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炎帝时代的手工业和货物交换
史载炎帝发明陶器,实为“发展”了制陶业,也是仰韶或其约同期文化的最高成就。从选料到烧制都形成了一定的工序,器类增多,炊具有鼎、甑、釜、灶等,灶可以随需要而移动,使用方便;饮食器有碗、钵、盆、盘、杯等;取水用具还有小口尖底瓶等,盛水或食物的有瓮、罐等。尤其是彩陶器,纹饰更为精美。当时从事制陶的人多是妇女,一般还是手制。陶器的发明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在这以前,人类加工食物一般采用烧或烤的方法。有了陶器后,人类增加了煮食物的方法,并且便利了饮用水的运送和储存,使人类进一步有条件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居住和生活,并扩大了从事农业生产地域。所以,陶器的制作是人类与自然界斗争中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创造,也成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太平御览》引《周书》佚文记载了这件大事,曰“神农耕而陶”。生产、粮食加工、渔猎、制衣等工具制造也进一步发展,器形种类增多。出现了磨制石器,发明了钻孔技术,可以在石制工具上安装木柄或穿绳子。木耒、骨耜、石镰等增多,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力。此外,妇女从事的纺织、缝纫业等也有所发展。从河南陕县庙底沟与三里桥仰韶文化文化遗址发现纺轮和陶器上有纹痕迹看,炎帝时代先民已会捻线织布;陕西华县泉护村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布痕(每平方厘水有经纬线各10根),说明纺织技术有了较大提高。《商君书·画策》云:“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云:“神农皇帝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四方。”即炎帝时制造弓箭的技术有了提高,族军的作战能力有所增强。北齐刘登《刘子·贵农》载:“《神农之法》云: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天子亲耕,后妃亲织,以为天下先。”又云:“衣食饶足,奸邪不生,安乐无穷,天下和平。”足见物质丰富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对今日仍有启示意义。炎帝“为天下先”的大公无私精神,更值得我们发扬光大。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又促进了货物交换业。《易·系辞下传》云:“炎帝时,“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卦名)嗑(合之义)。”三国人虞翻注:“噬嗑食也。市井交易,饮食之道,故陬诸此也。”《潜夫论·五德志》的记载与《周易》相同。《见俗通·三皇》云: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近之。”可见产品交换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炎帝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论炎帝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详细资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