你的预报春天信息的清香,人们的刀斧和钢剪将会无情地落到你的身上,你能承受这种牺牲么?也许,当你带着刀剪的创痕进入人类的厅堂,在一只雪白的瓷瓶或者一只透明的玻璃瓶里默默完成你生命的最后乐章时,你会生出无穷的哀怨,尽管有许多人微笑着欣赏你,发出一声又一声由衷的赞叹。如果人们告诉你:奉献和给予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你是不是同意呢?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你必须忍受寂寞,必须习惯于长久地被人们淡忘冷落。你能么?

   请记住,在你的一生中,只有结蕾开花的那些日子你才被世界注目。即便是花儿盛开之时,你也是孤零零的,没有别的什么花卉愿意和你一起开放,甚至没有一簇绿叶陪伴你。好花须得绿叶扶,这样的格言与你毫不相干。当冰雪消融,当温暖的春风吹绿了世界,当万紫千红的花朵被水灵灵的绿叶扶衬着竟相开放,你的花儿早已谢落殆尽。这时候,人们便忘记了你,春之圆舞曲是不会为你奏响的。

   假如你问我:那么,你们何必要开花呢?

   我要这样回答你:我们开花,决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献媚,只是为了向世界展现我们的风骨和气节,展现我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当然,我们的傲骨里也蕴藏着温柔的谦逊,我们的沉默中也饱含着浓烈的热情。这一切,人们未必理解。你呢?

   我把做一株腊梅的幸与不幸、欢乐与痛苦都告诉你了。现在,请你告诉我,你,还想不想做一株腊梅?

   哦,我的南方的朋友,我把腊梅向我透露的一切,都写在这里了。当你在和煦的暖风里读着它们,不知道你还会不会以留恋的心情,想起我书桌上那几株腊梅。此刻,北风正在敲打着我的窗户,而我的那几株腊梅,依然在那里默默地绽蕾,默默地吐着清幽的芬芳……

   20.作者所阐述的腊梅开花的原因是什么?(3)

   21.文章倒数第二段写道,“我把做一株腊梅的幸与不幸、欢乐与痛苦都告诉你了。现在,请你告诉我,你,还想不想做一株腊梅?”请你根据全文内容,写出腊梅的“幸”与“不幸”(2)

答:                                                                   

    22.作者在文中所赞美的腊梅,具备怎样的精神和品质(3分)                                                             

    23.文章的最后写道,“此刻,北风正在敲打着我的窗户,而我的那几株腊梅,依然在那里默默地绽蕾,默默地吐着清幽的芬芳……”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

    24、读完全文,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旨。(3)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4题。(10分)

      给人生加个意义
    那是一所很有名望的大学。从我的演讲一开始就不断地有纸条递上来。纸条上提得最多的问题是——“人生有什么意义?请你务必说真话,  因为我们已经听过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话了。”
    我念完这个纸条以后台下响起了掌声。我说你们今天提出这个问题很好,我会讲真话。我在西藏阿里的雪山之上,面对着浩瀚的苍穹和壁立的冰川,如同一个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反复地思索过这个问题。我相信,一个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是会无数次地叩问自己——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样的意义?
    我想了无数个晚上和白天,终于得到了一个答案。今天,在这里,我将非常负责地对大家说,我思索的结果是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句话说完,全场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如同旷野。但是,紧接着就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那是我在演讲中获得的最热烈的掌声。在以前,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暴风雨般的掌声”这种话,觉得那只是一个拙劣的比喻。但这一次,我相信了。我赶快用手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但掌声还是绵延了若干时间。
    我说,大家先不要忙着给我鼓掌,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这不错,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确立一个意义!
    是的,关于人生意义的讨论,充斥在我们的周围。很多说法,由于熟悉和重复,  已让我们——从熟视无睹滑到了厌烦。可是,这不是问题的真谛。真谛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意义,无论它多么正确,如果它不曾进入你的心理结构,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比如我们从小就被家长灌输过人生意义的答案。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谆谆告诫的老师和各种类型的教育,也都不断地向我们批发人生意义的补充版。但是有多少人把这种外在的框架,当成了自己的标杆、并为之下定了奋斗终身的决心?
     那一天结束讲演之后,我听到有同学说,他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听到一个活生生的中年人亲口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
其实,不单是中国的年轻人在目标这个问题工漂浮不定,就是在美国的著名学府哈佛大学,有很多人在青年时代也大都未确立自己的目标。我看到一则材料,说某年哈佛的毕业生临出校门的时候,校方为他们做了一个有关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足27%的人完全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近期目标,只有3%的人有着清晰长远的目标。25年过去了,那3%的人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坚韧努力,成了社会的精英,而其余的人,成就要相差很多。

    2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26.作者为什么认为“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2分) 
                                                                                
                                                                               227.文中结尾列举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分) 
                                                                               28.请简要阐述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然后举例并作简要分析。(4分
以上试题来自2005届黄冈市中考试题                                                                           
 三、作文(50分)

29、阅读下面的材料,案要求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泰戈尔说:“因为经历,所以懂得。”经历是人生的必然,经历是人生的财富。经历能催熟你的心智,经理能滋养你的生命。阅尽千山万水,尝遍酸甜苦辣。行走在路上,这便是人生。
请以“经历”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自拟题目,文体自选,自定立意;2、不少于600字。

   做这个简要分析,不是挑刺,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作为基层的乡镇语文教师,没有出题权,但还是想分析分析这些题的来源。生字、关联词、语文综合性学习、仿写、欣赏广告词拿来测试7、8、9年级均可,而九年级第一学期的特点体现太少,除了《出师表》;现代文,书本上的根本没有,看来“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确要贯穿于教与学的始终,但试题也应与每个单元的单元提示中的“三维”目标对应。否则,这语文教与考剥离太多。这也难怪人家大学自主考试不考语文,这也难怪张家界的乾坤柱要改为阿凡达哈利路亚山……出题的语文老师都不按照教材要求走,还有什么办法要求别的呢?

    不过,今年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还较理想,人平分78.6(总分120分),在片区第4名。学生中最高分112分,全区单科第一名。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语文九年级第一学期单元考试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内江市2009—2010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简要分析,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