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摘】《陈伯达最后口述回忆》
|
摘。他和周恩来争论的很厉害,僵持不 下。陆定一当时是中宣部长,主管这方面的 事情,中央尊重他的意见,就把这件事放到 一边去了。”(《陈》页225-226) 陈晓农就陆定一此事写道:“胡乔木说过:‘ 历史是不能删改的’。陆定一率先反对周恩 来、陈毅为知识分子摘掉资产阶级的帽子, 是一件事关中共中央政策走向的重要历史 事实。其后,毛泽东从犹豫不决转变为完 全接受了陆定一的观点,并对陆定一的观 点加以发展,形成了中共中央在相当长的 历史时期内对知识分子的左’的政策。而 陆定一本人,也因促成这一政策中的作用, 于1964年为加强无产阶级在文化领域 的领导权而兼任文化部长,取代被认定是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的茅盾同志。这种 状况为期不长,1965年,发生了陆定 一夫人严慰冰写匿名信骂林彪全家的事件, 陆定一受此事株连,被中共中央决定立案 调查,随后被撤销了所有的职务。”( 《陈》页228)不管陈晓农的论断是否 正确,以上一段史实上却有一些时间上的 误差。陆定一担任文化部长的准确时间是 1965年1月,被立案审查是在1966 年5月,两者时间上都比陈晓农所言向后 推移一年。 5.陈伯达与薄一波:谁是叛徒 1970年庐山九届二中全会后,陈伯达被 指为“国民党反共分子、托派、叛徒、特务”。 在口述回忆中,陈伯达对这一连串罪名一一 加以驳斥。有关“叛徒”的罪名,陈晓农写道 :“当代中国的政治要人薄一波在近年所写 的回忆录说,他在出狱到达延安之后,曾经 向刘少奇揭发了陈伯达‘叛变出狱’的问题, 可刘少奇却回答说:‘他(指陈伯达)当个 秘书还可以吧’。“按照薄一波的回忆录, 刘少奇成了包庇陈伯达的包庇犯。因为刘 少奇不仅不将陈伯达开除出党,反而认为 他可以担当中央主席毛泽东的秘书。人所 共知,中央主席的秘书是一个直接接触党 的核心机密的重要职务。中共对于叛徒一 向有极严格的纪律处置。刘少奇既然接到 了薄一波的揭发,却不按照党的纪律规定 开除陈伯达的党籍,还要安排他当毛泽东 的秘书,而薄一波作为中共七大的代表资 格审查委员,对于陈伯达当选七大的候补 中央委员(随后递补为中央委员),也不 采取组织措施加以阻拦,这岂不都是咄咄 怪事?薄一波还说他在延安见到陈伯达以 后,陈伯达很尴尬。可是据陈伯达本人生 前所讲,薄一波当年在延安中央党校听陈 伯达讲课,对陈表现得格外亲热。建国初 期,他们两人同往天津搞调查时,同住一 所房子,彼此亲密无间。而且还有不只一 人亲眼见过薄一波在1965年专程到陈 伯达家中,与陈伯达亲切交谈。更何况薄 一波曾与陈伯达同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同朝为官’十余年,经常同堂议事,对这 些情况,薄一波又该如何解释呢?”( 《陈》页32-33) 文革中有所谓薄一波等“六十一人叛徒集团 案”,文革后得以平反。以陈晓农的说法, 事实上薄一波等当年是在中共中央同意“履 行一个不反共不发表的简单手续”的前提条 件下,却发表了《反共启事》出狱的,陈晓 农认为,当薄诬指陈伯达是叛徒时,实际上 是为自己做过的事有点儿心虚。陈伯达说: “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安子文、薄一波、杨献 珍他们平反是应该的。那件事责任不在他 们。但是薄一波自己平反了,就说别人是叛 徒,这就没有道理了。除了薄一波,其他人 好像没有这样。七大时,薄一波是代表资格 审查委员。八大时,他的好朋友安子文是代 表资格审查委员,安子文又长期担任组织部 长。我如果真有问题,他那时说一句话,我 能当选吗?他现在有了权,就可以不讲道理 了。”(《陈》页350-351)陈晓农 写道:“笔者以为薄一波本不必为这个历史 的环节感到心虚,毕竟那时环境复杂多变, 难以不出纰漏。他已获平反,无人再议此 事,可他偏偏放心不下,以为陈伯达接触情 况多,是半个知情者,若不封住其口,心中 总是不安。而封住其口的绝好办法,就是继 续维持文革中给陈伯达戴上的‘叛徒’帽子。 因为在中共历史上,只有把人定为叛徒,才 能抹杀他的一切,他所做过的一切有益的工 作,他所说的一切话,统统都被视为假的, 无人再敢相信。当年薄一波对不服从在‘反 共启事’上签字决定的刘格平那样耿耿于怀, 恐怕也是出于同样的心病。”(《陈》页3 55)
6.陈伯达眼中的毛刘、毛林关系 本书似缺乏陈伯达对毛泽东、刘少奇、林彪 、周恩来等中共最高层人物的较为系统的单 独评价。书中仅有数段谈及毛刘、毛林关系。 有关毛刘关系,陈晓农曾问陈伯达:“毛主 席认为刘少奇要搞资本主义。如果刘少奇真 的掌权,他也并不会搞资本主义吧?”陈伯 达说:“这个事不好说。少奇同志过去做过 许多工作,他有些文章写得也很出色。他 过去是反对王明路线的,在和王明路线做 斗争时,他和毛主席配合得很好。延安整 风以后,少奇同志的地位提高到党内第二 位,这与毛主席的信任是分不开的。但是, 另一方面,少奇同志的思想有时变化又很 大,很突然,令人难以理解。他做事有时 也是武断的,别人不容易和他商量问题。 可以说,他和毛主席的脾气比较相似。没 有在工作上和他接触的人觉得他很温和, 实际上不然。“从他的思想来说,最早一 次和毛主席的分岐大概是抗日战争时期他 写给续范亭的一封信。续范亭拿给毛主席 看了,毛主席当时就在信上批了一些话, 表示不同意刘少奇的观点。“抗日战争结 束后,在与国民党和战问题上,毛主席与 刘少奇之间意见不同,知道的人不多。少 奇同志1949年在天津的讲话,195 1年对待山西省农业合作社的批语,毛主 席有过批评意见。但那时的不一致,是党 内同志之间的正常现象,毛主席并没有当 成大的问题。从总的方面说,毛主席对少 奇仍是非常信任的。所以解放后高岗拿少 奇的天津讲话攻击少奇,说少奇不执行七 届二中全会决议,当时毛主席是反对高岗 的,是保护少奇的。当然,高岗的话可能 也给毛主席留下了印象,后来毛主席继续 与少奇发生矛盾时,毛主席就把过去的分 歧联系了起来。 “刘少奇会不会走资本主 义道路,这个问题不好说,历史不能假设。 我觉得他更多的可能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陈伯达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文摘】《陈伯达最后口述回忆》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陈伯达的最后八年 |
下一篇文章: 陈伯达的“八怪”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