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吊 柳 永
|
今天是清明节,也是民间悼亡的日子。一个曾经多次思索的问题又让我心绪不宁: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名垂青史的人如浩若星辰,数不胜数,为什么只有两个人死后形成节日祭悼民俗。一位是战国时楚国的屈原,端午节人们都吃粽子以为纪念,两千多年流传至今;而另一位却是宋代的柳永。自北宋仁宗到南宋高宗上百年间,清明节风行吊柳永之民俗,曾敏行《独醒杂志》记载:“远近之人,每遇清明节,多载酒肴饮于墓侧,谓之‘吊柳会’。”因柳永排行第七,也有史书称之为“吊柳七”。 这似乎有些稀奇。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和杰出的政治家,其情操之高尚、诗辞之绚烂、舍生之悲壮,惊天地,泣鬼神,遍览古今之书,无不为之歌功颂德,没有一丝贬意,如无瑕宝玉般完美;而柳永则不然,各种史料书籍对他毁誉纷纭。就其品行,贬词犹甚,如“多游狭邪”、“薄于操行”,不一而足;论其词作,也不能与《离骚》、《九歌》《天问》、《国殇》同日而语。即使与宋代其他文人相比,各类史书评价,柳永也不列大雅。俞文豹《吹剑续录》中载,苏东坡曾问一个善歌的幕士,说我的词与柳永词相比如何?这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弹铜琵琶,唱大江东去.”评价之褒贬,可见一斑。 如果单从古代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来评价,柳永患有“品行残却症”。虽然他是宋词大家,作品流传甚广,也有部分糟粕之作。然而我始终认为,评判一个文人,主要应该看他为其时代以及后世提供了什么,忽视其总体贡献,不从主流上把握,仅局限于一个侧面,或抓住他的某个缺陷不放,或纠缠于一些枝节问题,都是不可取的态度。柳永之所以死后在民间形成悼亡风俗,享尽哀荣,自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是他生命光芒的反射。毛泽东说得精辟:“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二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福建崇安人,生于公元一00四年,卒于一0五四年。柳永一生仕途坎坷落泊。宋代重文轻武,大兴科举,文人一旦进士及第,则荣耀非凡。尹洙曾《儒林公议》中说,“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蕃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不可及也。”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柳永也有追求功名的强烈欲望。他自幼聪慧,博学多才,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而犹善填词,年轻时就名声大噪,独步京城。传说“仁宗非常喜欢其词,每对宴,必使侍从歌之再三。”按说,柳永才华横溢,高官厚禄应是情理中事。然而,他却屡试不第。原因是宋仁宗近臣谗言,说他恃才自傲,虽善作小词,却薄于操行,在朝为官,有伤纲伦。宋仁宗纳其言而不录用。又据史料载,柳永第一次落第后,写了一首很有名的《鹤冲天》,词曰: 黄金榜上, 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 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 争不恣游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 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 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 风流事, 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 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仁宗得知后,龙颜不悦,对“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句词犹为反感。当时也有惜其才者荐于皇上请赐柳永为官,宋仁宗深斥其“浮艳虚薄之文”,对荐者说,让他“且去填词”,遂贬为词人。由此柳永仕途不得志。牢骚失意,放旷不羁,终日纵游于青楼酒馆之间,自我解嘲似地称己为“奉圣旨填词柳三变”,并刻于笏板上,之后凡填词落款也题“奉圣旨填词”。至景佑元年,他才考中进士,也未被重用,仅封了个屯田员外郎之职。此间,又因作了一首《醉蓬莱》,词中“宸游凤辇何处”、“太液翻波”等语,触怒仁宗,“自此不复擢用”。有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柳永得祸于词,也得名于词。官场失意,仕途落迫,却造就了一位独具风格,极具才情,万民钟爱,流芳后世的千古词人。 清末民初的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自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词从产生,历经五代,到宋朝把它推向了光辉绚烂的颠峰。而柳永在宋代词坛上,具有开疆拓土之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他之前,宋代词人“镂玉雕琼”、“裁花剪叶”、“香而弱”、“香而软”的习气甚浓,上层文人的词也多是描写闲雅生活题材。柳永词作问世,立即给宋代词坛注入一股新风,一扫宋词传统题材的陈旧积习,在丰富词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内容、推动词体和形式的发展方面,都有重大突破和历史性贡献。 他开拓性地发展了慢词。慢词虽早在民间流行,但当时文人并不重视。[1] [2] [3]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鹤冲天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吊 柳 永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望海潮 作者:【柳永】 |
下一篇文章: 卜算子慢 鹤冲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