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Z >> 张骞 >> 正文

 

西行漫记--记张骞的伟大之旅

乏政治经验的年轻皇帝上了一课。后来的武帝对付政治上的敌人时,手段狠辣,毫不容情,或许是源自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
  
  好在相比于窦太后,年龄是武帝最大的优势,所以他不能急。
  
  这位登基不久的新皇帝遇此巨大挫折后十分低调。尽管如此,他在公元前138年里还是做了几件对帝国的未来有着深远影响的事情。
  
  首先,他着手扩建供皇家骑射游猎的上林苑,日后上林苑成为皇家卫队羽林郎的一个准军事培训基地,汉军的骑射技能成为主要训练内容。上林苑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军官,为未来的帝国造就了一个为帝国生存而战、为帝国荣誉而战的军官精英集团;
  
  其次,放榜天下,召纳贤才,严助、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东方朔、朱买臣、枚皋等各地的优秀人才纷纷踏入帝国政界,一个优秀的人才集团渐渐形成;
  
  第三,派郎官张骞率领一百多人的使团出使西域,联合盟友大月氏钳制强大的匈奴人。这件事是在当时是最为低调的,但影响不可估量。
  
  事后证明,当时并未引起时人特别注意的这三件事对帝国的未来影响深远。
  
  8、
  
  张骞出使西域虽然可能是长期发轫的结果,直接契机却可能是某人的一个点子,或者是一次廷对,也可能是富有想象力的年轻皇帝一次心血来潮。无论是哪种原因,都有可能把我们的主人公张骞推向了西行的征程。
  
  皇帝下诏后有关机构就开始着手招募使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清楚当时到底有多少应征者,申请者应该不会很踊跃。至少在当时人们的眼里,这件差使绝不是一件肥缺。送公主去匈奴和亲还能在汉帝国和匈奴两边拿到好处,可是,出使一个谁也不知道具体位置的遥远国家,也不知道要去多少年,能不能生还也是个未知数,更别说去实现立功封侯的梦想?这岂非痴人说梦?
  
  更多的人想的是,安身立命是人生最重要的原则,是幸福人生的保证。长安城里有数不清的机会,为什么还要去西域受苦呢?此时也不像后来班超所处的时代,班超的时代已经有前代偶像的事迹在前,于是不难理解立功绝域会成为班超和同时代很多人的理想
  
  可是在公元前138年,自高皇帝以来本朝还无人做过这件事,在人们看来,这件事情的风险实在太大了,显然这是一次“不可能的任务”(impossible mission)。
  
  张骞,这位长安城内的最快乐的单身汉,理想主义者,天生的冒险家,决定拿自己的一生去赌。下定决心后张骞毛遂自荐,经过一番考核的他,成为肩负帝国使命的不二人选。
  
  于是,张骞成了汉帝国,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用鲁迅的话说,他是真的勇士。这位中下级官员下面要做的事情,就是挑选各类人选,尽快组织自己的远征团队,然后?D?D
  
  向西,向西,再向西。
  
  史官说,这一年的秋季,古历七月,西北天空中出现了一颗异星。接着,九月,丙子晦,天象大异,出现日食。
 第二章 塞外十年人似铁
  
  1
  
  长安城西的雍门外,秋风阵阵吹起,上林苑的杨柳随风摇曳,渭上人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一年的秋季,似乎并未因张骞的出行而有什么不同。由于张骞的官阶并不高,所以朝廷也没有派高级别的官员来送行。送行的人大都是出使人员的亲友。
  
   “黯然销魂者,别而已矣。”古往今来,关于送别,向来矫情居多。即使是战争年代的“革命豪情”,也不免有着“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双眼泪”的小资式疲软。而如梁实秋一般,“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更显得十分假惺惺。
  
  汉时民风直朴悍勇,讲究“男儿重意气”,不喜儿女情长。送别的人群,且谈且笑,场景中没有一丝离别的伤感。也是,出使西域是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机会,怎么能出现后世才有的那种十八相送,无语凝噎的凄婉场面呢?送别的场景中,或许有这样的对话。
  
   “上次我随公孙大人去匈奴王庭,来回也就三个月时间。张骞兄这次去西域大概要去大半年吧?”
  
  “如果前路过于艰险,你们就折道而返吧。相信武帝陛下也不会怪罪。”
  
  “张兄返回长安后我将在北阙最好的酒家为张兄接风洗尘。张兄可不要过于贪恋西域的美女,而乐不思归啊?”
  
  亲友七嘴八舌地说着,平时甚为健谈的张骞此刻却异常的沉默。前路到底有多少风霜,此刻他一无所知,张骞更愿意选择无语话别的方式离开长安城。这时我不由想起“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唐人的诗意或许也符合汉时的送别情景,但阳关当时并不存在。张骞出使三十年后,汉帝国在敦煌附近修建长城时,才建造了阳关城。此时在匈奴境内的阳关位置上,一片荒芜坡,人迹罕至。汉帝国当时的疆域,最西不过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陇西郡再往西就是匈奴了,所以,“西出阳关无故人”,此时应换做“西出狄道无汉人”才对。
  
  张骞和他的随从,是华人历史上第一批开拓西部征程的人。他们的足迹,他们的经历,他们的功业,足可以写就一部悲壮的巨篇史诗。他们此次出行带来的收获,对时局,对后世,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当然出发时,没有一个人会抱有这样的想法。
  
  正史对这个开局记载的很简略,称公元前138年,张骞应募出使之后,偕同堂邑氏家的家奴甘父,以及随从百余人一起从长安城出发,试图取道陇西郡继续向西行进。
  
  早在2002年我曾携妻在中国西部旅游,欲一览大西北的山川形胜。我们先从西安坐飞机至敦煌,后又从敦煌乘火车至吐鲁番,再由吐鲁番至乌鲁木齐。经过的一些地方,灰土黑岩,莽莽戈壁,天地间不见半点绿色,给人的震撼无以言表。沿途看着车窗外苍茫无际的景色,不胜感慨。现在回想起来,这些人迹罕至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张骞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西行漫记--记张骞的伟大之旅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