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达从1969年秋到1970年在庐山会议上垮台,前后约一年时间,跑到首钢一共18次。其时,娄熙元先生是首钢军管会的军代表,对陈伯达在首钢的种种活动颇知其详。不久前,娄熙元撰文记录了陈伯达的一些往事———
陈伯达是个怪怪的人,可以归纳为以下八个特点。
&n bsp; 一、头顶不见天日。无论冬天夏天,黑天白天,室内室外,他总是戴一顶帽子。
二、不问别人姓名。他到首钢多次,军管会的几位领导人迎送陪同,向他汇报,听他讲话。但他始终不知道这些面孔熟识的人姓甚名谁。
三、喜欢平房。当时首钢厂东门办公厅的院子里,只有一座砖砌的拐角平房和几排油毡盖顶的工棚式的房子,简陋至极。陈伯达看了大加赞赏,说是“艰苦朴素,脚踏实地”。他到石家庄,看到当时的河北省革委会在裕华东路原石家庄地区党校的一座楼里办公,随口提出批评:“不要高高在上嘛!”他走后,李雪峰便下令将省革委会搬到桥西的一处平房里安置。
四、不坐沙发。因为他经常光顾,以表示礼遇,首钢在办公厅一间大房子里,周围摆一圈沙发,中间铺上地毯。他来了,对沙发不屑一顾,将屁股落在地毯上,盘膝而坐,侃侃而谈。其他人只得一齐席地而坐。
五、说话难懂。他那一口福建话,听起来实在费劲。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急国急国(这个这个),痛不痛(懂不懂)?”谢富治懂得他的话,与他同来的时候,总是替他当翻译。他对谢富治表示感谢,连连拱手道:“你是不杀(菩萨),你是不杀!”
六、不准记录。他讲话时,发现别人记录,便立即制止:“为什么记下我的话,是不是想抓辫子把我打倒?不要记!不要记!”所以,在他正面和两侧听他发表“高论”的人,只能洗耳恭听。但在他背后还是特地安排了一个能听懂他说话的人做记录。因为他的身份是中央常委、文革组长,他说的话是要向下传达贯彻的,不记怎么行?
七、自由行动。做到中央常委,出行都有警卫随同,需要由秘书事先向中央警卫局打招呼。我们在首钢,每每见到陈伯达坐一辆挂着“午”字牌(空军车牌)的轿车,由一名女护士陪同,悄然而至。约十几分钟后,才有一车警卫匆匆赶到,下车后急忙实施警戒。我问战士:“你们为什么不和首长一起来?”战士答:“咳,他出来不先打招呼。”
八、周末深夜,突然来临。一个星期六晚上,11时左右,我们几个在会议室下象棋,二人对阵,余者旁观。身后忽然有人说话:“跳马,跳马!”回头一看,啊唷,竟是陈伯达。大家连忙推开棋盘,张罗接待。陈伯达说:“不慌,接着下。”怎能不慌呢?因为是星期六,头头们都回家了,于是打电话通知,派车接人,搞得手忙脚乱。后来掌握了一条规律:陈伯达单独到来,多在周末的半夜,而且说来就来,事先不给通知。为此,每逢周末,都要做好准备,头头们也要轮换留宿值班,以防突然袭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