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
简介 叶克飞,80后。南北结合的产物,在青岛长大的广东人。以玩为生,但工作也颇认真,间中码字,大学时开始为《南方都市报》等报刊撰写专栏。著有《金庸政治学》(1-2)、《残酷世界和最爱的你》及《故人何寂寞》等。
点击查看原图
叶克飞庆幸自己在青岛长大,就在他出生的五十年前,这里曾名家云集,是当时中国的人文重镇,梁实秋、沈从文、闻一多、洪深……每当他在民国史料中见到一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时,就想去他的故居看看,当手触摸故居斑驳的墙,彼此时空便可重合。
青岛
“青岛的名人故居,名气最大的当然是康有为故居,因为已经被辟为景点。不过如果让我来推荐,我会选择王度庐故居、杨振声故居和褐木庐。”
山东商报:本书选择了四十处故居,青岛的略多些。这给很多来山东青岛旅游的读者提供了新思路。如果介绍三处必去的,您推荐的是?
叶克飞:青岛的名人故居,名气最大的当然是康有为故居,因为已经被辟为景点。不过如果让我来推荐,我会选择王度庐故居、杨振声故居和褐木庐。
从外观来看,这三处故居其实可看性并不高,青岛有着太多比它们漂亮的老房子,像洪深故居、吕美荪故居的建筑美感都极高。它们的价值在于所住的人与发生的故事。
这三位主人如今都声名不彰,被时代所遗忘,但拨开历史的尘雾,便可发现他们的价值所在。王度庐是民国武侠小说作家,曾红遍大江南北。而且他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金庸和古龙都曾被他的奇情风格所影响,说起武侠小说的写情,他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前些年,李安的电影《卧虎藏龙》走红,也终于让这位原著作者重回人们的视野。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一生中所有的武侠小说都写于青岛。他曾租住宁波路4号,在落魄中完成了几十部小说,多连载于《青岛新民报》。抗战期间,他的连载被认为是“青岛沦陷区苦难人民的精神慰藉”,甚至有“订报只为看王度庐”的说法,不少读者逐日剪报,将他的连载小说装订保存。《青岛新民报》的发行区域,也因为王度庐的连载扩展至诸多省区,堪称当时的报业奇迹。
至于杨振声,青岛文化史最辉煌的时间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依托国立青岛大学的成立,大批学者、文人客居青岛,杨振声就是首任校长。他秉承“兼容并包”的精神,延揽大量名家,如梁实秋、闻一多等都是在其诚邀下来青。他的故居在黄县路7号,当年每日高朋满座。
宋春舫的声名不彰是因为去世较早,但他与青岛的关系更是千丝万缕。这也是我极其喜欢的那种世家公子哥形象,有才华、有情趣、有追求,不在乎名利,只在乎兴趣。褐木庐严格来说不算他的故居,而是他的书房,梁实秋曾说这是“我看见过的最考究的书房”。它位于青岛福山支路6号,当时的宋春舫有“世界三大戏剧藏书家之一”和“中国第一喜剧作家”的美誉。所谓褐木庐,是Cormora的音译,指宋春舫喜欢的三位戏剧家高乃依、莫里哀和拉辛。他买下这栋小楼后,将平生所收集的戏剧图书全部搬来,共计七千八百册。宋春舫出身书香门第,表哥是国学大师王国维,家境又殷实,先在晚清最后一次科举中考得秀才,又赴欧留学。因他无家累,求学时与吃苦无缘,反倒有大把闲情逸致和银子用于逛书店。我倒是最爱这种货真价实的公子哥,有底蕴有风度,既无暴发户嘴脸,也无小人得志之虞,对钱财功名都看得极淡,只爱心头好,宋春舫就是这种人,与其他同学的专业方向不同,他立志于西洋戏剧,最爱购戏剧书籍。他通晓法、英、德、意、西班牙和拉丁等多种文字,所购书籍多是原版而非译本,涵盖数十个国家的戏剧史和剧本,其中不乏珍本,后来甚至还有国外学者寄信来华,向他借阅本国书籍。
山东商报:您在青岛长大。我也在青岛生活过一段时间,印象最深的是八大关的公主楼,名人故居很少去。据我观察,旅游的人也是去八大关居多,为什么梁实秋、沈从文、闻一多故居等国内名人故居反而没那么热?
叶克飞:在国内,名人故居的现状大致分为三类,一种是纪念馆形式,一种是挂牌保护但仍当成民居使用,还有一种是荒废。有些城市保护得比较好,比如上海、天津和青岛,有些则差些。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