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既将前后的课文连接起来,又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资料袋”。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各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方格里,这些字一般安排在精读课文后。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一、四、五、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求认识的字。 每个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分别在八个语文园地中交叉安排两次。
二、教材的特点
(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本册教材在继承前四册教材“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思想中又有创新,从导语到课例、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都紧密围绕本单元专题而展开,教材的整合性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从本册开始,每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内容。导语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导语还布置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任务,为课文和语文园地的学习做好准备。每组导语都配有表现专题内容的背景图,用直观的方式更形象地揭示专题。 2.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用一段流畅的文字,很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 3、联系单元专题,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二)结合专题安排“综合性学习”,落实课程标准
“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重的一个内容,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如课标所指出的那样,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其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特点,更能在发展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 (三)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改进课文的导学系统。 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改进课后练习的设计。 课后练习,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或用举例的方式,鼓励大家讨论、交流。与低年级教材“我会读”“我会写” 的设计思想一脉相承,结合中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本册教材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改变了过去以布置、要求的语气提出思考练习内容的叙述方式,采用了以激励的口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其中,有的是以“我能……”“我要……”的方式引领学生展示学习的成果。有的是以“我们来讨论讨论……”“我们来交流交流……”这样一些富有激情的话语引导大家合作学习。有的用富有活力和个性的儿童化语言,激励学生认真朗读课文。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本册教材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且较好地体现了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的思想。一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二是教材之后列出词语表,体现对积累词语的重视。三是加强了朗读、背诵训练,而且增加了自由度。 4.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安排适量的“小练笔”。 随着学生会认、会写的字的增多,学生写话的愿望日益增强。顺应学生心理发展的这一特点,本册在二、四、六、八单元分别安排了的四次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练笔的机会。 “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注意运用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法和写作方法,但不要拔高要求,不要把它当作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来对待。 (四)改进“语文园地”的形式,丰富“语文园地”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体现整合,加强“口语交际”和“习作”,本册教材把“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板块提前。并增设“趣味语文”“成语故事”两个栏目,语文园地中的内容依次为:“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板块,由以前的“展示台”“宽带网”变为“展示台”“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这四项交叉安排,使语文园地的内容更丰富、更有趣。 5.丰富语文园地的内容和形式,增设“趣味语文”“成语故事”两个栏目。
三、学习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四、课题名称:专题研读
(一)课题研究目标:
分层次指导学生朗读学习课文和课外读物,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朗读感悟能力。积累好词佳句、精彩段落与课外知识。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好习惯,训练他们的写作能力,促进习作水平的提高。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课题研究措施:
1、确定好三年级上册重点研读的课文、三年级上册一般阅读的课文和三年级上册学生自读的课文。
三年级上册重点研读的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陶罐和铁罐》、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
三年级上册一般阅读的课文:《槐乡的孩子》、《我不能失信》、《听听,秋天的雨》、《找骆驼》、《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东方之珠”》、《狮子和鹿》、《好汉查理》。
三年级上册学生自读的课文:《不懂就要问》、《做风车的故事》、《五花山》、《六个矮儿子》、《神笔马良》、《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喜爱音乐的白鲸》、《信箱》。
2、重点推荐学生阅读一些课外书,有:
《落满霞光的竹林》、《红蕾》、《中国少年儿童》、《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
(三)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1、建立“专题研读”课题研究学生资料记录册《足迹》。
2、在《足迹》上记录课文和课外书的阅读情况。
3、在《足迹》上摘抄重点研读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
4、练习续写重点研读的课文。
5、定期写读书笔记,写清书名、作者、页数、大体内容、好词、佳句、精彩段落、收获与感受。
6、阅读了好文章,仿照练习写习作。
7、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8、开展“综合性学习”,围绕与课文相关的主题,让学生搜集资料,增长课外知识,并将小组研究的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用填表格、绘画、办手抄报等方式记录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