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炎帝陵的史籍记载
|
中华儿女,莫不以“炎黄子孙”自称。炎、黄者,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也。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生于烈山”、“长于姜水”、“葬于长沙”,是古今史学界的共识。关于炎帝陵的史籍记载,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一)炎帝陵之地理位置 炎帝神农氏“生于烈山”,“长于姜水”,他的最后的归宿在哪里呢?也就是说,他葬于何处,炎帝陵在哪里呢?众多的史籍记载是“长沙茶乡之尾”即现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的炎帝陵。晋之前的史籍中,尚未发现有关于炎帝陵寝之所在的记载。炎帝陵最早见之于史籍记载的是晋代皇甫谧所著的《帝王世纪》:炎帝神农氏“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之后记载较详细一些的就是宋代罗泌所著的《路史》了:炎帝神农氏“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所谓天子墓者。”之后 王象之编著的南宋地理总志《舆地纪胜》记载更为具体:“ 炎帝墓在茶陵县南一百里康乐乡白鹿原”。 这是至宋代时,史籍中关于炎帝陵的地址的最详细的记载。在王象之写这部地理总志时,炎帝陵尚在茶陵县内。茶陵茶陵,是因炎帝神农氏在这里种茶及安葬在这里而得名的。茶陵县是在汉高祖五年,即公元前202年,因茶乡之鹿原陂有炎帝之陵,而以陵名县。这就是说,在汉代,炎帝陵就应该是已经有名的了,不然,何以以其陵而名县呢?在王象之编写这部地理总志不久,即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朝廷将茶陵县的康乐、霞阳、常平3个乡分出来,建立酃县,自此,炎帝陵就在酃县了。 关于炎帝神农氏葬地,史籍记载只有酃县一说。元丰三年(1080年)书成、八年(1085年)颁布的北宋官修地理总志《元丰九域志》关于随州、凤翔府、潞州、衡州的“古迹”条目的记载是这样的: 随州 季梁庙,按:春秋随之贤臣也,使随侯修政,楚不敢伐。神农庙,在厉乡村,《郡国志》云:厉山,神农所出。厉山庙,炎帝所起也。断蛇丘,随侯见蛇伤,以药傅之,蛇后衔珠以报,即此地。溠水,《左传》:楚人除道梁溠,营军临随涢。汉光武宅。舂陵古城。隋文帝庙。涢水。 ──《附录8226;新定九域志(古迹)8226;卷一》 凤翔府 邰城,《续汉志》:弃封于邰,徐广曰今斄乡是也;又云郿之斄亭。宝鸡,本秦之陈仓。《三秦记》曰:秦武公都雍,陈仓城是也。西虢,周虢叔所封,是曰西虢。岐山。杜阳山,《诗谱》曰:周原者,岐山阳地,属杜阳,地形险阻而原田肥美。太白山。陈仓山。古骆谷道。郿坞,董卓筑。汘水。磻溪,即太公垂钓之所。上公明星祠,黄帝孙舜妻育冢祠,见《汉书志》。仓颉庙。吕望祠。三良冢。 ──《附录8226;新定九城志(古迹)8226;卷三》 潞州 长子城,丹朱所筑。黎侯亭,在黎侯岭上。黎侯城,《书》:西伯勘黎。是也。古褫亭,《汉书•志》云:铜鞮有上褫亭,下褫聚。长平关,即秦白起坑降卒处。壶关。羊肠阪,见《汉书•志》。抱书山,出道书《福地记》。三峻山,有庙。浊漳水,出长子西,见《水经》。潞水,冀州之浸,见《水经》。古余吾城,汉县也。神农庙,有神农井,神农得嘉谷之所,见《地形志》。唐明皇旧宅。潞子庙,春秋时潞子婴儿也。豫让庙。关龙逢庙。冯亭墓,有庙,即韩上党太守冯亭也,见《史记》。冯奉世庙。 ──《附录8226;新定九域志(古迹)8226;卷四》 衡州 岣嵝山。酃湖。古酃县城。云阳山。后汉蔡伦宅。炎帝庙及陵。罗含墓。杜甫墓。 ──《附录8226;新定九域志(古迹)8226;卷六》
湖北随州、陕西宝鸡、湖南炎陵,是当代关于炎帝神农氏活动地域谈得最多的三处地方。最近,又有山西高平的团池加入了这一行列。湖北随州称为神农故里,湖南炎陵乃炎帝陵寝所在。陕西宝鸡建有炎帝祠,山西高平的团池有五谷庙。这里我们全文照录了宋代官修地理总志《元丰九域志》附录部分即《新定九域志》中关于这四处地方即随州、凤翔府、潞州、衡州的古迹记载。随州条目里记载:“神农庙,在厉乡村,《郡国志》云:厉山,神农所出。厉山庙,炎帝所起也。”潞州条目里记载:“神农庙,有神农井,神农得嘉谷之所,见《地形志》。”衡州条目里记载:“炎帝庙及陵。”凤翔府有多达十五条的古迹记载,竟只字未有炎帝神农氏的记载。而三处有炎帝神农氏记载的地方,也只有衡州条目里有炎帝陵的记载。这说明:宋以前史籍所确认的炎帝陵,只此一[1] [2] [3] [4] [5] [6]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炎帝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关于炎帝陵的史籍记载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炎帝神农氏时代对和谐文化的贡献及其现代意义 |
下一篇文章: 炎帝文化与现代文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