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Y >> yan >> 炎帝 >> 正文

 

炎帝神农氏时代对和谐文化的贡献及其现代意义

  中华民族的和谐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是统治者的正史、传记,还是民间野史、神话传说;无论是儒、道、佛等主流文化认同,还是老、庄、墨等诸子百家的著书立说,都直指一个源头——炎帝神农氏时代。通过这些文化传承和文化流派,和谐文化养育并滋润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形成了非常独特的人类文化现象。
一、解读炎帝神农氏时代
   
由于史前文化的文字记载非常有限,三皇五帝历来被历史学家定位为传说中的人物。随着我国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人类农耕文明的起源不断往前推移,许多历史学家的权威定论受到质疑,特别是在长江流域发掘出来的距今6000多年前的古稻田遗址、古城堡遗址(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都有力地证明,炎帝神农氏时代不仅不是神话传说,而且还是中华文明及其和谐文化的重要源头。
   
查阅诸多的史誌传记,尽管对炎帝神农氏及其时代的记载有很浓的神话传说色彩,对炎帝、神农是否同指一人也歧义很大,但是对那个时代生产、生活方式的描述却是大同小异。这些描述既饱含史官的主观期望,但也不排除是一种客观记录;既是一种对原始人类社会的推测和评价,也是一种对理想社会的勾和展望;既是一种把人神化的写作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文化认同。因此,正确解读史誌传记中的炎帝神农氏时代,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真实的还原炎帝神农氏其人、其时代,而且还能引导我们全面了解中华民族和谐文化的发源。
   
在各种史誌传记的记载中,炎帝神农氏时代有以下几个和谐文化特征:
1、生产形态——物我和谐。
  
《逸周书汇校集注——附录一。佚文》:“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破木为耜、鉏、耨以垦莽,然后五谷兴,以助果蓏之实。”
  
《淮南子——主术训》:“昔者神农之治天下也,神不弛于胸中,智不出于四域,怀其仁诚之心。甘雨时降,五谷蕃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月省时考,岁终献功;以时尝谷,祀于明堂。明堂之制,有盖而无四方,风雨不能袭,寒暑不能伤,迁延而乳汁,养民以公。其民朴重端悫,不忿争而财足,不劳形而功成,因天地之资而与之和同。”
  
《尸子——卷上.君治》:“神农理天下,欲雨则雨。五日为行雨,旬为谷雨,旬五日为时雨。正四时之制,万物咸利,故谓之神。”
   
在上述史志传记的描述中,炎帝神农氏时代是“甘露时降,五谷蕃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不忿争而财足,不劳形而功成,因天地之资而与之和同”——这是农耕社会的理想生活场景。这种场景在炎帝神农氏时代也许不是一种亘古不变的常态,但至少是一种曾经有过的场景记载,也是生活在那个时代人们的一种期冀和希求。这种期冀和希求记载在史志传记里就成了一种文化传承——“物我和谐”的美好愿望和追求。
2、生活方式——人伦和谐
  
《吕氏春秋——开春论.审为》:“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缋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故身亲耕,妻亲织,所以见致民利也。”
  
《淮南子——齐俗训》:“《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天下为先。其导民也,不贵难得之货,不器无用之物。是故其耕不强者,无以养身;其织不强者,无以掩形;有余不足,各归其身;衣食饶溢,奸邪不生;安乐无事,而天下均平。”
  
《周易——系辞下传》:“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移交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火。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管子——揆度》:“管子曰:神农之数曰:‘一谷不登,减一谷,谷之沽什倍。二谷不登减二谷;谷之沽再十倍’。夷疏满之。无食者与之陈,无种者贷之新。故无什倍之贾,无倍称之民。”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炎帝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炎帝神农氏时代对和谐文化的贡献及其现代意义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