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W >> wei >> 魏文侯 >> 正文

 

周 纪之二:魏文侯纳谏

史事: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静修堂曰:
  在现实生活中,能听取群众意见的领导总是很少。
  某报社新来一位总编;此前他做农村工作,对编报不甚了解,以为编报就是成天改稿编稿,于是每天执笔修改记者稿件,然后批曰:错多少字,扣多少钱。久之,两编辑议论:“总编总编,关心大事则可,比如组织策划选题,拓展报纸发行市场,扩大广告份额,何必日日过问些些小事?”语泄,总编恨之。一日,两编辑所编版面出现病句,总编愤然作色,拍案而起:“字句岂是些些小事?加倍扣钱!”其实,编辑的意思并不是不重字句,而是认为,这种事情,自有相关人员负责,总编应抓大放小,做他该做的事。总编也并非不明白这意思,但刚来即被人讥为“不懂业务”,面子上过不去,一心想找补回去。结果出此下策。这种做法,不仅阻塞言路,且示人以狭隘,作为领导,实为大忌。果不其然,自此以后,再没人提意见,编辑们都把工夫花在避免文句的错误上(以免扣钱),至于新闻宣传应该注重的深度、可读性等等,皆不顾矣。可以想见,长此以往,报社前景堪忧。
  或曰:提意见要讲方法,要顾及领导的尊严。有一些道理,但不是关键所在。如果他不打算听取别人的意见,再讲“艺术”也没用。如果铁了心要听,他会主动找上门来。以前,中学语文课本里选过一篇古文,叫《邹忌讽齐威王纳谏》,齐威王决定广纳谏言,于是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你看,为了收到实效,他偏要把声势造大,让所有的人来给他提意见。一时间,“群臣进谏,门庭若市”。他的面子和尊严丢了吗?没有,“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国家治理好了,他赢得了最广泛的尊敬和爱戴。
  魏文侯(即《通鉴》开篇第一句“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的魏斯)身上有不少毛病,比如自夸,自大,但是能闻过即改。其“怒”其“悦”,见其坦诚;“亲下堂迎之”,表示悔过;“以为上客”,重视人才。此事发生在公元前403年,距今已经两千多年了,在时间上可谓久远,但在心里上,人们觉得,魏文侯鲜活如在目前,可亲可敬。
  在任何时候,能听取他人意见的人,都是可亲可敬的。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魏文侯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周 纪之二:魏文侯纳谏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