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贤平 走马观花般地结束了8天的新疆之旅,归程的航班上,俯瞰着苍茫的戈壁荒漠,一个远古的名字轻轻呼唤着我的灵魂。于是,我的眼前呈现出一帧帧荡气回肠的千古画卷,轴舒轴合间,依稀荡漾着秦时明月汉武雄风的遗韵。张骞——这个记忆中孤独的行者,是怎样在我生命的空间里屡屡造访,又屡屡以他的豪迈涤荡着我曾经年轻的胸怀。
在我有限的对历史的记忆中,西域与张骞是不能分离的。而在新疆,西域之名犹存,张骞之魂难觅。历史在结束它的每一次阵痛之后,淋漓的鲜血和芸芸苍生总是以祭品的礼遇惨淡告别祭台,当后来者偶然思及,鲜美的果实早已风干在历史的枝头,犹如吐鲁番藤条上十月的葡萄干,虽可品味,却已失去了鲜活的容颜——张骞也不例外,因为他是芸芸苍生中的一员,不同的是,他值得我仰视。
让我们将时间的焦距推向公元前139年,一个青衣侍郎和他的一百多随从,为了一个帝王的宿愿,开始了他的“凿空”之行。西出阳关,故人不见,长安的奢华渐远。戈壁、雪山、沙漠、绿洲,时而长风漫卷,飞沙走石,时而万里寂静,空谷回声。这支历史上中国政府派往西域的第一个使团,豪迈地向着太阳下山的方向日夜兼程。二度出使,十七年卧冰饮雪,十七年出囚入使。匈奴的怀柔,没让他舍弃汉朝的特使符节;梦里的河山,却使他一次次走出死亡的边缘。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在生命的禁区,踩出了一条铺满丝稠的通道,成功地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
曾经以为丝绸之路充满了古老的浪漫,时时演绎着英雄的传奇与风流,伴随着清脆的驼铃、牧人的炊烟和那一抹迷离的夕阳,多少年来一直那么神奇地拨动着我的心弦。而今天,在铁门关,极目关外的苍茫古道,我看到的是沧桑、凄凉、古老、消失和悄悄流逝的时光,古道的尘埃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冲击着我的记忆。此时,我依稀看到了张骞的影子。大风起兮,哪一片是他策马扬起的尘土,让时间凝固成了一座城池、一座山峰、一个故事、一段记忆,留下这条古道在凛冽的西风中见证着千古的变迁。
我们的行程只游移在沙漠的边缘。车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零公里处,一片耀眼的金黄激活了我疲惫的双眼,车子渐进,色彩渐深,而视野也随之开阔,在这深秋的季节里,我们进入了胡杨的领地。这满目流淌的黄色哟,或明亮、或赤金、或纯粹,可是侍郎在蹒跚中遗落的那面曾经招展的笙旗染就的风流?可是生生不息的胡杨用三千年的生命调制的佳酿?而今,千骑过尽,胡杨啊,你在为谁绽放着你三千年不朽的容颜!进入林地,望着古老而年轻的胡杨,我努力寻找着张骞的影子,哪一颗枝干曾经拴过张骞的瘦马,哪一个怀抱又曾经温暖过张骞的倦容,我知道,这些胡杨的生命曾经与张骞有过怎样亲密的接触,因为在西域这片辽阔而苍凉的大地上,只有胡杨是见过张骞的唯一“生物”。我用双手环抱着胡杨的躯干,试图隔着时空与张骞作一次间接的拥抱——胡杨无语,我已失语。
循着张骞的足迹,我们在日落前走进了夕阳中的交河古城。交河故城,系车师人在公元前2世纪及5世纪中叶构建的,也是汉代车师人所建的“车师前国王庭”所在地,属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名城,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是古代西域政治、军事、屯田的中心之一。西汉曾派大批士卒在此屯垦,建“交河壁”。《汉书·西域传》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历史上,交河经几度沧桑之变,由国都而军事重镇而县治,一度又成为唐代安西都护府的居地,后又为州治,终在13世纪末,毁在一场长达40年的战火中。
过雅尔乃孜沟河,顺着检票口右边的陡坡向上爬,如没有事先的预知,我们就像是走进了黄土高坡。站在这河中高地,隐约显露的城堡雉堞、错综复杂的巷道民居、古老斑驳的断墙残垣,在这深秋的黄昏的光里,有如古城的背影,既安静从容,又肃穆苍凉。我惊诧于古城过于完美地躲过了时间的浩劫,好像光阴在这里停止了流动。历史的老人,就这样裸露着胸怀,在这河心洲上悠闲地晒着太阳,任凭沧桑满怀。此时,我已无暇感慨,我的脑际再次浮现出张骞那泛黄的身影。关于张骞与交河的渊源,史书鲜有记载,但我更愿相信这是史家的疏漏——这古代西域的政治中心、这丝绸古道的历史名城,怎能没有张骞的足迹。我能想象,张骞一路蹒跚呼啸沧桑的悲壮情怀;我能想象,张骞在车师王国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国宾盛宴中谈笑风生的使者风采……
夕阳西斜,废城游人无踪。极目远眺,城外绿洲葱郁。苍凉孤独的我,独自行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品味着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浮华,回味着文明的消逝与重现,灵光闪现间,凡心顿悟。
飞机继续穿行在万米高空,以日行万里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