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代摄。这一年,秦王政年满22岁,到咸阳西边的雍城(今陕西宝鸡)祖庙举行了带剑着冠的成人礼,将要亲自执掌政权。在帝太后庇护下擅权的嫪毐感到危机,在首都咸阳发动军事政变,拥立自己与帝太后的儿子为新的秦王。
远在雍城的秦王嬴政得到消息,当即命令相国吕不韦、昌平君和昌文君领军镇压。经过激烈的战斗,叛乱军溃败,嫪毐被生擒处死,他与帝太后所生的两位儿子以及参与叛乱的大臣们也都被处死,秦王嬴政安全渡过一生中最大的政治危机,正式开始亲政治国。
吕不韦是拥立秦王嬴政的父亲孝文王的大功臣,秦王嬴政即位后,被尊为仲父,委以国事,在嫪毐之乱中,他受命平叛,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不过,吕不韦是商人出身,长于算计谋划,积极倡导文化发展,是第一流的政治家和文化保护者,却不曾有过领军作战的经历,也无军功阀阅。在嫪毐之乱中真正领军作战,击败叛乱军的功臣,应当是昌平君和昌文君二人。昌平君和昌文君,能够与相国吕不韦一道被委以镇压嫪毐之乱的重任,亲自统领秦军攻入咸阳结束内战,可见他们与秦国王室和秦王嬴政的关系非同寻常,不但亲密忠诚,而且在秦国政权核心拥有相当的力量。
遗憾的是,出于某种原因,史书上没有留下昌平君和昌文君的姓名,我们只知道他们出身于楚国,被称为“楚公子”,至于这两位楚国公子为何会在秦王嬴政面临一生中最大的政治危机时受命出来收拾局面,一举安定政局,史书中更是完全没有提及,留下难解的遗憾。嫪毐之乱以后,立有大功的昌平君和昌文君从秦国政坛的记载中完全销声匿迹。直到十二年后,在楚国即将被秦国灭亡之际,昌平君才再一次出现在历史记载中。不过,这次不是拥立秦王的功臣,而是抗秦称王的反臣。《史记•秦始皇本纪》的有关记载如下:
秦王政二十一年,“新郑反,昌平君徙于郢。”
秦王政二十三年,“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于淮南。”
秦王政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
秦王政二十一年,已经被灭亡了的韩国旧都新郑(今河南新郑)发生了反秦叛乱,连接于此,昌平君离开秦国首都咸阳,被迁徙到紧邻新郑的楚国旧都郢陈(今河南淮阳)。两年后,昌平君被楚军大将项燕拥立为楚王,统领楚国军民抵抗秦军的进攻。又一年后,楚军被王翦军击破,楚王昌平君死,大将项燕自杀。
聊聊数语的简单记事,处处都是历史的缺环。尽管过于简略,我们依然大体可以看出,随着秦统一天下步伐的加速,长期居于秦国政权中枢的昌平君的命运,突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韩国新郑发生叛乱的时候,他被贬斥出京,迁徙到郢陈。在楚国即将灭亡的危急关头,楚国王族出身的昌平君出于某种原因,与楚将项燕联手反秦,成为最后一代楚王,为拯救楚国而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至于其中的详情隐秘,几乎是毫无消息,留下了千古的历史之密。
(本文来源:网易历史 作者:李开元)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