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黎和会说中国外交
作者:罗金永 来源:天津教研叙事群
在人教社高中历史选修教材之(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巴黎和会》这节教材,以浓重的笔墨反映了<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即更多地突出了各国之间的矛盾,把巴黎和会只是当作战争的继续。其实,不应忽视巴黎和会上各国的相互制约与妥协,展开了不同于战争性质的外交攻势,开创了世界史上近代外交的先河。
外交是什么?外交是和平处理国家关系的科学、艺术和技巧。成功外交就是在能保持自身安全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得寸进尺”,给对方以最大压制,为本国获得最大的国家利益。外交是为了谋取利益,不是为了关系谋取关系。谋取关系是手段,谋取利益才是目的。
弱国绝非无外交,满清政府后期签署的一些不平等条约有些就是由于缺乏外交技巧导致的。特别是中法战争清政府在战场的胜利,却在谈判桌上失利。成为“不胜而胜,不败而败”的外交噩梦。反过来,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由于左宗棠的积极备战和曾纪泽的据理力争,沙俄不得不重修条约,中国收回了沙俄强占 10 年之久的伊犁大部分地区。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即使在亡国之时,如果运用正确的外交手段,依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国家损失。外交智慧与技巧绝非专属于强国,国弱也不能束缚外交的能量。
在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代表顾维钧以“中国人不能放弃山东”如同“基督教徒不能放弃耶路撒冷”打动了各国代表的心。在辩论中,顾维钧不用发言稿,出口成章,英语流利、用词准确、慷慨陈词,从历史、人文等诸方面阐明中国必须收回山东的严正立场,驳得日本代表理屈词穷,不仅暂时保住了山东,同时也奠定了中国在国际外交界的地位。
据有关资料显示,英、法、美三国关于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秘密议案,本没有中国代表出席,但却从中探得消息,顾维钧等人火速将这一消息传到国内,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五四运动随即爆发,在国内强大的呼声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以“借内力促外交”的策略,实现了拒签和约的结果,开创了近代中国外交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