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白画图和折纸给孩子玩;冬天,地上铺满了厚厚的雪毡,秋白把孩子放在雪车里,他自己拉着雪
车跑,故意把雪车拉得忽快忽慢,有时假装跑不动了,有时假装摔一跤,用手蒙了脸哭了起来。这时候独
伊就向我叫起来:“妈妈,我跌一跤不哭,你看好爸爸跌一跤就哭了。”秋白一听这话,放开了手,哈哈
大笑。孩子也很高兴,拍手大笑。笑声震荡在天空中,似乎四周的一切也都为我们的欢乐而喜气洋溢。① 这是杨之华的回忆。下面是独伊的回忆: 我永远也忘不了在莫斯科儿童院时的一件事。我们的儿童院设在莫斯科郊外沙皇时代的一座地主庄园
里,四周是茂密的丛林,风景很优美。那一天,爸爸和妈妈来看我,带我到儿童院旁边河里去撑木筏玩,
爸爸卷起裤管,露出了细瘦的小腿,站在木筏上,拿着长杆用力地撑,我和母亲坐在木筏上。木筏顺流而
下,微风轻轻地吹动着我们的衣服,忽然父亲引吭高歌起来,接着,我和母亲也应和着唱,快乐的歌声,
在河上飞翔,我们就在歌声中尽情地享受着天伦之乐。② -------- ①杨之华《忆秋白》。《红旗飘飘》第8期。 ②瞿独伊《怀念父亲》。《新文学史料》,1980年第2期。
瞿秋白的两次爱情生活,都没有给他带来亲生子女。然而,他不是那种只有狭隘的亲子血缘之爱的人
;共产党人博大的襟怀,使他充满了对一切孩子的热爱。对于他所爱之至深的人的女儿,他视同己出,也
爱之至深,远远超过了血缘之爱。他在杨之华和独伊或其他人面前,从不使人感到独伊不是他亲生女儿;
独伊也从来没有感到爸爸不是自己的亲爸爸,她从未失去父爱。 在列宁疗养院,瞿秋白虽在病中,却更加关怀独伊,常常写信给她。 独伊: 我画一个你,你在笑。为什么笑呢? 因为你想着: 你是好爸爸和姆妈两人生出来的。 (画独伊牵着一只兔子) 小独伊: 你会写信了——我非常之高兴。你不病,我欢喜了。 我很念着你。我的病快要好;过三个星期我要回莫斯科,那时要来看你,一定来看你。我的小独伊。
再见,再见。 好爸爸 二月十四日 喜悦与关怀交织成的这封短信,饱含着多少温暖亲切的父女之情呵! 1929年3月15日,瞿秋白仍在列宁疗养院。俄罗斯的春天姗姗来迟,但是春意已在林梢花枝间,已在
人们的心田里。瞿秋白想到了小独伊:她和与她同龄的孩子们,不就是充满了生命力和无限希望的蓓蕾吗
? 小小的蓓蕾, 含孕着几多生命, 陈旧的死灰, 几乎不掩没光明。 看那沙场的血花灿烂, 经过风暴之后的再生。 谁道是无意中的赤化? 都是赤爱的新的结晶。 这一首小诗,内涵深蕴,表现了革命者对于千千万万孩子们的美好的希望和浓厚的爱恋,那思想境界
是高洁的。 独伊所在的森林学校是苏联政府为病弱儿童办的儿童学校。校中讲究卫生,规定无论男孩女孩一律要
剃光头。独伊的头发自然也剃光了。女孩子剃光头,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瞿秋白知道后,立即给独伊
写了一封很有风趣的信,安慰女儿。 独伊: 我的好独伊。你的头发都剪了,都剃了吗? 哈哈,独伊成了小和尚了。 好爸爸的头发长长了,却不是大和尚了。 你会不会写俄文信呢? 你要听先生的话,要听妈妈的话,要和同学要好,我喜欢你,乖乖的小独伊,小和尚。 好爸爸 不久,瞿秋白又给女儿寄去了一封短信,信下附了他滑雪的画。 独伊: 你为什么要哭?你看好爸爸滑雪了! 好爸爸 父亲很了解女儿的心理,信中充满了慈父的热爱和关怀。收到这些来信,独伊从那里感到了无限的温
暖,更加安心的学习了。 郭质生,是瞿秋白1921年来俄时结交的好朋友,现在他已是有名望的汉学家、语言学教授。他来到柳
克斯公寓看望老友,带来了十年前瞿秋白离俄返国时寄存在他那里的两个抄本,是当年瞿秋白研究拉丁字
母的笔记。那时,他受到苏俄扫除文盲运动的启迪,深感中国文盲之多,文化之落伍,与中国文字之弊病
密切相关,非作改革不可。这两本笔记,重新引起瞿秋白对于汉字改革的兴趣。1929年3月19日,他在列
宁疗养院写信告诉杨之华说: 我最近又常常想起注音字母,常常想起罗马字母的发明是很重要的。我想同你一起研究,你可以帮我
做许多工作,这是很有趣味的事,将来许多人会跟着我们的发端,逐渐的改良,以致于可以适用于实际工
作上去,使中国工农群众不要受汉字的苦,这或许要五十年、一百年,但发端是不能怕难的。我们每人必
须找着一件有趣的要把大部分力量和生活放进去的事,生活就更好更有趣了。① -------- ①杨之华:《忆秋白》。《红旗飘飘》第8期。
在中国文化领域里,瞿秋白富于远见卓识,他看到了中国文字改革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要期以半个世
纪到一个世纪,或者更多的时间,用更多的人才,通过多少个阶梯,才能达到成功的顶点。万事难在开其
端,谁能甘愿作这样的阶梯,供人攀登呢?他要和杨之华一起投身到这个能够使中国工农群众摆脱汉字之
苦的开创性的事业中去,把他们的爱情、生活、工作,与中国亿万个工农大众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无论从
理智上,还是在感情上,这一段文字都感人肺腑,足以使无数的人受到莫大的教育。 在苏联的两年中,瞿秋白经常与林伯渠、吴玉章、郭质生,当然还有杨之华,一起来研究中国文字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