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秋语教学反思
片段:
师:11月正是南京秋高气爽的季节。在今天我们要进入一个新的主题单元——秋语。谁来解释一下这个语字?
生:秋天说的话,秋天的暗示……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个语字就是说话,在这里引申为表达的含义,老师认为这个表达对我们也有两层含义。第一是秋天把她的秋意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给我们看;第二是我们今天要怎样用手中的紫砂泥来表达我们对秋天的理解。
下面我们就来进入第一个环节——讨论一下秋天是如何展示她的魅力的。
生:成熟是秋天的象征……,瓜果成熟了,比如石榴、桔子、柿子、苹果、山楂、甘蔗、梨……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秋天向人们展示了她成熟的魅力。通过各种瓜果、种子以及农作物(如水稻)的成熟来让我们体会到成熟与收获。现在的我们即将毕业离开母校,这个时候不正是我们收获的季节吗?
其实,秋天还以她独特的景色来表达秋意。南京有一句老话,叫做“春游牛首,秋游栖霞”。说得就是秋天南京秋意最浓的地方就是栖霞山。我想很多人都去过吧。来说说栖霞的秋意如何?
生:枫叶红了、秋风落叶、栖霞寺晨钟暮鼓、千佛岩的沧桑历史……
师:上周我们秋游到了莫愁湖,临走时,在南大门不知道同学们留意了没有,那里展现的是另一番秋天的景象。
生:……荷塘……
师:正是暮秋残荷。夏天的荷塘是最令人赏心悦目印象深刻的,但秋天又是另外一番光景了,谁来说说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生:荷花——干瘪的莲蓬,荷叶开始有枯萎的迹象,水更加清澈,透出丝丝凉意……
师:是啊,同学们对生活的观察是如此细致,真令老师佩服。
…………
反思:
这是我校的校本课程六年级泥塑部分的一个主题单元的起始课片段。我认识到,我们学习泥塑不是要把孩子都变成艺人、工匠或者工艺大师。其实通过课程让学生走出繁重的课业负担,走进生活贴近生活,去发现美,提高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才是这门课的主要目的。
除了美育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主题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方面的知识,学生在课前准备时可以利用互联网等工具去了解与本主题相关的一切知识,通过课堂交流又互相吸取了知识得到了1+1>2的效果。
“教是为了不教”,在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更看重的应该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包括各种学习工具的运用,而不是具体的知识。人类的知识宝库增长速度越来越快,要想学很多知识,往“百科全书”方向发展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谓术业有专攻,每个人也各自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专长,发展学生个性也是我们的教育目的之一。如果我们可以研究一下历史上那些大师,你就会发现其传记描述他们的“缺点”时大多描述了他们的“偏门”——不把主要精力平均分配在当时人们认为很重要的“主科”上,而且有些人的主科成绩甚至一塌糊涂,比如华罗庚、比如钱钟书、爱迪生……
所以我认为不仅仅是我教的这门看似无关紧要的课程(相对于比较功利的主科),就算是语数外也不能强行对学生提出相对整齐划一的标准(窃以为现在地方上给老师学生定的标准都比较高,而实际上并不那么符合课程标准和大纲要求、不那么符合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化需求)。按照这些条条框框如果能教出像上面提到的那些大师来就奇怪了!:)
最后,其实“小学科”如果教好了,学生从中得到的不见得会比语数外少。我们应该分清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区别,理解其意义和互相转化的关系,因而不可以随便对待某一门课程、随意处理某一节教学内容。应该说每门课程的设置都有其必然性和重要意义,奉劝那些功利的主科老师,不要用孩子发展其他能力的时间来解决你教学上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