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代各个皇帝之中,文宗图帖睦尔有着较深的文化修养,所以,在位期间比较注重文治,首先建立了专门掌管文化事务的机构。
天历二年(1329年)二月,文宗设立了奎章阁学士院,秩正三品,专掌进讲经史之书,考察历代帝王之治。以翰林学士承旨忽都鲁、都尔弥施、集贤大学士赵世延等人担任奎章阁大学士。大学士之下设有侍书学士、承制学士、供奉学士、博士等官。这些职位大多由学问深、声望高的朝官兼任。八月,在奎章阁学士院之下设艺文监,秩从三品,专门负责将儒家典籍译成蒙古文字,以及校勘。艺文监设有大监、少监、监丞、博士等官。监下属机构有两个,一是负责保管书籍的艺林库,另一个是负责刻印书籍的广成局。
在设立了这些文化机构的当年,文宗下令编纂《经世大典》。《经世大典》全名是《皇朝经世大典》,是记载元朝典章制度的会要体政书。九月,文宗命翰林国史院、奎章阁学士院的官员着手搜集、整理本朝的典故,按照《唐会要》、《宋会要》的体例,编纂《经世大典》。
第二年,即至顺元年(1330年)正月,正式委任赵世延、赵世安负责。后来,改任赵世延、虞集担任总裁官,任命中书右丞相燕铁木儿担任监修官。为了加快进程,文宗还要奎章阁学士阿廉帖木尔、忽都鲁、都尔弥施等人负责将蒙古文字所记载的典章译成汉文。
至顺二年(1331年)五月,修成《皇朝经世大典》。该书分为《帝号》、《帝训》、《帝制》、《帝系》、《治典》、《赋典》、《礼典》、《政典》、《宪典》、《工典》等10类。每类之下再分若干细目。全书正文880卷,目录12卷,公牍1卷,纂修通议1卷,合计894卷。《皇朝经世大典》是元代一部重要的记述典章制度的巨著。
在组织编纂这部巨著的同时,文宗十分重视教育。文宗不仅自己听学士们讲解治国之道,而且下令所有勋贵大臣的子孙都要到奎章阁学习。并任命翰林应奉揭奚斯(奚字原有人字旁)担任授经郎,负责讲授。文宗经常去奎章阁,向揭奚斯等人请教。揭奚斯写了《太平政要》献给文宗,文宗爱不释手。
为了严格官学的考试制度,文宗在至顺元年(1330年)下令中书省、御史台、集贤院、奎章阁的官员共同主持对国子监学生的考试,合格者按考试成绩分等授官,不合格的留校读书,不得授予官职。
此外,为表示对儒学的重视,文宗还沿用前朝褒扬圣贤的办法。应孔子后裔、衍圣公孔思晦的请求,加封孔子之父齐国公叔梁纥为启圣王,母鲁国大夫人颜氏为启圣王夫人,孔子之妻并官氏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后来,又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程颢为豫国公,和颐为洛国公,并对颜回、曾参、子思等人也加封了相应某国圣公称号。文宗用加封儒学先圣先贤的办法家提高儒学的地位(莫久愚、赵英主编《中国通史图鉴》,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版)。
至顺三年(1332年)八月,文宗去世。文宗在位期间虽短,但他所提倡的文化治国策略影响可谓久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