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投。他扮成行商,赶着牛车来到齐国,夜宿于齐都郭门之外。恰逢桓公外出途经郭门,正在车下喂牛的宁戚击牛角而歌。桓公十分惊奇,以为他是个人才,遂起用宁戚。后来根据管仲的建议,令宁戚掌管农业生产,当时,在“地泻卤”的齐国,农业是一个薄弱环节,但又是一国经济的基础。在宁戚的管理下,齐国农业发展很快,并且还总结出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生产经验和管理思想。宁戚可谓年轻有为、事业有成者。在一次宴会上,鲍叔牙特意为宁戚祝酒道:“使 宁戚勿忘饭牛车下也。”提醒他要谦逊,不能居功自傲。宁戚时时以此自警,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和廉明的作风,深受人民拥戴。
对于东郭牙这个人,在历史上一直是有争议的。《吕氏春秋·重言》中做东郭邮为东郭牙,就是那个能根据别人说话的口型手势并结合当时政治形势而猜测出所言何事的人,他受到了齐桓公和管仲的赏识,被破格提拔。但也有认为《吕氏春秋》有误,东郭牙应就是鲍叔牙。分析其性格特征,笔者更倾向于后者。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内乱,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抢在公子纠之前回到齐国,捷足先登,继承了君位。后来,他又调兵遣将,周密部署,打败了护送纠回国的鲁国军队。并迫使鲁国杀了公子纠而将管仲囚送回齐国。可以说,鲍叔牙是一个文武兼备的人物,他在齐桓公夺得君位的政治斗争中立下了赫赫首功。但鲍叔牙却拥功不恃,当桓公欲拜他为相时,他固辞不受,而极力推荐管仲,言:“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 其为管夷吾乎。”(《管子·小匡》)并从五个方面比较自己的才能不如管仲,劝桓公任管仲为相,以图大业。由此可见鲍叔牙的大公无私和有知人之明。管仲曾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史记·管晏列传》)
而鲍叔牙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性情耿直,敢于犯言直谏。他能“识君臣之有善(与不善)者”,对桓公之治多所匡正。桓公在霸业有成后常露骄矜之色,觉得自己可比尧舜。一次,他对鲍叔牙说,想派人铸大钟,用以铭记自己的功德。鲍叔牙不赞同,他备言桓公之过,令桓公惭愧不已,说:“如果不是您及时批评,我迟早要犯大错误。”
还有一次,桓公、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人同饮。致酒酣之时,桓公对鲍叔牙说:“为什么不起来为我祝酒呢?”鲍叔牙捧杯而起,道:“希望您不要忘记流亡在莒国的时候,希望管仲不要忘记被绑在鲁国的时候,希望宁戚不要忘记在车下喂牛的时候。”桓公离席再拜说:“我和两位大夫能不忘您的话,国家就一定没有危险。”
两百多年后,孔子与学生讨论臣之最贤者时说:“齐有鲍叔,郑有子皮。”并进一步评价道:“知贤,智也;推贤,仁也;引贤,义也。有此三者,又何加焉。”可见孔子对鲍叔牙评价之高。
正是因为桓管之时能不拘一格选贤任能,并知人善任,注意用其所长,使其各司其职,使一大批出色的人才有了施展抱负的舞台和发挥才华的岗位。终使齐国出现了君明臣贤、国强民富的兴盛局面,为开创赫赫首霸伟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