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公元前?——公元前396)名斯,战国时期魏国的创立者,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公元前445——公元前403年在位,治魏42年。他拜子夏为师,任用了李悝、段干木、吴起等一大批政治军事人才,顺时应变,变法革新,开拓进取,富国强兵,开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之先河,使魏国成为战国时期最早称雄的强国。
魏斯为魏绛的七世孙,是春秋时晋国魏氏家族又一位显赫人物,在历史上的地位,比和戎的魏绛更为重要。魏文侯作为战国初魏国的建立者和历史上杰出的国君,现可见到的资料却很少,只能从《史记》、《新序》、《说苑》等书中得知大概的情况。
周成烈王二年(前424年),也就是秦灵公元年,魏文侯立,这一年为魏文侯元年。因为早在晋顷公时,他祖上魏献子与赵简子、范献子等并为晋卿。后来魏桓子赵襄子、韩康子共灭智伯而分其地,势力更加强大,这就给魏文侯造成施展政治才能的条件。
魏文侯五年(前420年),魏诛晋幽公,立幽公的弟弟为晋君。从这件事看出,当时魏文侯的势力已经强大到诛、立晋君的地步。以后他不断施展抱负,扩大势力。六年(前419年),在少梁筑城。十三年(前412年)派其子击围繁,庞二地,迁徙当地人民。十六年(前409年),伐秦,于临晋、元里修筑城池。十七年(前408年),伐中山,又伐秦,于洛阳、合阳修筑城池。二十二年(前403年),魏与韩、赵共列为诸侯,从此取得了与晋侯一样的地位。二十四年(前401年),秦伐魏,两军战于阳狐一带。此后七八年未有战争记载。三十二年(前393年),伐郑,在酸枣筑城。至三十八年(前387年)卒。他在位38年的政治生涯中,为魏国的发展和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起了很大的作用,从而使他成为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
魏文侯是儒家道德所标榜的榜样,司马迁在《史记》中将魏文侯归于《儒林列传》,并推崇说:“是时独魏文侯好学。”所谓好学,是指对儒家学说的尊崇,对儒家道德的恪守。他十分注意自身道德的修养,不但在当时极出名,而且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史记》多次记载了他向当时名儒、孔子的弟子子夏请教礼乐和经艺之事。子夏替他分析了古乐与新乐之别,以乐喻道,借谈乐向他灌输儒家思想,传授为君之道。田子方、段干木等都出于子夏之门,为孔子的再传弟子,《史记》、《淮南子》、《说苑》等书都记载了魏文侯拜田子方、段干木为师的事迹。魏文侯一次与田子方饮酒,席间乐人奏钟乐,他听出钟声不协,指出左边音高。田子方因此批评他不该将心思才智用于音乐,而应当专心致力于治理国家,并严肃地指出:“君今审于声,臣恐君之聋于官也。”魏文侯虚心地接受了田子方的批评。魏文侯之子也常受教于田子方,曾将田子方所说的富贵者不能骄人的话告诉了魏文侯,魏文侯感叹地说,如果不是因为你,我哪能听到这样的贤者之言。
魏文侯同段干木的一段故事,更成为我国历史上国君礼贤下士的一段佳话。段干木为当时有才能的儒者,不愿做官。魏文侯欲见他,他竟翻墙而走。魏文侯每过段干木住的地方,总要俯身伏在车轼,以表示敬重。经再三求见,段干木才与他会面,谈话时,魏文侯一直站着,倦了也不肯坐,简直如毕恭毕敬的小学生。魏文侯还能闻过则喜。伐中山后封他的儿子于中山,翟黄指责他不封弟而封子,算不得仁君。他起初很不高兴,随后省悟翟黄说得有理,又喜欢他能直言,便拜为上卿。
魏文侯善于用人,用而不疑。吴起在用兵打仗上很有才能,虽然食而好色,但魏文侯用他为将进攻秦国,连拔五城,为西河守,一方为安。乐羊率领军队攻打中山国,很多人怀疑、攻击他,诬告信装满了一箱子,但魏文侯信而不疑,终使乐羊大功告成。此外,如以西门豹为邺令,以北门可为酸枣令,以翟黄为上卿,后来这些人均建功立业,为魏国的发达强盛作出了贡献。
魏文侯对历史的重大贡献,是他大胆起用法家人物,在魏国实行变法。吴起、西门豹、北门可、李悝等都是法家人物。魏国的变法是在魏文侯的支持下,由李悝实施。魏文侯和李悝把“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作为一项普遍原则付诸实施,这是社会制度上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改革。另外依靠吴起、西门豹等在操练军队、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