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葛亮在南阳积累超强人脉
|
今报记者李长需/文 沈翔/图 在三国地理中,南阳对于诸葛亮来说尤为重要,这里曾有其备受争议的躬耕地卧龙岗,还有其初出山时的牛刀小试之地博望坡、新野城,这些诸葛亮出山前后的活动之地,在经历历史演义与地理变迁之后,还留下多少供人缅怀之处?卧龙岗为诸葛亮出山前的躬耕之地,诸葛亮这个山东人,是如何从山东来到卧龙岗,并逐渐走向历史的前台? 山东人诸葛亮南下避乱 上午9时的一阵急雨,掠过南阳卧龙岗,匆忙中,我们躲进诸葛草庐——这个诸葛亮曾经的隐居之处。 雨声中,我们在想诸葛亮这个山东青年来此隐居高卧的缘由。 诸葛亮的家乡,在琅琊郡阳都县,这是一个古地名,大约就是今山东沂南县一带。 属名门望族的诸葛家族,祖籍并不在阳都,原本也不姓诸葛。其先祖本姓葛,原在今山东诸城居住,西汉初年才迁徙到阳都,但因当时阳都已有葛姓,其先祖就在葛姓前面加了一个诸城的“诸”字,表示家族的来历。 诸葛家族的辉煌始自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和叔叔诸葛玄。诸葛珪当时在离家乡不远的泰山郡任郡丞;诸葛玄虽未致仕,却是交游广泛的名士,年轻时结交的朋友中,就有后来成为大军阀的袁术和刘表。 诸葛珪娶章氏为妻,生有三男两女。长子诸葛瑾,次子诸葛亮,幼子诸葛钧。诸葛亮9岁时,母亲章氏去世;12岁时,父亲诸葛珪去世,一家人只好投靠叔叔诸葛玄。 随后,阳都战乱,哥哥诸葛瑾带着继母前往江东,被孙权重用,并逐渐做到东吴大将军;而诸葛亮和弟弟诸葛钧等人,则随叔叔诸葛玄前去投靠刚刚发迹的袁术。袁术任命诸葛玄为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太守。 袁术的任命,并未得到朝廷的承认。《三国志》上说,朝廷另派一名叫朱皓的人来做豫章太守。无奈之下,诸葛玄只好去荆州投奔好朋友刘表。 当地浓厚学术氛围熏陶了诸葛亮 荆州的治所在襄阳。襄阳为汉水中游的天然要塞,江水自东、北、西三面绕城而过,是当时争夺荆州、称霸天下的重要门户。时人评价说:“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 在赤壁大战前,襄阳却难得地保持了19年的和平,这在纷乱扰攘的东汉末年,是非常难得一见的。这一切,不能不归功于荆州牧刘表。 刘表,字景升,汉朝皇室后裔。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出任荆州刺史,在盗贼横行的情况下,他得到当地豪强支持,平定了荆州内乱。在此过程中,正是看到了襄阳的重要地理位置,他才将治所由原来的武陵迁到襄阳。 和平安定繁荣的环境,加上南北水路要冲的地位,使得襄阳自然成为人们理想的避难场所。仅关中地区,就有十万户流民拥入,其中不少流民为当时著名的士人或学者。影响一时的“荆州学派”,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这样的环境,对于刚从战乱区逃离出来的诸葛亮来说,无异于天堂。生活安定之外,还有浓厚的学术氛围,这对他的成长,无疑十分重要。 诸葛亮躬耕地成后人关注焦点 诸葛亮随叔叔诸葛玄到襄阳时,十三四岁的样子,他的叔叔诸葛玄去世时,他才17岁。叔叔的去世,要求他独立面对生活,他也选择了半耕半读的隐居生活。 那么,他在哪里隐居起来了呢? 襄阳人认为,诸葛亮躬耕之地在离襄阳20里的隆中,当时隆中属南阳郡的邓县。因此诸葛亮隐居在隆中,也躬耕在隆中。刘备三顾茅庐,就是在此地发生,著名的《隆中对》也是在此发表。 但是,按照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说法,“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南阳市卧龙岗则为诸葛亮躬耕地。 依据《出师表》的说法,诸葛亮在他的人生选择中,弃襄阳而选择南阳,最终把南阳作为他出山前的最后阵地。 南阳为东汉刘秀龙兴之地,已成为当时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有其吸引诸葛亮之处。 而陈寿写《三国志·诸葛亮传》时,也只含糊说“亮躬耕于陇亩”,并没有明确躬耕于隆中或南阳之说。 按照诸葛亮隐居南阳八年的说法,他来南阳时当在公元199年,这是他在南阳的躬耕之始。 诸葛亮的人脉助其把握天下大势 躬耕于南阳,对于诸葛亮来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三国志·诸葛亮传》说:“亮躬耕于陇亩,好为《梁父吟》。”其实这期间,诸葛亮不仅好为《梁父吟》,还阅读了大量的儒家著作;他也读了大量的兵书和历史著作。 诸葛亮貌似隐居,其实更关注天下时事。在南阳武侯祠里的一组泥塑,展示[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诸葛亮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诸葛亮在南阳积累超强人脉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正说三国各类故事:诸葛亮疯狂北伐实属蠢事 |
下一篇文章: 反思诸葛亮的权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