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资讯本身的权威性常常容易引起质疑。这样一种泛网络时代,信息来源本身它似乎在受众之间的权威联系在松懈,因为这个资讯的信息来源太多了。
主持人:这也不能怪网友,拉登已经死过20次了。
朱锋:我们知道这十年间美国至少采取了将近20次行动,有的行动是出发前就结束,有的行动可能并没有像情报说得那么真实,要去缉捕和追杀本·拉登。另外一个网友对这个问题的疑问就在于,时机的选择上,为什么十年美国人没有干掉本·拉登,现在突然之间十年的追债,对本·拉登的缉捕终于有了结果,我觉得这也是反映了现在中国网友确实对什么是美国,什么是中国网友心目中美国因素存在的巨大的争议性和分歧。
主持人: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朱锋:这个问题我觉得甚至现在在网络管道中也引起了对中国的网民,比如说本·拉登死对中国人到底应该做什么样的反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网站对这个问题网上的及时的舆论的调查,也呈现出,我个人认为非常中国化的反应。有人还是认为本·拉登他们觉得心中应该有某种积极看法的人,有的人认为,可能本-拉登死了,美国是否会削弱对反恐的打击和时间、精力、军事力量。转向是否全力以赴遏制中国,这样一种非常复杂、微妙,有争议性的看法使得中国相当一部分网民甚至有兔死狐悲的感觉。我觉得这种看法非常不健康而且不正常。
美国依然要确保自己的全球霸主地位
主持人:这是一个问题,确实有好多因为每一位专家每一位研究者可能不同的角度,有的研究者在说,如果没有“9.11”,没有拉登,也许当年我们的撞机,我们的炸馆就会愈演愈烈,中美关系会没有和缓的时期。今天拉登死了,是不是代表中美,至少中国这样一个战略机遇期结束了?
朱锋:我觉得这种看法既缺乏对中国本身今天的实力、地位和外交政策的应有的理解和自信,同时也缺乏对美国的国际局势的应有的判断。你刚才提到的这个假设非常好,如果没有“9.11”,而且2001年4月份的中美撞机事件是否会使得美国全力以赴遏制中国,这样的假设不能排除,但是回过头来我们要看看今天中美关系的限制,今天中国的成长,今天的国际关系到了21世纪以后具有的新的发展。我只能说两点,第一个是美国确实很大程度上它的外交政策是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对于中国的崛起,美国很大程度上依然要确保自己的全球的霸主地位。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不需要妖魔化美国,那就是在今天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不断在今天的国际社会显示不可替代,中国的价值,中国的力量,中国对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这种贡献的时候,美国今天在多大程度上确实拥有它的能力、意愿来遏制中国或者是没有“9.11”就好象要对中国狠巴巴的动手。我作为一个国际问题专家来说,这个可能性是很低的。
因为涉及到我对这个问题判断的第二个很重要的角度,今天的国际关系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说到底,国际关系不是道德关系,国际关系永远是利益关系。美国在决定比如说到底以什么方式对中国采取这种强硬的遏制政策的时候,他也要计算他的利益。我相信在今天这样一个利益高度相互依存,中国自身的成长,我们的成长为美国提供了廉价的商品的来源,大量的美国所需要的国债的投资,以及帮助美国稳定和降低了它的通货膨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