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W >> wen >> 文宗 >> 正文

 

庆阳窦氏与观音古槐

庆阳窦氏与观音古槐

窦彦礼 窦亚平


 
    观音古槐当地人称夏槐, 传说是夏帝少康之孙第一代豳国君窦重在帝槐即位时 (公元前1897

年)所植,意示忠于夏室。至周懒王坐庆阳时就已成参天大树,有近四千年的历史。高数十丈,方

圆百十里都能看得见,其周径四丈余,根部成台阶状,环圆20余步。老槐虽历经沧桑,仍然枝叶茂

密,郁郁葱葱,且又树上长树,最多的是桑树,最大的是檀树。檀树长在树躯的分叉处,距地面丈

余,高数丈,周径四尺,曾是陇东一景,载誉陕甘。民国年间陕西博物院来人考古登记,当时观音

古槐的分枝比广为人知的山西老槐树还大。古槐的根系延伸至周围数十丈,生出两棵子槐,分居东

西各10丈。原古庙正殿南侧一棵直径近丈,头部在抗日战争时被八路军三八五旅耿飙部聂德荣(原

天津警备区司令员)率独立一营砍伐;原观音大池塘西侧一棵双杈槐,一根两树,直径各6尺高10

余丈,1956年修建观音粮库时被砍伐用于木料。

    唐武后长寿二年(693),庆阳窦氏始祖窦义节, 由虢州刺史任告病还乡从古都洛阳徙迁古槐下隐居。

    窦义节出身汉、魏、唐三朝皇亲世家,是唐高祖太穆窦皇后(李世民生母)曾孙,高宗宰相窦

德玄之侄,陕州刺史窦德冲四子。他幼入长安太学,性喜静,善思考,熟读各家经典,学识广博,

深谋远虑。永徽五年(654)进士及第, 入尚书省任左司郎中, 显庆四年(659)出任宁州刺史。

他敬慕窦氏先祖在豳地(古宁州)500余年,19代为豳国君。窦祖接应周祖不窋北逃毌地 (今甘肃

庆城县)避难,义让国土,开拓农耕文化,造福天下,为公刘在豳地的辉煌创造了条件,窦周先祖

共同孕育了周王朝,而使窦氏至周世为大夫,为夏商周时代的社会进步立下不朽之功。

    窦义节初至宁州,年轻气盛,火烧襄洛寺,铲除了危害乡民的恶僧,使百姓安居乐业。时宁州

辖定平(今政平)、罗川(真宁)、丰义(镇原屯字)、彭原(今董志原)、襄洛 ( 今湘乐子午

岭)、安定(今宁县)六县。他一年数次骑马巡视属县民情,考察官吏政务,在任10年,人口经济

都有较快发展,为狄仁杰名垂宁州青史奠定了社会基础。他曾向朝廷上表:“劝桑农,薄徭役,兴

儒学,息兵、广言路”。时义节四叔窦德玄在朝廷为宰相,奏表转至御案,武皇后为了展示自己的

政治才华,归纳为“建言十二事”,经高宗帝颁布实施。

    窦义节堂兄窦怀哲早于义节任庆州都督,二人相距仅百里之遥,遂往来频繁。怀哲为太宗十九

女兰玲公主附马都尉, 二人常在一起忧虑朝事。 永徽五年 (654),朝廷重臣多被贬出京城。后

来,高宗王皇后、萧淑妃被贬为庶人, 武则天责令各打100大杖, 砍去双足, 泡在酒瓮里折磨而

死。 朝廷渐为武氏天下。 义节、怀哲二人遂成共识 “忠唐室,远朝廷 ,避权势,弃名利,保百

姓。”时窦氏朝廷为官者百多人,仅义节亲族就数十人为官,若被株连,难逃灭门之灾。东汉“窦

武之难”遭诛窦氏族人达六七百人之多。窦义节遂有隐居遣散族亲之意。

    总章三年(669),窦义节出任虢州刺史。上元二年(675)四月,武则天用药酒毒死24岁的亲

生皇太子李弘。文明元年(684)二月武则天派人杀死已贬往巴州的亲生子李贤。长寿二年(693)

窦义节族妹睿宗皇后窦希琦遭武则天之侄武承嗣陷害,被凌迟处死,尸骨未存。窦义节对武周政权

心灰意冷,遂上书朝廷,称病还乡。其时东都洛阳成为武氏家族阴谋夺取李室江山的据点,武则天

男妓冯小宝为洛阳白马寺主持。武氏族人在洛阳招摇过市,百姓怨声载道。

    窦公在宁州刺史任时,多次往襄洛县北,考证古槐记事碑,认定碑文所载夏人即是豳国窦氏先

祖,其时曾想先祖所居之地,幽静葱郁,老若居此,犹如仙境。当下收拾行囊,带领妻子儿孙轻装

简从,徒行10日方止槐下,用剩余积蓄,在槐下建一观音菩萨庙殿,早晚烧香为百姓祈福。

    窦公人如其名,为官清正,极重信义节操。所生四子诫言、诫盈、诫奢、诫逸,皆文韬武略。

儿孙由繁华的东都洛阳一下子到幽静的山乡,他制定了严格的家规,以耕读为乐。时有六孙,取名

庭兰、庭萱、庭芝、庭华、庭蕙、庭芳,意在秉承书香门第遗风。 开办私学, 自为教师,儿孙所

学,严格有序。学文习武,亦耕亦读。过往乡邻,儿孙恭敬以礼,从不富贵骄人。

    神龙元年(705)正月,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诛杀了武则天男妃张昌宗 ,张易之,迫使

武则天逊位。唐中宗复位,李唐政权再度重建。中宗昏庸懦弱,大权落到韦皇后与女儿安乐公主之

手,景龙四年(710)中宗被妻女鸩杀。 窦义节族妹昭成窦皇后亲生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并窦义节

堂弟窦怀贞宰相合谋,将韦后党羽一网打尽,太平公主出面恢复了睿宗李旦帝位。但实权尚在太平

公主之手,朝臣大多依附于她。先天元年(712),睿宗让位给李隆基,是为唐玄宗。

    开元元年(713),太平公主企图推翻年轻的唐玄宗,被李隆基抢先下手, 率厩牧兵马杀死太

平与党羽数十人。窦公堂弟窦怀贞时为宰相,被疑为太平同党,追杀落水身亡。朝廷命其子孙改姓

并远逐西羌。窦氏血性男儿,岂能受改姓之辱。窦公知怀贞遭难,命人昼夜兼程,寻回怀贞子孙,

隐于槐下村落。

    唐玄宗粉碎太平政变后,便获得全部权力。他决心革除朝弊,百废待兴,急需选用治国能臣,

颁诏天下,官民均可推荐良吏。同时明确宣布“官不滥升,才不虚授”。虢州吏民上书朝廷“则天

初年,潼关以东,黄河两岸,连年发生蝗灾。 蝗虫飞来如云遮日,所落之处, 苗罄尽,赤地千

里,横尸遍野,惟虢州属县官民力主捕杀,刺史窦义节制定治蝗奖励策略,蝗灾得以有效控制,尽

管蝗灾连年,虢州未有大的饥荒。百姓吏民感戴窦公倡导孝悌力田,造福百姓的爱民之德,恳请朝

廷旌表。”窦公虢州刺史任20余年政绩卓著。时正值武后弄权,朝廷动荡不安,贪官污吏横行,发

国难之财者比比皆是,惟窦公清廉耿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吏民钦仰,众口皆碑,深得玄宗赏

识。

    玄宗已知窦义节乃其母舅一族,欲召入朝,委以重任,树为百官之楷模。窦公因年事已高,坚

辞不受。  玄宗欲封国公让儿孙承袭,窦公也委婉拒谢。 不在其位,不受其禄,儿孙为官,须经

科考,方准赴任。翌年恩科开考,窦公四子与长孙五人殿试,四人进士及第。长子诫言进士,文武

兼备,任左监门将军;次子诫盈进士任青州刺史,天宝七年(748)转北海太守; 三子诫奢进士任

富平县令;四子诫逸授果州司士参军;长孙庭兰进士授衙尉少卿,父子同中进士,玄宗赐婚清河郡

主,后转大鸿胪,父子三喜临门,窦公同门六喜,传为盛唐佳话。 至唐中叶元和十五年(820),

唐《元和姓篆》止编之年,窦公已有子孙23人在唐为官。

    唐开元三年(715),窦义节病逝于宁州观音庙,终年78岁。 按他生前遗愿,这里是他早已选

好的归宿。玄宗帝为褒奖他一生政绩,命移柩昭陵,陪葬太宗。时陪葬昭陵的六十六位灵柩,乃长

孙无忌、房玄龄、魏征、秦琼、敬德、程咬金等太宗的肱股之臣,唐窦氏有宰相六人,官至极品,

也无一人能享此殊誉。唐窦氏有朝廷命官600多人,娶公主者9人,惟窦公堂兄怀哲随兰玲公主陪葬

昭陵;娶郡主者10多人,惟窦公长孙窦庭兰随清河郡主陪葬昭陵。窦公生不受高位,死不要封爵,

一生为民造福,政绩卓著,玄宗帝遂其轻名远禄之志,褒其亲民重民之诚,终使其名节永垂昭陵。

庆阳窦氏在观音古槐下繁衍生息1300余年40多代,窦公次子诫盈一族落居北海(今山东潍坊),玄

宗时其子孙经营寿光、渤海、塘沽盐池;其次子庭蕙出任扬州长史,后裔落居江南。窦公长孙窦庭

兰在玄宗开元年间出任大鸿胪(外务大臣),使盛唐在世界各国享有极高声望,卒后玄宗命葬昭陵

陪葬太宗,其子孙遵玄宗之命,亦落居江南,致力于大唐对外丝绸经济贸易的发展。

    窦公次孙窦庭萱配合其兄庭兰开拓盛唐对外贸易商路,同时兼营灵州盐池。时庆阳窦氏以凤翔

为经济贸易中心,先后在益州、南诏、洛阳、扬州、宁州、三水、邠州、朔方、凉州建立了商号。

庭萱堂弟子禹、子夏、 窦薇、窦薕都随庭萱从事商贸经营 。至玄宗末年,窦氏家族已积有亿万家

资。

    至德元年(756)六月,安史之乱,玄宗逃往西蜀。庭萱与堂弟窦眘非、族叔窦镇征召长安、

平陵、庆阳窦氏子弟2000人,组成皇亲卫队,护卫太子李亨到达灵武(窦氏盐池),登基称帝,是

为肃宗,号召天下忠于大唐的将领率军平叛。时在灵武的人马仅有窦氏家将,肃宗的随行人员只有

20几人,除肃宗的几个儿子与李氏同宗兄弟子侄外,其他仅有杜鸿渐、崔漪、裴冕等几个人。肃宗

以窦眘非为金吾卫大将军、窦镇为右武卫将军,他们率领的窦氏卫队成为当时的禁卫军。叛军盘踞

中原至长安一带,窦温由山西到河北寻找郭子仪,窦僎到江南,窦复到凉州求取各路救军。同年八

月,河西节度使李嗣业、安西行军司马李栖筠、河北节度使郭子仪、朔方郡太守李泌、彭原郡太守

李遵先后到达灵武。九月十七日,肃宗率几路人马到达宁州彭原郡,调遣关中、天水与各路勤王兵

马。以皇子李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以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北都(今山西太原)留守,防守河东;

以第五琦为山南五道度支使,征发江淮租税以供军需;以窦温、窦复、李勉为监察御史;庭萱无意

官场,肃宗拜以光禄卿。逃难之中的肃宗与皇后张良娣俱称庭萱为表兄,肃宗祖母昭成窦皇后被武

则天处死后,召窦皇后的妹妹入宫抚养玄宗李隆基,窦皇后的妹妹就是张良娣的祖母窦希瑕。在彭

原行宫张良娣要肃宗厚封窦氏,肃宗说:“他(指庭萱)一不愿当官,二不缺金钱,三不图名望,

我岂可有违他的心志。”

    时玄宗女延安公主在玄宗入蜀后,也北逃至弘化(今庆城县)庆王府与李琮次女百合郡主(恭

应皇后窦芠亲生)为伴。 百合郡主与庭萱四子窦文举幼时常有往来,彼此爱慕。 在张良娣的提议

下,肃宗为玄宗亲舅窦希瓘之孙窦克良与延安公主赐婚;为窦文举与百合郡主赐婚,赐封百合郡主

为庆阳郡主。 肃宗在彭原郡逗留近半月,张良娣决意要去庭萱家族,到观音庙进香, 肃宗也有此

意。观音庙在彭原东一百里,第一日行至彭原东文安里(今西峰市什社海子坳),张良娣因产后虚

弱,突然颠簸,腹痛难忍。肃宗一行只好就地休息,时已过午,庭萱从农人家讨来香喷喷的米粥,

张良娣食后,顿觉浑身清爽,腹痛立止,乳汁充盈涌溢。此后当地米粥成为产妇必备食物。
 

十月初一,肃宗与张良娣到达观音庙。 张良娣总想为亲生皇子谋取太子之位, 求神拜佛,烧香许

愿,祈求观音菩萨保佑。在肃宗面前总说,祈求神灵保佑大唐天下,肃宗只好遂其所愿。张皇后进

庙烧香,霎时天昏地暗,星辰满天(日食),肃宗惊骇,急忙进庙祭拜,瞬间又星消日出。

    肃宗与张皇后观音庙进香,使此地香烟旺盛千余年,窦氏家族生意也兴隆几百年。肃宗与张良

娣在宁州境前后数月,留下了很多传说。十月初三,肃宗一行又返回彭原郡。肃宗虽遣第五琦从江

淮征集军需,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为了得到窦氏家族经济的保障,肃宗只好从宁州彭原郡移往庆

阳窦氏经济中心西都凤翔,指挥平叛。历时一年多,庆阳、平陵、长安、平阳窦氏家族为肃宗20万

兵马,提供军需,使大唐江山得以光复。 肃宗收复的长安, 被叛军劫掠,又遭回纥践踏,满目疮

痍,一片荒凉,回城百姓,无以为食。昭成皇后堂侄窦乂向朝廷捐助粮食和巨额资财,使唐王朝得

以战后恢复,肃宗赐以“大唐义商”。

    庆阳窦氏自唐至宋从事盐铁、茶叶、丝绸与战马经济贸易300余年。 宋金议和,秦凤路总管、

窦义节16世孙窦阳弃官从商,在江宁府(今南京市)珠丝大街开有江南当时最大的丝绸珠宝贸易商

号。

    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洪涝蝗旱频起, 扬州路崇明州、海门县发生海溢; 汴梁路黄河决

口,下游百姓流离失所;巩昌府通漕县山崩;碉门、凤翔、兴元、成都发生地震;南阳、济宁、济

南等八路发生蝗灾;陕甘、河南连年大旱,中华大地,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元朝廷统治集团,忙

于争夺皇权,天下百姓处于水生火热之中。
 

天历二年(1329)春, 窦阳6世孙窦源把窦氏家族凤翔、咸阳、洛阳、庆阳积蓄的所有粮食、资财

发给灾民,以安西大元帅的名义,让灾民秘密中鸡毛传帖, 定于中秋节晚上统一行动, 驱赶元鞑

子。当天正是元文宗的登基之日,窦源发动了地域广阔的反元暴动,一夜之间解决了元鞑子对汉人

入户统治的羞辱,极大的动摇了元朝廷对中原与西部地区的统治。 在民间盛传, 窦元帅是真龙天

子,窦家人要坐江山,周文王说的窦氏一王,时间到了。虽是谣传, 却震动了元朝廷。 至顺元年

(1330)二月,元文宗诏令燕铁木尔围剿陕甘、河南、山东窦族。元朝廷陕甘守将只尔哈郎首先从

陕甘交界的三水县开刀,庆阳家族仅留窦源近支(因早有防备)。窦氏族人为了活命,逃亡改姓者

逾百万人。陕甘一带改为杜 (窦谐音)姓、胡(随便姓先保命) 姓者居多,河南、山东多改为刘

(留命)姓。

    元兵将领只尔哈郎将逃往伞盖山(子午岭五亭子)的族人,在押解途中全部杀死在罗山府南山

头,后人称杀人坡头,数百年此地寸不生。窦源弟窦汜六岁的儿子在麦垛中躲避追杀,被只尔哈

郎将头挂在观音庙东的大树上,称其斩杀了窦氏未来的帝王。后人称此地叫献头(岘头)。面对元

朝廷的穷凶恶极和诸多家族被灭门。窦源书写了《扶风传世录》,携长子窦祯徙居大理迩海(今云

南洱海),当地土司与窦氏家族有十数代经济贸易关系。窦源虽处西南边陲,仍然四处奔走,寻求

救国救民之方。他与广西静江(今桂林)大圆寺秋江长老成为至交,一起谈古论今,分析元朝廷将

的气数与时日。

    至顺二年(1331),元文宗把他放逐到高丽的侄子妥欢贴睦尔又移居静江。元文宗为了夺取兄

长元明宗的皇位,用药酒将其毒死,登上帝位,捏造谎言,说妥欢贴睦尔非皇家骨肉,把他流放在

高丽的一个海岛,又从东北边陲移至西南边陲,可怜一个11岁的孩子饱受万里徒步流徙之苦。妥欢

贴睦尔在刑部侍郎哈刺八失的监视下生活。同是天涯沦落人,窦源嘱咐秋江长老多关照这个落难的

皇子。妥欢贴睦尔跟随秋江长老学文识字, 接受文化教育, 也早早知道了窦源是救国救民的大英

雄。

    至顺三年(1332)八月,命运把妥欢贴睦尔推上了元朝末代皇帝的位子。至元六年(1340),

成为元顺帝的妥欢贴睦尔剪除了权臣,下诏撤除了元文宗帝王尊号,算是对受害窦氏的昭雪。至元

七年(1341),授窦源“万户”之职,窦源拒绝受之。元顺帝深知窦源在西部的影响,次年,又授

窦源安西都护(西安总督)之职,妄图挽救摇摇欲坠的元王朝。窦源弃职隐居于江苏盱眙,后来,

其子孙助朱元璋平定天下,有“七雄冠世”之称。其族明清时代人才辈出,昌炽600余年。

    元兵诛窦,除窦阳长子窦东河落居江南, 其后裔居于扬泰诸州县免遭其害, 庆阳窦族多被灭

门。窦阳侄窦刚子孙居于三水、邠州、定边一带,尚留人丁,今居彬县义门镇、旬邑底庙镇与定边

杨井镇;居于宁州城的窦阳玄孙窦济焉后裔伤亡较少,后移居焦村、早胜,平子、春荣、肖金;窦

阳玄孙窦济铭时在扶风城东经营盐店,幸免于难,其后裔窦信明初返居镇原太平镇,其子孙后居于

临泾、三岔、上肖、曙光等乡镇。窦源弟窦汜带领窦源次子逃往定边,其亲子却遭杀害,后以窦源

次子窦祺为嗣。窦源三子窦春年岁尚幼,在舅族良平杨氏家族避难,其舅族被元兵灭门,窦春即居

其舅族宁县良平段村堡,其后有迁居早胜、陕西淳化者;庆阳窦氏老祖房现居观音庙、窦家湾、窦

家梁、窦家东庄及合水县的部分村落。

    唐时,窦义节子孙在扬州、泰州、江陵、长沙、盱眙为官者多落居江南。现明确世系、族系关

系的庆阳窦氏12000多人。 据传,明清年间观音庙西至南仓, 东到岘头, 上下十余里全是窦姓族

人。清同治二年(1863)到七年(1868),先是太平天国捻军残部窜至陇东杀人掠财,窦氏族人外出

逃难;后又有宁夏回民马化隆反叛, 与陕西回民叛军,盘踞董志原,号称十八大营。 回民军与陕

军、湘军大战于陇东,庆阳城乡寨堡俱破,窦氏族人死伤无数,回乱后观音东西10多个村落,复回

族人者仅四个村庄,加在一起只有10数人。人遭兵祸,古槐也遭天劫,雷击起火,烈焰腾天。窦氏

族人跪求观音菩萨,降雨三天。老槐被烧得百孔千疮,族人给树洞填上黄土,给烧焦的地方抹上黄

泥巴,老槐树根深蒂固,重新发芽,依然郁郁葱葱。被天火烧空的树洞,填上黄土后受日月精华,

雨露滋润,鸟雀耕耘,竟奇迹般的长出了各种小树,最为珍贵的是树躯上那棵檀树,远近闻名,人称“槐抱檀”,神话中称“八宝檀”成为观音古镇一道景观。

    观音古槐有许多童话、神话,也有不少传奇故事。就说近年观音族里有人在槐下古庙址上挖出

一个金牛,据说价值连城,有人因之发财,有人为之负债破产,到底有多大,尚无确切说法,据分

析此物系窦源所留。总之观音庙是方圆数十里最大的庙观。原全国政协常委王秉祥在《宁县志》中

所记载抗战时观音庙锄奸一节,描写了观音庙集日街头生意兴隆、庙宇香烟旺盛的情景。原窦公修

建的观音古庙,解放后已不知原形,大庙正殿三间和对面的古戏楼均是窦氏族人明清年间的修复之

物,惟有古戏楼东侧的两座坚固壮丽的碑楼是唐建筑之物, 记得两碑上的文字一是篆体, 一是魏

体,传说是古槐记事碑。那时碑楼上、戏楼上、庙殿里还留有抗战时三八五旅聂德荣将军与原中华

人民共和国副主席高岗解放战争时写的诗句和标语。碑楼前面是一个很大的长圆性池塘,容水面约

有二亩,绕池塘是一环型车道,环形车道也是人行道,是集日和古庙会的贸易市场。池塘边沿长了

一圈又粗又高的大树,有槐树、檀树,最多的是柳树,乡人戏称“柳湖”。整个池塘柳荫环绕,四

季景色迥异,晨昏情趣不同, 是一处生态和谐的自然乐园。 特别是春夏之际,晨雾之中,扬花柳

絮,燕影翻飞,早起的乡民肩扛犁耱,赶耕牛的吆喝声与柳林中清脆悦耳的鸟鸣声交织在一起;时

至傍晚,池塘中一片蛙声与归圈羊群的咩咩声此起彼伏。除冬季外,观音小镇都笼罩在一片绿荫之

中,惟观音古槐超出众木,高高在上,向世人宣示,它是小镇数千年历史的见证。观音古槐虽在庙

院的西南角,但其枝枝杈杈遮挡了整个庙院的阳光,古槐树根蜿蜒交错成台阶状,每逢庙会,看戏

的男男女女攀枝而坐,以叶遮阳。

    当年,窦义节府第在古槐正南的原面上,即大池塘南侧;窦府西面是庆阳郡主府,传说园中有

一高楼,叫绣花楼,曾是族人观察躲避元兵的了望哨,后来被元兵焚毁。古槐东南方是元末窦源起

义时的帅府,后来是二帅、窦汜的居所。解放后人们见到的只是残垣断壁和一片瓦砾。窦氏祖坟在

古槐西南二里的原面上。据传当年唐玄宗虽诏窦公陪葬太宗,但念其宁州为官,教化吏民,窦公一

族仍授皇亲礼遇,钦赐皇亲墓园100亩,供子孙四时祭祀。
 

顺治四年(1647),李自成余部窜至宁州,路经此地, 见是一处雄伟壮观的皇亲墓园, 烧毁祠

堂,拆毁碑楼,砸碎墓碑,推倒华表,墓园的石马石羊均遭破坏。解放后人们见到的墓碑、供桌、

华表均是清乾隆六年(1742)窦氏族人复修之状,其规模显然无法与原貌相比。

    时代变了,人变了,气候也变了,观音池塘边的一圈大树被砍光了,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长

年有水的池塘变成前季少雨而干涸,后季多雨也只有半池水,冬季结上一层厚冰也就成了干塘。观

音古槐千年不枯,得益于自然生态的平衡和观音大池塘的的水源涵养。观音古槐因有很多神话,文

化大革命初就被列为“破四旧”的重点对象,因为有窦氏族人的精心保护,未曾受损。1968年,红

色政权宁县革命委员会停止观音中学的烤火费,命教师带领学生一斧一斧将古槐劈成柴火,整整砍

了三年,古槐为观音十里乡民的子孙化为灰烬。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有专家学者来考察古

槐,但已踪迹全无。

    现在的观音古庙早已没有昔日的幽静了,本来已干涸的池塘已被填平成了集贸市场。当年是大

池塘养育了四千年古槐,因古槐而使子午岭西麓这个不足20平方公里的小平原独具秀色,又因这里

幽郁雅静而吸引窦公远离繁华的东都徙此隐居,此地又因窦公而建庙,因建庙而得名。现在这里古

庙没有了, 只留下“观音”这个古老的地名,然而窦公的子孙却仰千年古槐之风, 承百世先贤之

志,本分为人,率直处事,繁衍生息,俊秀迭出。
 

(注:窦义节系中华窦氏第83世,本文作者窦彦礼乃窦义节36世孙、窦亚平乃38世孙)


 

    本文作者简介

    窦彦礼,1951年生,甘肃省宁县观音庙人,原西峰市科协主席(副处级)。毕业于兰州大学新闻

刊授学院,爱好文学写作与文史研究,走访了全国二十余省市,行程10余万里,查阅全国地方文献

资料编成了《中华窦氏四千年》、《正本清源》、《母仪天下》、《拓疆英雄》、《恩怨情仇》、

《盛唐大鸿胪》、 《冯玉祥将军的忘年交》 等文史书籍180余万字。  在中国率先更正了 《后汉

书》、《魏书》、《新唐书》、《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等文史典籍对窦氏的谬写、误写,修复了

中华窦氏夏商周1400年断代史。2004年11月在广东吴川参加了全国第一届窦氏家族文化研讨会,被

推选为中国窦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2006年8月在云南师宗参加了全国第二届窦氏家族文化

讨会,被推选为中国窦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同年任中华窦氏皇亲家族研究会秘书长。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元文宗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庆阳窦氏与观音古槐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