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自治区文化厅公布的全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中,鄂托克旗巴达玛道尔基、孟都、仁庆道尔基、布仁巴雅尔4个人被命名为“拖雷伊金祭奠传承人”,他们4个都是乌日鲁古特人,这个氏族的祖辈是守护、祭祀拖雷伊金白宫的人们。
拖雷是成吉思汗的季子,是继承成吉思汗家业,守护蒙古之人。拖雷白宫,原与成吉思汗白宫在一起供奉,是成吉思汗八白宫的组成部分。18世纪30年代,八白宫分散时,拖雷白宫迁至杭锦、鄂托克两旗交界处的莫胡尔苏东北梁上的道伦呼都克(七眼井)。
最后的“达尔罕赫亚”
巴达玛道尔基老人早晨起来很熟练地点燃桌子上的神灯,并向拖雷伊金画像祭拜,这一动作他已重复了几十年,而且这是他每天必须做的一件事。
1926年,巴达玛道尔基老人就出生在七眼井一带的查干淖尔苏木。作为达尔扈特人,他从小就接受祭祀教育,从懂事开始就跟着大人参加各类的祭祀活动。
6岁那年,巴达玛道尔基师从一位叫青巴图的前辈,学习祭祀的规则、祭文、祭歌等等,按照达尔扈特人的传统习惯,男孩大了就要继承父辈的职司,而女孩14岁以后就不能参加祭祀活动,因此,17岁的他开始负责“达尔罕赫亚” (守护拖雷奉祀之神达尔扈特的职司,主持人的助手)的工作。
“每年阴历的3月21日,成吉思汗春季大典在成吉思汗陵举行,那时从我们这儿到成陵需要走几天路,交通很不方便,驴和骆驼是那时最好的交通工具,我们把祭祀品都驮在驴和骆驼上,18日必须到达成陵,和那里的达尔扈特人会面,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之后20日晚举行‘嘎日利祭祀’,21日大典才正式开始”。巴达玛道尔基回忆着说。
1956年,与成吉思汗祭祀有关的奉祀之神都被迁址到成吉思汗陵,于是,拖雷伊金祭奠也搬迁到成陵。守护拖雷伊金灵包的达尔扈特人却留在了鄂托克旗。
随后,由于灵包的搬迁,在鄂托克旗的拖雷伊金祭奠活动基本停止,巴达玛道尔基成为了拖雷伊金祭奠最后一个达尔罕赫亚。
如今,他成为了人们眼中的“活字典”。从2002年恢复祭奠活动以后,他把主持“达尔罕赫亚”的工作传给了儿子。
祖辈留下来的记忆
学会念《伊金桑》(圣主颂)是每个达尔扈特人的职责,所有祭歌里《伊金桑》是每天必须念的。仁庆道尔基开始懂事就背会了《伊金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