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一波:刘少奇同志的一个历史功绩
|
。应当提到,经过培训的牺盟会特派员,都是比较优秀的党员,派往各县工作,同时担负着党组织交给的建党任务。
牺盟会工作的迅速开展,引起了顽固分子的惊慌。
阎锡山的亲信、十九军军长王靖国,带领反共团军官七、八十人,向阎锡山请愿,要求解散牺盟会,驱逐共产党。阎锡山对他们说:你们目光短浅,看不到前途。
在少奇同志提出的正确策略原则指导下,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同阎锡山建立了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在阎锡山的眼里,我们是共产党员,但又不是共产党的正式代表,而是他请来帮助做抗日救亡工作的,用的是他的形式、他的口号,戴的是“山西帽子”,搞起来的组织还是他的。而对我们来说,则是利用合法形式和“官办组织”积极开展工作,推动阎锡山抗日,壮大抗日救亡的力量。
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少奇同志和北方局先后来到太原,直接加强了对山西党的工作的领导。
少奇同志来到后,立刻向我们传达了一九三七年八月在陕北洛川召开的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精神,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他指示我们不要放松一刻工夫一个机会,要用极大的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他向我们指出:一年来,你们在山西站住了脚,打开了局面。但是,一定要看到,现在抗战开始了,全国的政治形势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过去是准备抗战,现在是实行抗战,而且要从单纯的军队抗战,过渡到全面的民族抗战。因此,在我们的策略上应当有所改变。要扩大和巩固统一战线,放手发动群众。“左”倾关门主义还是要反对的,但是主要的注意力应该放在防右上。当形势不利于我们前进的时候,要善于等待,不要冒险前进;但当客观形势的发展,是来潮,是高涨,就不要再等待,就要大胆地前进。现在,要按照洛川会议精神,努力使自己成为抗战的核心,不怕打破阎锡山的框框,要确实掌握领导权。只有我们的力量壮大足以控制局面,合作才能继续下去。他批评我们当时的做法还不够放手,还有包办群众运动的味道。少奇同志后来还一再强调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反对迁就主义的“一切经过”。他说过:如果所谓“一切经过”就是经过蒋介石和阎锡山,那只是片面的服从,无所谓“经过统一战线”。毛泽东同志在一次党的会议上说过:刘少奇同志说的很对。并且强调指出:“我们的方针是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既统一,又独立。”由于少奇同志的正确指导,使得山西的统战工作,在形势转变的关键时刻,没有迷失方向,并且很快开创了新的局面。
少奇同志还给牺盟总会的负责干部包括非党干部公开作了一次报告,分析了抗战开始后的形势,要求牺盟会大胆放手发动群众;号召学生、知识分子脱下长衫子,换上短布衣,到农村去。他还亲自起草了《山西农会章程》,用牺盟会的名义发布,使党和一切进步团体都能利用这个章程,合法地去发动农民群众。
在这期间,我多次听过少奇同志的讲话,深受教益。山西的工作所以少走了一些弯路,这同少奇同志的及时帮助和指导是分不开的。我们在思想上工作上都有过一些偏差,比如:开始时,我有过不愿搞上层统战工作的关门主义思想;局面初步打开后,我们又没有及时打破阎锡山的框框放手去开展工作,这都是经过少奇同志指出后才得到纠正的。后来,他又纠正过我的一次“左”的行动。当时国民党复兴社在太原办的《华闻晚报》,久为群众所不满,雁北失守时谎报军情,我就抓住这个机会让群众把它捣毁了。少奇同志得知后,严肃批评我说:这是违反统一战线原则的,群众的“左”并不可怕,也不难纠正;但是,作为领导者,如果认为只有用这种“左”的指导方针、“左”的行动才能发动群众,那就是错误的。
少奇同志在太原还同阎锡山的代表梁化之见了面,谈了话。他着重地向梁说了下面一段话:牺盟会是共产党帮助发展起来的。发展统一战线,是为了抗日救亡,为了中华民族,不是为私利,不应有谁挖谁的墙脚的问题。我们之间是可以长期合作的。在统一战线中,阎先生是会发展的,共产党当然也要发展,限制我们的发展那是不行的。少奇同志明确、有力的谈话,缓和了阎锡山的疑虑,也大大方便了我们的工作。
一九三七年秋,雁北失守,太原深受威胁。正在这个时候,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率领八路军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东渡黄河,挺进华北前线抗日。这对山西以至整个华北地区抗日军民是个极大的鼓舞。在党的领导下,以八路军为骨干力量,放手发动群众,成立抗民主政权,发展地方武装,使敌后根据地很快就建立和发展起来了。
八路军在挺进。山西旧军在日本侵略者进攻面前,却一触即溃。阎锡山虽然枪毙了他的军长李服膺,也未能阻止溃败之势。这时,阎对旧军已逐渐失去信心。于是,就来找我们帮他的忙。根据党中央历来指示的精神,我对阎锡山说:看起来仅仅依靠旧军是不行了,有必要赶快组织一支新军。阎锡山也有组织新军的想法。他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要我先搞一个团,试试看。
我当即向少奇同志报告了这件事,他说:好,赶快去!
要抓枪杆子,一个团也要搞。并决定由牛荫冠同志接替牺盟总会的领导工作。
一支实际上受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山西新军,很快就诞生了。一九三七年八月一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总队成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新军不断壮大。决死队发展到四个纵队,工人武装自卫队从团发展到旅,又发展了三个政治保卫旅和一个暂编师,不算牺盟会在各地的游击队,有正式番号、列入正式建制的有五十个团,实际的兵员和武器数量都超过了当时的旧军。
少奇同志当时向华北地区党组织提出两条:一是动员平津和华北各大城市的青年学生到农村去;二是在三个月内扩大部队到十万。当时党内也有少数同志反对这个方向,认为根本不应当提出让城市青年学生到农村去,认为扩大部队到十万,一来不可能,二来会破裂统一战线。但是,少奇同志提出的这个方针,无疑是正确的、切合实际的,为了独立自主坚持华北敌后的抗战,必须这样做。那时,周恩来同志正在山西,他在一封给中央的电报中明确表示:“胡服提议三个月扩大到十万。
我赞成。”并且具体部署,扩大部队时,把决死队和牺盟会游击队包括在内。这个方针得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同意。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刘少奇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薄一波:刘少奇同志的一个历史功绩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马辉之李楚离:回忆刘少奇同志在北方局 |
下一篇文章: 邓小平副主席在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上致悼词 |
|
|
|