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Y >> yan >> 炎帝 >> 正文

 

炎帝神农氏时代对和谐文化的贡献及其现代意义

东西所左右,顺应自然而处世,保持心态平和——这就是炎帝神农氏时代的生存法则。
二、传承和谐文化的现代意义
   
炎帝神农氏时期是中华民族的幼年时期,那个时期形成的和谐文化雏形通过史志记载、文字传播、大众认可、社会共识等方式,逐步形成和发展成为比较稳定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形态,这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其现代价值值得深入发掘。
1、人与自然的关系——“顺天道”
   
“顺天道”就是要顺应自然法则和自然规律。炎帝神农氏时期对于自然现象从最开初的害怕恐惧到敬畏崇拜,然后观测研究,最后达到顺应利用的目的。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发明了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对地球、宇宙等自然现象有了科学的认识,但是也有很多沉痛的教训:我国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的 “人定胜天”、“改天换地”等口号,对地球资源采取掠夺式开发,造成水土流失、环境污染,一些物种濒于灭绝,我国的生态系统遭到巨大的破坏;进入二十一世纪,由于全球工业化进程加快,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以及工业化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温度上升,暖冬、热带风暴、水灾干旱等现象频繁出现,人类不仅成为全球气候变暖的参与者、制造者,更是受害者,这就是破坏自然法则和自然规律的代价。因此,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当前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地球生命历史证明:生物之间从个体看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但从总量上看是此消彼长的平衡关系。据科学家研究表明:地球物种有3000多万种,被人类发现并认识的仅100多万种,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远远没有达到可以随心所欲的地步。人类仅仅只是诸多地球物种中的一个种类,一切自然物种及其群落都应该与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与其他物种和谐共处,只要环境条件不变,就能长期共存,即使发生扩散或缩减,其历程也是缓慢和渐变的——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但是人类活动的加剧,却打破了这千古不变的平衡,人类如果不能及早地认识到这一点,一味地违反生态平衡搞“特殊”,就必然会被取消在地球的生存资格。因此,在人类步入现代化生活方式的今天,顺应自然法则和自然规律是人类拯救自己的最佳选择,也是人类继续在地球生存的基本保证。
2、社会人际关系——“和为贵”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说到底就是如何处理人与人、国与国的关系问题。它的形成从炎帝神农氏发源,经儒家总结概括成学说,由统治者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再逐步转化为人们的观念、习惯,最后潜移默化为人们的行为方式,几千年的灌输,几千年的渗透,“和”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和文化潜质,可以说,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
   
“和”在中国汉语言文字中是运用最广、内容最为丰富的一个字,它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风度,更是一种能力,特别是在治国安邦上体现得更为突出:理念——“和平共处”、“和衷共济”;风度——“和睦相处”、“和蔼可亲”、“和颜悦色”、“和风细雨”;能力——“和气致祥”、和解、和谈、和约、和议等等。“和”文化已充分渗透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其影响无处不在。
   
“和”不是简单的综合、总和,而是多种矛盾的协调,是多种实力的平衡。“和”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有三个层面:最高层次是“世界和平”,强调的是要互相尊重各国的主权、领土完整,通过谈判、沟通、协商、调解,“化干戈为玉帛”,这是中华民族运用自如、行之有效的文化传统,更是处理现代国际事务的外交方略。最广泛的层次是“社会和谐”,所谓“正六律,和五声,达八音,养耳道也”,——西方交响乐的原理早就成为中国人的生活准则,“大同小异”、“求同存异”,强调的就是要重视和尊重个体差异,就是承认社会成员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差异、差别,让这些差异、差别的各个成分相互协调地生活在一起、联系在一起,并且保持时空的动态的和谐状况。这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智慧和能力。最基本层面是“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中国几千年的社会中,家庭中的人际关系遵循的是一种情感法则,这种情感法则由家人、亲人推及到邻里、街坊,然后逐渐形成一种社会公德。因此,“和睦”既是一个基本层面,又是最高境界,“家和万事兴”不仅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美好愿望,更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定律。
3、文化伦理传统——“有容乃大”
   
“容”即为宽容、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体现了中国文化是一种具有强大同化力的文化。人类早期社会就是通过不断的迁徙、融合,由多个氏族、胞族、部落融合为部落联盟,最后形成“炎黄子孙”——中华民族。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社会中,各派学术、各种信仰、各方风俗一直处在交融互济之中,这种文化现象促成了中国文化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也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格。
   
“宽容”是一种伦理化传统,具体表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部凝聚力。宽容不仅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而且是处理国家事务、民族融合的重要理念和基本方略。春秋时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炎帝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炎帝神农氏时代对和谐文化的贡献及其现代意义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