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女作家弗里德·耶利内克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为帮助国内读者了解这位作家及其作品,本刊特约宁瑛女士和郑华汉先生翻译了耶利内克的代表作《女钢琴教师》片段,以飨读者。——编者
《钢琴教师》英文版(译者:潘勋 版本:商周出版)
《女钢琴教师》发表于1983年,主人公埃里卡·科胡特是个30多岁的中年未婚女子,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小市民家庭,从小受到母亲严格的管束,一直生活在母亲的卵翼下,几乎与外界隔绝。有很强虚荣心的母亲一心盼望女儿成为能够跻身上流社会的一流钢琴家,从小就让她学习各种乐器,她的全部童年时光都是在母亲的监督下练习弹钢琴。父亲因患精神病,被母亲和女儿送进精神病院,在那里死去。家里只剩母女二人,睡在一张床上,成为一个共生体。埃里卡被“囚禁”在母亲身边,不能和外界接触,只能一心练琴。年龄上已经进入成人期的埃里卡仍然时时处在母亲的严密监视下,青春期成了“禁猎期”,不能穿漂亮的服装,想要一双高跟鞋都不行。但是由于缺乏成为大师的天才,母亲的愿望并没能实现。埃里卡最后只成为一个平庸的琴师,在学校教钢琴。在这种环境中她的生活单调、乏味,身心受到压抑,心理变态了。心底埋藏得很深的青春骚动和性的欲望得不到正常发泄,她只能从其他途径收集性的知识。她偷偷去光顾色情影院,从窥视孔看下流表演,变成了一个有窥隐癖好的人。在欲火中烧又无法解脱时,她竟然用自虐的方式割破自己的身体,企图在施虐和受虐中,通过性幻想来克服身心的痛楚。后来有一个年轻男子闯入了她的生活,唤起她的欲望和冲动。但是在他们施虐和受虐的游戏中,她并没有得到幻想中的快感,只是受到暴力的摧残。最后,当她看到那个男青年在路上和一群女孩子有说有笑地走过时,她失望地把刀子刺进自己的肩膀,看着血流出来。此书出版后的第二年,即1986年,她获得了海因利希·伯尔奖。下面这个片段选译自《女钢琴教师》第一部分。
文/[奥]弗里德·耶利内克著 译/宁瑛 郑华汉
孩子才刚刚会走路,人们就在议论她的才能。她的手和腿摇摇摆摆,身子好似套在一个口袋里,口袋上方系着一根绳,上面露着她的头。她笨拙地摔倒在地上。他人的不在意造成了她的跌跤,她大声地抱怨着。她本人从未有过过错。教过她的教师们招呼和安慰这个对音乐过分热衷的人,她为了音乐一方面牺牲了自己全部的空闲时间,另外一方面也使自己在其他人面前显得异常可笑。当他们解释说,她是个下课后唯一不胡闹的人时,在教师们的语言之中却透着一种轻度的厌恶和反感。毫无意义的耻辱使她心情沉重,在家里她向母亲诉苦。然后,母亲便急急忙忙奔去学校,扯开嗓子同那些企图败坏自己卓越的后辈的女生们理论一番。接下来,其他人也怒火中烧起来。这是一个怨言大循环和大吐怨言的机会。专门用于盛放学校学生喝空了的牛奶瓶的架子横在路上,挡着她的路,本不该引人注目的这些架子现在却十分引人注目。男学生们悄悄注意着她,他们的眼角偷偷地看着她,而她的头却高高昂起朝着另一个方向,丝毫不注意未来的男子汉,或丝毫不注意男子汉气概中想表现出来的东西。
障碍潜伏在散发着臭味的学校各班级的教室里。上午,普通班的正常学生在那里淌汗,普通班学生才刚刚能达到平均目标,而他们的父母则在他思想控制板上绞尽脑汁忙个不停。下午,教室则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使用,供在音乐学校上学的专门学习音乐的学生使用。各种乐器如同蝗虫似的掠夺着安静的思想空间。学校习惯于整天充斥在知识和音乐的价值之中。学生中有各种年龄段和各种身高的人,甚至有准备或正在参加高级中学毕业考试的中学生和大学生!他们志向一致,都在学习一种或多种乐器。她越来越有力地紧紧抓住内心生活中不可达到的飘荡而去的气泡,其他人对此毫无所知。她的内核如同一些超尘世的事一样美,这个核心独自聚集在她的头脑之中。其他人看不见这种美。她设想得很美并且在想象中给自己戴上一副画好了的面容。她的母亲也许会禁止她这么做。她可以随意更换这些面容,一会儿换成金黄色的头发,一会儿换成褐色的头发,男人们经常喜欢有这两种头发颜色的女人。她以此为榜样,也希望自己被人所爱。她自己就是一切,只是不漂亮。她是有天赋的人,谢谢,别客气,但是不漂亮。更确切地说,她不引人注目,她母亲不断向她保证着这一点,让她不要觉得自己漂亮。母亲用一种最通俗的方式威胁说,只有靠她自己的能力和她自己的知识,她才能吸引每一个男人。只要孩子一同男人见面,她就用打死她来进行威胁。母亲坐在望台上监视、寻觅、推算,得出结论和进行惩罚。
她像埃及的一尊木乃伊一样,每天都被义务的绳索紧紧捆着,但是没人急着去参观。她坚持不懈,希望三年能有自己的第一双高跟鞋。她从未忘记和放弃自己的愿望。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她需要毅力。在她获得高跟鞋之前,她会有毅力的,同时为了巴赫的独奏奏鸣曲,也需要毅力,为了掌握这首独奏曲,狡猾的母亲许诺给孩子买双这样的鞋。她将永远得不到这双高跟鞋。如果她挣到自己的钱,就可以给自己买一双这样的鞋。高跟鞋将永远是摆在她面前的诱惑。母亲用这种方式一步步地诱使她前进,母亲宁愿孩子永远得不到这鞋子。
她随时都要高于其他人。在这段时间,她的母亲把她抬得比其他人都高。她让其他人远远地落在自己身后和在自己的下面。在这些年里,她的那些纯洁的愿望变成了一种破坏者的贪婪,变成了一种毁坏的意愿。其他人有的东西,她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