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这些方面都充分说明:炎帝是继伏羲之后又一个伟大的创造发明家,也是一个具有大智慧、勇于创新的古帝。
二、炎帝时代创立的制度文化
1、从炎帝氏族到部落集团
先秦典籍对炎帝有较多的记载,均较为笼统或说法纷纭。西汉伟大史学家司马迁对先秦典籍整理后,依据西汉《世本》、《大戴礼记》定“五帝”。又以《春秋》、《国语》考察《大戴礼记》、《孔子家语》所载的《五帝德》、《帝系姓》,馔写了《五帝五纪》。《世本》云:“炎帝即神农氏。”《史记·五帝本纪》云:“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集解》皇甫谧曰:“《易》称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是为炎帝。”班固曰:“教民耕农,故号曰神农。”《索隐》:“世衰,谓神农氏后代子孙道德衰薄,非指炎帝之身,即班固所谓‘参卢’,皇甫谧所云‘帝榆罔’是也。”《正义》引《帝王世纪》云:炎帝“初都陈,又徙鲁。”可见文献记载的炎帝8世或17世之说可信,炎帝榆罔为“八世”之炎帝,“徙陈”(今河南淮阳)、“徙鲁”(今山东曲阜)者也是多认为是炎帝榆罔。因此,首代炎帝氏族部落的中心地应在渭水中游,被“天下”氏族部落首领尊奉为“盟主”(后世袭号的炎帝亦然),姜姓炎帝部落集团(或称部落王国)的形成,亦即成为大江南北的“天下盟主”者,当是第二或第三代炎帝为部落长的时候。至末世炎帝榆罔时期,姜姓的氏族或部落已广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也有姜姓氏族或部落迁布,土著部族(蛮人与古越人等)也尊奉(世代)炎帝为“盟主”。文献记载这近千年的姜姓部落集团事迹时,是不分代系地统一记在“炎帝”身上。故《管子·轻重戊》记载神农氏时有“九州之民,乃之谷食,天下化之。”西汉《淮南子·主术训》记载神农氏时,“其地南至交趾(今越南北部),北至幽都(今内蒙古和辽宁以南),东至旸谷(今山东的渤海与黄海),西至三危(今甘肃敦煌),莫不听从。”东汉纬书《春秋命历序》云:“有神人驾六龙,出地辅,号皇神农,始立地形,甄序四海。远近山川林薮所至,东西九十万里,南北八十二万里。”南宋罗泌《路史·禅通纪·炎帝纪》云:“遂甄四海,纪地形,远山川林薮所至而正其制。”注曰:“盖正九州之制。”由这些记载可知,炎帝时代的辖地及其影响之区域是非常辽阔的,古“九州”的观念始于炎帝。至于东西、南北的距离之数字,也是指广远之义,并非是那么具体的里数。
2、炎帝部落集团的管理制度
据林耀华等原始社会史学家的研究,从母系氏族形成至父系社会出现以前,古皇、古帝创立的制度主要有公社、胞族、部落三种形式,而炎帝时代所创立的则是部落及集团的管理制度。
(1)部落议事会
炎帝时代是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继承了华胥、燧人、有巢、太昊伏羲和女娲、少典和有蟜等文化,并依据新形势又进行革新和创造。母系氏族公社就是基本经济单位和社会制度的基础,为一个共同祖先传下来的血缘团体。氏族内部的同辈男女必须与另一氏族的同辈男女群婚,人口增加后,便分裂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血缘氏族,遂称为胞族。胞族除有首领外,有了两个氏族公社首领和长老组成的议事会,商议和决定胞族的事项。两个或以上的胞族的同辈男女群婚制,又逐渐组成了部落。部落酋长(由女性或男性德高望重之人担任)之下,设有“议事会” ,由氏族、胞族的首领组成,“负责处理部落中的公共事务,包括氏族之间或胞族之间的关系等事宜。议事会公开开会,四周围着部落的男女成员,他们有权参加讨论和发表自己的意见。”③部落议事会还处理对外关系,接待和派遣使者,宣战及媾和、缔结同盟等。④“部落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2)炎帝的“师团”
炎帝在设部落“议事会”(其子孙为帝后亦然)的同时,还设了询问机构(可称“师团”)。东汉《列仙传》卷上云:“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即水晶、云母一类矿物质),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南宋胡宏《皇王大纪》云:炎帝“师为悉诸,学于老龙吉,得《河图》。”悉诸,《新序》写作“悉老”。《路史·禅通纪·炎帝纪》云:“师于悉诸、九灵、学于老龙吉。”又云:太(泰)乙小子为炎帝治理天下之“师”,由此可知,炎帝(首代)的“师团”(即智囊团或顾问团)有赤松子、悉诸、九灵、太乙小子等组成。
(3)炎帝的管理人员
炎帝部落还设有管理人员,分管各方面事务,后世记载时以“官职”称曰“臣”,《左传·昭公十七年》云:“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史记·补三皇本纪》云:“以火德王,故曰炎帝,以火命官。”南宋郑樵《通志》卷一载:炎帝“以火纪官,春官为大火,夏官为鹑火,秋官为西火,冬官为北火,中官为中火”。如炎帝后裔祝庸(融)任火官,主管南方;蚩尤管东方等。分管具体事务的人员主要有:《路史》载:主管制扒搜、石锄(分长、短柄两种)等工具,以及生活用具杵臼(加工粮食或捣药用)、陶灶、陶甑(即锅)、挖井的大臣,名曰赤冀(又名赤制);主管占卜的大臣曰司恠;主管巫筮的大臣曰巫咸,由巫阳协助;主管制耒、制乐器及乐舞的大臣曰刑天(又写作夭)。《春秋元命苞》载:主管山川地形的大臣为怪义和自阜。这些“大臣”的任免,都由部落议事会议决定(后世的炎帝时亦然)。
三、炎帝时代创造的精神文化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