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A >> ai >> 艾伟2 >> 正文

 

艾伟:时代精神难度的攀越者

已无人相信,但它依旧是一个无处不在的标准,所以,在这个时代意志下,大家都变得口是心非,人的分裂不可避免。人在变幻的历史中的惊惶失措、无助及勇气。同时,现实生活中也会出现一些“特殊”现象,像丛飞这样一个人,现在究竟有多少人能理解他?在这个普遍怀疑主义的时代,我们没有办法去理解他的精神世界。这究竟是我们的错还是丛飞的错?我们“庞大而坚固”,当然不会有错,最后,丛飞在我们眼里成了异类。这只能说明我们的精神资源出了问题,证明我们这个时代的存在的精神疑难。这些追问,在他的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艾伟设想的“爱人”三部已经出版了两部。两部“爱人”在形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爱人有罪》比《爱人同志》格局更大一点,人物和事件都复杂一些。相同的是落脚点都放在人的内心世界及两性之间的阴影上,并以此出发来反思这个时代面临的种种问题,主要是精神问题。在上海的《爱人有罪》研讨会上,很多评论家说这是一部有难度的小说。它的难度来自哪里?可能同这个时代的境况有关。《爱人有罪》在表层有一个善与恶的主题,小说里有一个俞智丽这样一个“至善”者,这样一个人,在目前的环境中,人们有没有足够的精神资源去理解她?那次研讨会结束后,评论家张新颖说,这个小说的难度就是时代的精神难度。这个说法比较准确地定位了《爱人有罪》这部小说。   
  艾伟认为,中国作家其实是有很多事情要去做的,在精神难度的探索上,中国作家面临的问题十分复杂。托尔斯泰在处理涅赫溜道夫的时候,几乎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可以让他跟着妓女玛丝洛娃去西伯利亚赎罪。在俄罗斯的文化语境中,这一切是成立的。而在中国塑造一个救赎者形象,需要有充足的理由。所以,他在刻“俞智丽”这个人物时动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也动用了心理学上的“快感”资源。最终使这部小说变成了一个关于人的丰富性的小说。20世纪文学在某种意义上是取消戏剧性的文学。自卡夫卡以来,文学专注于人的卑微。古典小说中人的光辉形象被彻底颠覆。颠覆了人,某种意义上也就颠覆了戏剧性,使人的精神性、人的丰富性、人的高贵倍受质疑。卡夫卡以来的传统,人的主体性取消、人成为卑琐的存在,成为一个形迹可疑的苍白的形象,这一传统现在已经不能完全解释社会问题。艾伟把恢复戏剧性看作是恢复人的光辉形象第一步。在《爱人有罪》的写作中,他比较自觉地向这个方向作出了努力。   
  艾伟曾经提出过文学要有干预现实的力量,但他同时也承认,不干预现实的文学也有伟大的作品。80年代,在学习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即在所谓的先锋实践时,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形式上,并以形式的名义走上了一条所谓“纯文学”之路。80年代先锋文学的气息基本上是那种远离尘嚣的气息。现在回过头去看这些文本,可以发现,当时的写作喜欢把历史和现实的背景虚化,在某个封闭的环境中,去探讨所谓永恒的人性。其实现代主义文学一直有一个反思社会、反思人的处境的功能,但这一点可能被我们忽略了。文学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封闭的体系,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处在特定的环境当中,肯定离不开当下面临的问题。今天人们所面对的精神问题,人的处境肯定不同以往。而我们应该关注这不同之处。艾伟说,提出“文学要有干预现实的力量”这个问题,是想提醒大家,我们是不是对文学有一种狭隘化的理解?对所谓“纯文学”的理解上是不是存在一种想当然的惯性?如果文学具备社会反思能力,我们为什么不能让文学去承担这种功能?   
   
  阅读影响人们看待世界的眼光   
   
  艾伟是在浙江上虞乡村长大的,童年时代处于文革后期,能看到的书极其有限。在父母去田里劳作的时候,他就在家里翻箱倒柜。有一次,他从家里翻出几本书,那是关于马王堆出土文物的画册,在这些书中还有一本手抄本,是郭沫若写的,郭沫若通过汉墓中出土的一粒西瓜籽推演了一个关于女墓主的惊心动魄的故事。他一口气把这手抄本读完了,第一次感受到故事的魅力。这故事把他单调的童年的生活填满了,给了他无限的想象。很长一段时间,这个故事的氛围始终挥之不去,好像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东西进入了他的心里。除此而外,留给他记忆的就是连环。一次,一个小伙伴不知从哪里搞来一本《白蛇传》。艾伟就和他头碰头,一起仔细读了这则故事。艾伟喜欢的是小青,觉得她性格刚烈,斗争性强,更有革命精神。后来就可以读到《一双绣花鞋》的手抄本了,这本集侦探、爱情、革命、凶杀于一炉的书,和那个时代怪异而神秘的气息非常近似。《林海雪原》是对学生时代的艾伟产生影响的一部书,书中有关男女主人公谈情说爱的描写,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难得一见。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看待世界的眼光。   
  开始写作以后,艾伟最喜欢的作家是福克纳,每天睡觉前都会翻一翻他的作品。艾伟认为福克纳的小说可以当教科书来读,其高明之处在于经常变换视角,让人眼花缭乱,却不让人感到混乱。福克纳设置阅读障碍的表达方式,增加了作品的神秘感,在他制造的充满矛盾的复杂的世界里,艾伟获得了不少启发。写作之余,艾伟比较喜欢读非虚构作品,对纪实或社会调查报告之类的东西尤其关注。这两年他对晚清及民国史产生了兴趣,在这一类书中,主角只有一个,就是国家;一百多年的风云变幻,充满了偶然性,有很多个可能的方向,但最终走向了现在的这个方向,其中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艾伟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艾伟:时代精神难度的攀越者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