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Y >> ye >> 叶克飞 >> 正文

 

[组图]叶克飞:建筑是盛满了历史的容器

 

许多人对“父母皆祸害”小组的抨击立足于“不孝”和“大逆不道”,认为子女就应该听话,怎能说父母的坏话。他们还喜欢引用《弟子规》,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指责这些年轻人的“忤逆”。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固化思维的体现,就像中国当下社会的许多事情一样,淡化对错,一味和稀泥。如果你承认父母不是“永远正确”,那么子女当然有指出错误的权利。“父母皆祸害”存在的最大悲哀,在于许多子女无法在平等沟通的状态下指出父母的问题,争取自己的权利,结果要被迫在另一个平台上去表达。试想,如果父母能坐下来倾听,能够做到不武断、讲逻辑、不预设立场、不动辄“动机论”,不道德绑架,那么“父母皆祸害”小组还会有那么多人吗?

在“父母皆祸害”小组的讨论中,其实很少有蛮不讲理的指责,除了家庭暴力、侮辱等极端案例外,更普遍的是“亲密关系中的伤害”,比如侵犯隐私、强加于人、过度干预等。在中国传统话语体系中,“父母做什么都是为你好”之类的论调其实在逻辑上无法经得起推敲,反而成了许多家长不肯认错而祭出的借口。

其实“父母皆祸害”并不是第一次在中国出现,早在五四时期,那些反出传统家庭的青年们就已打过这样的旗号。

 

家庭中的代际冲突

“父母皆祸害”小组揭示了一个事实:代际冲突在家庭中的表现同样剧烈。

从普遍性上来说,40后和50后对孩子极为重视,几乎倾注了所有的爱与精力,在物质上尽其所能。也正因此,面对下一代的质疑时,他们常常充满委屈,认为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回报。

这也可算是时代的悲哀,两代人之间有爱却不知如何去爱。对于老一辈来说,因为他们经历了太多时代悲剧和信仰破灭,又是彻底被耽误的一代,因此孩子成为他们唯一的信仰与希望。他们尽力为子女提供物质资源,穷怕了的他们也无比重视物质,甚至有些贪官的腐化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为了子女。但这种观念并不代表正确的教育,也不代表代际和谐。

两代人之间的另一个巨大冲突是人生观的差异。在丛林法则中成长起来的老一辈人,人生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因此对金钱、地位和铁饭碗都极为重视,稳定和向上爬是两大人生信条。他们对子女的教育也从这种理念出发,强调功利主义。1949年以来,功利主义教育始终延续,具象呈现为人文教育的匮乏、美学教育的缺失。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常听父母说这样的话:“别看这些没用的书,好好学习”——书被强行分为“有用”与“无用”,本身就是一种功利化思维。

功利主义本身也导致了对“前途”二字的固化,按部就班、走前人的路成了主流。如公务员热,一方面有待遇、稳定等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客观体现了思维的局限。老一辈习惯了立竿见影的好处,并将这种观念灌输给子女,也因此有了过多的操纵与干预,并且容不得子女不服从。说到底,这是一种深入内心的恐惧,是过往的种种惨痛经历所造成。对稳定工作的过分看重,就是一个典型体现。加上他们一直生存在体制的阴影下,对身份、编制、保障等看得极重,因此往往将体制视为唯一出路。他们已经习惯被国家安排,所以也热衷安排孩子的生活。

但对于年轻一代来说,他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尽管还远远不如西方开明,但人生选择已经明显多于以往。但他们的人生选择往往被老一辈视为不够现实,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冲突。

在种种干预下,大多数中国家庭的代际关系都变成了这种模式:父母以“为你好”的名义干涉子女生活,潜意识里不允许子女拥有独立性,也生怕子女跟其他人不一样。同时子女缺乏独立性,也往往缺乏自理能力和生存能力,又无法得到父母的认同。这之中的最大问题在于,“无私的父母之爱”如果以干预、包办的方式进行,反而会变成巨大的伤害。

这种紧张的代际关系是典型中国式的,西方国家就没有这种模式的代际关系。这与两代人的成长背景、中国的社会环境都有着密切关系。

逼婚也是家庭代际冲突中常见的一种,甚至成为逢年过节的保留话题。在这件事上,两代人都自觉委屈。老一辈认为关心子女婚姻天经地义,而且在他们眼中,婚姻是稳定生活的一大保障,年轻一代或者认为自己还年轻,一个人生活也很好,或者不愿将就,希望找到合适的。

如果冲突仅限于此,还未算激烈,但中国式逼婚往往沦为一场道德绑架,客观上激化了代际冲突。

前两年有个婚恋网站广告,以老人重病为引子,“不赶紧结婚就是不孝”的道德绑架意味引来如潮抨击。但可惜的是,在当下中国,这种道德绑架并不仅仅存在于广告中,反而是许多老人的潜意识,“不结婚不生孩子”与“不孝”之间被上等号。也正因此,许多年轻人发出了“不是为自己而结婚,而是为老人而结婚”的哀叹。

因为历史原因,中国人的普遍婚姻幸福度其实很低,许多人一辈子都不懂得何为爱,一辈子都不知道该如何营造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一辈子都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但当他们对下一辈谈起婚姻时,却如专家一般,可以讲起结婚的千万个好处,不结婚的千万个坏处。

这说到底还是骨子里的控制欲作祟,一方面将结婚生子作为人生的某种目标追求甚至唯一追求,另一方面强制子女服从。当无法为自己生活做出选择的子女表示不满时,又会被指控为不孝,这种恶性循环造成了大量家庭冲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叶克飞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组图]叶克飞:建筑是盛满了历史的容器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