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W >> wei >> 魏文侯 >> 正文

 

魏文侯与礼贤台

 在河北省最南部的中国鸭梨之乡魏县,有一座中华民族最早的求贤标志———礼贤台。据《大名府志》载:礼贤台为魏文侯所筑,以礼段干木,久废不知其处。明嘉庆间,知县陆柬筑台城外东堤上,以存其名,亦名魏台。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知县梅守相建奎光塔于其上。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知县孙鸿儒、康熙十 
二年(公元1673年)知县王清彦、二十年(公元1688年)知县金协广重修;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知县马襄再葺。自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水淹后,惟塔岿然尚存,后塔亦废。
  魏文侯(?-前396),姬姓,魏氏,名斯,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后,魏国西边是仅有一河之隔的虎视眈眈的秦国,北边是强大的赵国,东边是新兴的韩国,南边越过中条山和黄河是秦、楚、郑拉锯争夺的陕地(今河南三门峡渑池、陕县和灵宝地区)。集中在晋东南的魏国,虽然在东面还有别都魏县、邺县、邱县、馆陶、莘县等几块飞地,但都很不巩固,难以建成战略基地,因此魏文侯一方面利用盐业收入建立一支精锐的常备军———武卒,一方面招纳天下贤士,收取士人之心,笼络经邦纬国之才。 

  当时居住在魏国别都(今魏县)的子夏,(姓卜,名商,晋国温人)是孔子最著名的72弟子之一,孔子曾称赞他是好学深思有志务实的人。魏文侯慕名专程到魏县请他做丞相,但子夏已是90多岁的人了,又因丧子之痛哭瞎了双眼,便推荐了其得意弟子段干木。魏文侯欲见段干木,“段干木逾垣避而之”(《孟子》)段干木不愿做官,从屋后跳过墙头逃走了。魏文侯不仅没有怪他,反而为了向天下表达自己求贤的诚意,在魏县东郊筑起了一座礼贤台。清代著名考据学家崔东壁在《礼贤台新居记》中写道:“礼贤台者,魏之故老相传,以为文侯馆段干木之故墟也。南倚郭,北望城,其前则漳水环郭而东折,岸狭流驶,林木蓊蔚。其上则敞亭三楹,矗塔数丈;左右房序,庖  之处悉具,后则湖水回环,周十余里,城处其中,若岛屿然。湖中植荷数顷,夏秋花发,香满亭内,雨后启轩,则太行诸峰,蜿蜒起伏,毕列槛外,柴门烟井,历落于芦洲蓼渚间,亦可谓魏城之巨观矣。”之后,魏文侯再次亲自乘车把段干木请到礼贤台拜他为师,终于把段干木请到了国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专门为他建起了公馆。每遇大事,魏文侯就到那里求教,让段干木坐在椅子上,自已站在旁边恭恭敬敬地听。有一年,“秦欲攻魏,司马唐谏曰:‘段干木贤,魏礼之,不可加兵。’”(《吕氏春秋·期贤篇》)《史记·魏世家》亦记载:“秦兴兵欲攻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未可图也。”慑于段干木威名,秦王罢兵休战,此事更使段干木名气大震诸侯,四方贤士纷纷投于魏文侯幕下。

  子夏被魏文侯的诚意所感动,亲自到魏国的西河(一说今河南安阳一带,一说今山西汾阳一带)收徒讲学,并做了魏文侯的老师,其弟子魏人段干木,齐人公羊高,鲁人谷梁赤和子贡的弟子田子方,先后前来助阵。这样华夏文化的重点就由鲁国转移到了魏国的西河,形成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西河学派。

  当时谋求进身的士人,如李悝、吴起、乐羊以及鬼谷子的门徒公孙衍,庞涓等,也都先后转入西河学习。由于子夏到西河时已是百岁老人,而且双目失明,很少亲自教授,在西河真正教授的是段干木、田子方、公羊高和谷梁赤。魏国的公室贵族出现了如公叔痤、公子昂等大批人才,成为魏国高级官员中的一个主要群体。特别是段干木推荐李悝做了魏丞相,魏国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了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经济等一系列变法措施;推荐吴起做了魏统帅,于是有了魏国的军事变革和强悍善战的“魏武卒”。魏国之一跃成为中原霸主,并且称霸百年。

  如今星转斗移,沧海桑田,诸侯争霸的烽烟长河已成为悠悠往事,魏文侯不惜重金在别都魏县修筑的礼贤台也早已不复存在,但他求贤若渴、尊重人才的首创之功和惊世之举,却永远值得后人借鉴学习。清人成诚在《题魏台》一诗中写道:“文侯分晋版图开,今古苍茫剩劫灰。此地人传干木宅,当年谁筑礼贤台。柳垂断堰乌巢冷,长荒城雁阵哀。漫道游踪殊昔日,滔滔漳水去还来。”表达了对一代霸主魏文侯的缅怀与追思。

来源:邯郸日报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魏文侯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魏文侯与礼贤台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