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Z >> 周厉王 >> 正文

 

封建改革的春雷,春秋战国的起点——周厉王改革

“《周礼》是西周后期的一部改革文献;是官方典籍;是由一人主编,多人完成的。而且,它还是一部残稿;未得到实施;春秋战国时人对其都讳而不言。《周礼》应是‘厉始革典’所拟颁行的新政典,“厉始革典”的失败,导致了其夭折。《周礼》标志中国已进入封建社会,标志春秋的开端。它能使我们能搞清‘厉始革典’的全貌,及失败的原因。同时,它还是我们重新评价周厉王的依据。”

    《周礼》在汉代最初名为《周官》。《汉书·景十三王传》记载,汉景帝之子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喜欢从民间搜集古书,《周官》一书便是由他从民间搜得。同时史书还有记载,此书在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被人藏匿,很幸运的躲过一劫。刘德得到此书后对其悉心保管,并留于后世。《周礼》包括《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其中《冬官》早已佚失,今文以《考工记》补入代替。这是一部详细记载周朝政府结构官爵设置及其相应职能范围的典籍,体系相当完整。

    但是《周礼》一书从未被先秦典籍提及,其内容也大多与事实相矛盾,故而长期被人诬为伪作,曾一度致使治史者视其为禁区,莫敢援引其说。经过近现代学者的深入研究,这种“伪造”说已经没有多少人相信了。尤其是通过考古大量金文材料,此书的珍贵的史料价值已愈益显现出来。但是,此书的作者和写作年代、以及究竟是其时人所作还是后人托作,这些问题至今没有定论。而且其记载的许多内容的确与其他典籍有很大冲突,与事实也有出入,故此书至今仍带有许多疑问需待解答。

    八十年代中期,张亚初、刘雨二先生在《两周金文官制研究》一书中声明《周礼》全书所记载的三百五十六个官职中有九十六官与西周金文相同或相近,这说明《周礼》中有四分之一以上的职官在西周金文中可找到根据。并得出结论:“《周礼》的作者在编书时一定是借鉴或参照了西周中晚期的官制系统,并吸取了其中对他有用的东西。”这一结论的提出对于“伪书说”构成最实质的反驳。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周礼》一书所载内容的大部分与周时的官制体系确有相当大的区别,这又如何解释呢?张、刘二先生的回答是“其书虽有为战国人主观构拟的成分,然其绝非全部向壁虚造。”也就是说,张、刘二先生认为此书乃是战国时某人的托付之作,虽有其根据,但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构拟。

    针对“战国构拟说”,学者也从字体和语法角度对其提出了驳斥。朱谦之先生指出,《周礼》所用古体文字与其他古籍有明显不同,而独与甲骨文、金文相同,又其所载官制与《诗经·大雅·小雅》相合,可见非在西周文化发达的时代不能作。洪诚先生在《读〈周礼〉正义》中又谈到:“从语法上看,文献中,凡春秋以前之文,千数与零数之间,扰用有字连之,战国中期之即不用。《尚书》、《春秋经》、《论语》、《仪礼》经文、《易·系辞传》皆必用。《穆天子传》以用为常。《山海经》中之《五藏山经》不用。《孟子》除论述与《尚书》有关之事而外,亦不用。《周礼》之经记全部用,此种语法与《尚书》、《春秋经》同,故非战国时人之作。”所以,目前学界基本认定《周礼》应是东、西周之交的作品。可是即便如此,我们依然无法回答此书究竟为什么与事实有如此之大的出入。越是认定其为东、西周之交的作品,其文中对西周官制种种与事实相违背之处的原因就越发不可理解,难道当时之人写当时之事也会出现如此多的偏差吗?

    以《周礼》如此详细和成体系的记载周代官制的情况来看,这显然是一部颇费作者心力的作品,不似敷衍了事的玩笑之物。而且就其内容来看,《周礼》所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周代社会与人们对周朝“奴隶制社会”的传统定义也有很大区别,它所构的完全是一个早期的封建领主式的国家体系,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超脱了奴隶制形态。杨向奎先生在《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一书中甚至依据《周礼》的材料,并参以《管子》和其他先秦文献以及金文材料,以西周时的齐国为例,得出结论:“肯定西周是宗法封建社会,也就是‘前期’封建制,它们自氏族社会转变而来,没有经过奴隶制。”当然,杨先生所持的“没有经过奴隶制”的观点我个人不敢勾同,因为《周礼》中大多内容与事实不附这一点很难让人相信它是历史实录。事实上早就有人提出《周礼》实际是一部尚未完全拟定的改革计划书,在参照现有体制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作者自己的设想,是为‘成就王业’而设计的一套待实现方案,并非历史实录。历史上也确有很多人将它作为推行改革的参考材料。

    孙景坛先生进一步进行了论证,他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周礼》是西周后期的一部改革文献;是官方典籍;是由一人主编,多人完成的;而且,它还是一部残稿,未得到实施。”而符合满足上述条件的在西周后期进行过改革、且改革最终失败的只有一个人,他就是周厉王姬胡。所以孙先生最后认定:“《周礼》应是‘厉始革典’所拟颁行的新政典,‘厉始革典’的失败,导致了其夭折”。

    正因为周厉王改革失败,所以《周礼》自汉朝面世以来一直就是一部残书,《冬官》一篇本就不存在,而其他五篇虽然体系完备,却极为粗糙,且有相互矛盾和文本缺失的问题存在。春秋战国时无人提及此书,那是因为周厉王在当时被正统思想定为无道昏君,他所拟的改革法典自然人人讳而不言。到了西汉初年,七百年的时间流逝和无数的动乱早已磨灭了往昔的记忆,当河间献王刘德得到它的时侯,这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早已无人知晓。

    如果事实真是如此,那么《周礼》不仅能使我们了解到“厉始革典”的全貌,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其改革失败的深层原因。由《周礼》得知,周厉王改革是西周后期一次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涉及政治法律思想、文化教育及社会生活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全面改革。其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周厉王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封建改革的春雷,春秋战国的起点——周厉王改革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